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标准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我国传统茶叶生产经营模式与国际先进茶叶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碰撞,同时茶叶的标准化问题也在制约着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我国应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以保障茶叶标准化的顺利实施并提高茶叶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溪县98家茶叶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市场前景、茶叶产业收益能力、技术难度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涉茶行业预期收益能力、企业规模、人才充足度、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 繁昌县峨桥茶市发端于 20世纪 80年代初,1984年4月正式建立。经过20年的兴起与发展,峨桥已被誉为全国第一茶市,并形成自己的经营特点: 一是不产茶的茶叶之乡。峨桥镇周边至少在100里范围之内没有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地处偏僻的小镇也不是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就是在这个似乎与茶无缘的小镇上却神奇般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如今峨桥镇茶市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专门用于茶叶经营的用房5万平方米,经营茶叶的门面500多家,固定经营摊位1500多个,经营茶叶的品种300多个,市场上日均参加交易人数上万…  相似文献   

4.
同泰茶庄以好茶,痴壶,情同意和,意重泰山的理念创建。她位于享誉全国的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同泰茶庄是目前茶叶一条街最大的一家由北京开办的茶庄。以中国的精品紫砂作为主要企业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茶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进口国或地区GDP增长和中国茶叶产量增加是促进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人民币升值、中国与进口国或地区的空间距离、农药残留标准是制约中国茶叶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可通过优化茶叶出口市场分布,改进生产技术、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茶叶产量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等措施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歙县吴炽甫在家乡开设茶号,收购、加工茶叶,运到天津和营口茶庄批发,销往京、津、东北等地。黄山市档案局(馆)藏吴炽甫京茶庄商业账簿,始于清光绪十三年,迄于民国八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详细记载了吴炽甫京茶庄茶叶收购、加工、贩运等经营活动,较为具体地呈现了茶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和组织化经营的实际形态;揭示了徽州茶商在近代市场条件下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也反映了阻碍茶叶贸易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安化茶区是“万里茶道”重要的茶源地之一,茶叶远销我国西北、蒙古草原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茶业经营活动中,安化遗留了大量与茶业相关的碑刻资料,客观上反映了清代安化地方政府对茶业的管控情况。从现存碑刻资料看,安化地方政府在茶叶生产、运输、贸易和采办贡茶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试图构建在政府管控下的茶叶市场秩序,以保障茶叶市场的正常运行,这些措施对安化茶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社会动荡、管理者认识和能力缺陷等原因,茶业经营活动仍弊端丛生,违规经营屡禁不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社会大变局背景下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削弱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茶叶消费未随收入提高而相应增长。为了解释居民的茶叶消费行为,利用北京市住户调查队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LA/AIDS模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及茶叶消费的支出弹性、价格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均较小,这意味着,北京茶叶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产业五十年发展历程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1952-2002年福建茶叶总产量、面积、单产、主要茶类产量等数据变化入手,分析了福建茶叶经营体制的变迁和福建茶叶目标市场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福建茶业发展的主要对策:(1)实施积极的农业政策;(2)提高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茶产业周期的波动性对茶叶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测量茶叶企业能力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运用熵理论,分析茶叶企业熵的运行机理,以及企业熵、企业资源、企业能量等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一种新的企业核心能力测量模型,为提升茶叶企业的市场生存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茶业品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牌关系视角出发,对中国茶业实施品牌经营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走品牌经营道路,提升中国茶业竞争实力的战略对策:(1)创新技术,坚实茶业品质基础;(2)建设区域品牌,实现品牌阶梯发展战略;(3)充实茶叶经营主体实力,推动品牌战略与资本运营紧密结合;(4)培育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企业品牌经营水平;(5)强化政府扶持作用,改善品牌茶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椽是中国著名茶学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对安徽茶叶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十年中,改革茶叶科技,推进安徽名优茶发展,为安徽恢复多种历史名茶、创制一批现代名茶;在教坛与茶区生产第一线,为安徽茶叶科技的持续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几度撰著《安徽茶经》,总结茶叶科技实践,形成茶叶科技理论,赋予《安徽茶经》重要的学术史价值。陈椽为茶叶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典范,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主要茶叶产区的安徽省,茶叶产量逐年上升,但是其出口状况却不容乐观。为了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从安徽茶叶出口现状出发,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茶叶出口面临的困境,认为阻碍安徽茶叶出口的外部因素是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逐年提高,内部因素是茶叶种植及加工阶段的卫生条件不好,粗放式经营导致茶叶中的不健康物质含量超标。其次,从HACCP视角出发,分析了突破茶叶贸易瓶颈的大方向,并对HACCP体系在安徽省实施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突破贸易瓶颈最主要的方式是提升茶产品质量,对内严格监控卫生风险点,对外实时关注贸易壁垒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云南普洱茶的发展呈突飞猛进态势,“云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迅速提高。为学习云南茶叶生产、经营的经验,加快广西茶叶的发展,2006年7月6—16日,在广西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的带领下,由广西区农业斤经作处、广西茶业协会、广西桂林茶科所及昭平等茶叶主产县农业局领导组成的15人考察团,对云南普洱茶的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中小型茶叶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基础上 ,指出了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提出在新经济形势下 ,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应当扬长避短 ,根据市场需求 ,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市场竞争、人才培养、科技储备、广告宣传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的大宗贸易商品之一的茶叶,一直是清代对外行销的主要产品。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逐渐从东南沿海向内地渗透,近代中国立足于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国内市场,一步一步地陷入资本主义殖民地经济的轨道。本来十分脆弱的茶叶市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垄断经营,以及民办商营的先天性缺陷,使中国茶叶的生产与行销处于畸形发展状态。湖北茶叶市场是近代中国茶叶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近代湖北茶叶商品生产、加工、行销以及外国资本多方渗透的区域性研究,能够比较深入地认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而导致的近代中国经济停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茶叶界,提起高麟溢,大家自然不会陌生。近日,年已九十高龄的高麟溢从北京回到故乡温州。一到故乡,他不顾年事已高,和老家的基层干部一起察看茶园,了解家乡乌牛早茶近年来的生产销售情况。翌日,又请老家分管茶叶生产的干部来一起吃饭。说是吃饭,其实在席间议论最多的话题还是温州的茶叶……高麟溢,原农业部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学家。高老一辈子在农业部分管茶叶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室内烟味:把泡过的废茶叶渣晒干,放在房间的角落里,利用茶叶的物理吸附原理去除烟味;还可以用毛巾蘸上稀释了的醋,在室内挥舞数下,对去除烟味也有一定效果;如果用喷雾器喷洒稀醋,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9.
我的茶缘     
俊美 《山西老年》2014,(9):48-49
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我才有缘结识了茶,喜欢上了茶,了解了茶人。在这之前,我对茶的了解几近为零。虽然中国茶叶有着数千年的种植品饮历史,惭愧的是我也就知道个花茶、绿茶;一杯牛饮,不知其味,对茶人、茶文化也是所知甚少。经营了一段时间茶城,我认识了茶的丰富多彩和茶人的厚重韵味。就说茶吧,不仅有绿茶、红茶、普洱茶,还有白茶、黑茶、青茶与黄茶等。  相似文献   

20.
福建名优茶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名优茶的经济效应机理,促进福建茶业高效发展,本文在介绍福建名优茶产销情况基础上,应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名优茶是福建茶叶经济的亮点、茶叶品牌建设的关键点、茶业发展的支撑点、茶叶国际化经营的新卖点和文化旅游的推广点等名优茶的经济学效用,并提出了构建名优茶航母、规范名优茶的评选与管理、加快名优茶品牌建设、拓展名优茶国内外市场、完善名优茶配套技术和建设生态茶业等大力推进福建名优茶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