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合肥荣膺第六,也是连续第三年在主题活动上位居前列。合肥凭什么在一众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中突出重围、名列前茅?创新是合肥最大的优势,人才是合肥最强的底气。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135名两院院士及一大批创新人才以各种形式参与合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财政科研支出绩效管理,能够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时政科研投入绩效管理应根据不同的科研活动,设立不同的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绩效评价.绩效目标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财政科研支出绩效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反映科研活动规律、体现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以及适应中国的国情.大力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公共财政应履行的职责,但在确保财政科研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如何改变"重预算安排,轻跟踪问效"的状况,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科研资金效益也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维多利亚思索着选择一个机会多的地方实现自己的演艺梦想,这个"福"地就是中国。从Victoria到"双澳美女"在北京一个外籍演员聚会上,笔者抛出一个话题,询问每个外籍演员的中文名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开始讨论起自己的中文名字来。只有坐在对面的维多利亚是直接音译自己的名字Victoria。大家为她操起心来,说在中国混必须得入乡随俗取个中式名字,于是  相似文献   

4.
紫金山下,扬子江畔,创新南京的活力和古都金陵的底蕴相得益彰。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中,南京跻身前十,位列第七。外籍人才眼中的南京有何吸引力?跟随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主办的“走进魅力南京”调研团队.  相似文献   

5.
张玉生  田雨 《人才瞭望》2023,(19):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教育、科技、人才体系中的关键环节。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使命。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是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也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科技创新进步的基础。为充分激发高校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为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聚焦高校青年科研人才职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西南交通大学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紧扣服务构建国际化工作新格局、积极推进在地国际化、拓展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层次等中心和重点工作,推动外籍教师“引育用评”全链条工作服务体系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外籍教师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广聚天下英才、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助推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北京、苏州、西安等30个候选城市将经过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严格、公正的多方权威评判,最终产生10个外籍人才眼中的中国魅力城市。本次活动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主办,旨在以外籍人才眼光发掘中国城市魅力,宣传中国城市。"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  相似文献   

8.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五大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一揭晓。其中8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8位外籍科学家中,有3位日本科学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各1位。以科技为媒,获奖的洋专家们不仅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中国也成为他们圆梦的地方。获奖人之一、日本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在日本钢铁研发机构有35年的工作经验,在2007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主办的"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活动现已启动。本评选是国内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诺贝尔奖得主、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等参与的评选,旨在以外籍人才眼光,发掘中国城市魅力,宣传中国城市。新华网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首席媒体支持单位,承担本次活动的官方网站建设、全程宣传报道、线上线下互动推广工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有意在国际机构从事工作的中国精英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应聘角逐中胜出,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在国际机构工作是否如理想中圆满?在国际背景下与不同国籍的同事工作,如何面对不同文化造成的差异?在以中国员工为“大多数”的国际机构中工作,外籍员工有何感受?他们为何选择来中国工作、生活?与中国同事合作、浸染地道中国社会,这些“老外”是否会遭遇 “文化碰撞”?记者采访了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和法国电信集团三家国际机构,了解这些机构在中国的员工招聘和中、外籍员工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1.
近日,"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昆明、杭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获选"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除了引才十强城市,本次活动还评出了"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最关注的八大城市",分别为:"政策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济南、成都;"政务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沈阳、合肥;"工  相似文献   

12.
孩子尚处于哺乳期,她便投身抗疫一线;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外科楼,他们把加紧研制出来的10台"医用双效消毒灭菌柜"运往湖北武汉;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自主研发了以纯物理方法制备埃米(十分之一纳米)尺寸金属粒子的蒸汽—冷凝设备,可批量生产埃米银的注射液、口服液、喷雾液等各类剂型……从救治到防控,从科研攻关到研发生产,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们没有缺席。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湘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瞄准疫情防控的痛点、难点、关键点,迅速展开科研攻坚,为战"疫"注入"硬核"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国际人才远远供不应求,我国在全球人才市场上因为人均收入、意识形态差异等问题无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全面竞争外籍人才,只能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  相似文献   

14.
英语外教——全世界的卖方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以后,学习外语的人数可以说已经成几何倍数增长了,各地聘用外籍教师随之也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开始聘用外籍教师.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甚至不惜重金,用"全外教授课"做广告招徕生源.外籍教师变得奇货可居.然而,有许多学校聘不到外籍教师,就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如聘用持旅游签证的外国人,或出高薪挖其他单位的教师.还有的单位饥不择食,不管会不会教外语,只要黄头发,蓝眼睛,摸摸脑袋就是一个.结果,带来不少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跑得最快的火车、算得最快的计算机、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媲美最先进战机"猛禽"的歼-20,中国自主研制的"宝贝"一个接一个亮相,似乎注定了要让美国人跌下来的眼镜扶不上去。在无数次炒作"中国威胁论"之后,一向傲得可以的美国人突然惊呼,在科技创新上,中国人也大踏步地追上来了。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4月25日,知名海归科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4月30日又成功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施一公和另一位知名海归科学家饶毅一起落选中科院院士,曾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施一公未被中国的最高科学荣誉殿堂瞧上,却在2013年"墙里开花墙外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州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深圳—香港—广州联合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位居第二。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广州多年位列前十。2023年6月,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调研组在广州组织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几位与会的外国专家生动描绘了他们眼中的广州魅力。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信息化战略的实施是科研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研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工作面向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建设,为促进科研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人才交流》2015,(3):46-47
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暨"外教看中国"摄影展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国约8100家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学校单位在活动期间积极组织在华外籍教师参与摄影展评活动。外教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眼中的美丽中国,本期精选出几幅北京王府学校外教拍摄的作品,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20.
每月读坪     
《人才瞭望》2015,(4):258-260
中国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新闻回顾:摘自中新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张素)当许多中国人对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科学的春天"这一说法仍记忆犹新时,中国科技界迎来新的春天。"科技创新的春天"成为许多受访者的口头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3日晚出台,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这个"春天"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