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投资者因缺少有效的风险转嫁渠道而具有最强的消除股东道德风险的内在激励。但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使次级债券找到了一条类似银行存款一样的风险转嫁渠道,弱化了其风险约束功能。要充分发挥次级债券约束商业银行风险作用,就必须消除次级债券持有人对政府隐性担保的预期。我国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该发挥次级债券市场约束力对政府监管的长期内的替代作用和短期内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次级债券是银行补充资本的新渠道,也是对银行业进行市场约束的新型金融工具,投资者通过索要高利差或减少持有来约束银行冒险.这种市场约束机制有明显优势,容易形成相容的激励结构,保持稳定、持续的约束力量,减少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通过改进期限结构、发行期限、发行成本等因素,能够进一步优化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行规模的增加,次级债券将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约束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巴塞尔协议将"监管检查"与"市场约束"列为重要支柱,监管政策如何促进市场约束成为重要研究议题.针对银行业市场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研究定位于通过政策改变市场约束成本收益关系,最终实现市场参与者控制银行风险的相容激励.分别探讨了政府政策在索偿权地位、强制信息披露和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揭示政策设计不完善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最后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中发挥市场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是引发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关等金融强国及相关国际金融组织相继采取完善修改法律、指令,通过对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进行实质性监管以及建设风险监测系统等措施来应对影子银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我国应在审视“本土化”影子银行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与监管路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风险隔离“防火墙”,完善金融立法,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加强,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成为部分商业银行在短期内达到监管要求的共识。次级债券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资本的属性,但它却不具备核心资本的抗风险功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持续银行监管,是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是监管当局在某段时期内对银行机构某类潜在或显现的突出风险点、或对引致较大风险的某一违规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监控和纠正的过程。当前,我国持续银行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银行信用风险、内控管理风险、高级管理人员风险的监控及构建提高透明度机制的相关举措。加强持续银行监管,必须健全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完善银行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要求:最低资本标准、监管约束和信息公开。并且强调银行机构自有资本与银行风险防范之间的紧密联系,完善了银行资本计算与银行风险的计量方法,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风险控制与防范的理念,为协调各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客观上也对新兴国家银行业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央政府债券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是完善中央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的监管风险控制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债券监管和风险控制经验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亟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政府债券监管和风险防范法律制度,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减少金融监管对信用市场的干扰已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构建包含监管部门、评级机构和债券发行方等主体在内的三阶段博弈论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监管政策对债券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部门提高债券评级要求会导致市场充斥大量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为了增加评级收入,评级机构会给出虚高评级。在此基础上,基于2017年4月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调整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信用债券质押入库资格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5—2019年我国企业债发行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监管政策调整对债券评级质量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提高债券资格门槛会助推债券评级上升,但政策实施前后债券的利差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即监管政策调整助推了债券评级虚高。因此,监管部门需改变通过评级结果来识别债券风险的传统监管思路,应尝试构建多元化的信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方式问题上存在很多障碍.在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方式中,中小企业面临如何在和银行建立的委托-代理关系中进行风险分担和激励-约束制度安排的问题.贷款利率的整合、还款制度的保证以及加强市场机制的内在运转力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较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一种有效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存在激励不足和约束无力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着激励的力度不够、缺乏制度化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应该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从显性激励、隐性激励、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等四个方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而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中将发挥有效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战争启蒙"和"人性自觉"作为20世纪40年代少数民族题材戏剧的两大重要主题,具体体现为四个主要方面:民族偏见服从于抗战大局、"世仇(私仇)"服从于"国仇"、个人情感服从于民族大义、人性探寻与自由求索。而在具体的剧作中,这四个方面往往又是交叉呈现的。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40年代战争与政治的境遇中,剧作家不但具有中国现代知识者独特的感时忧国情怀,而且坚持着对话剧人学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目标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责任风险不对等三大矛盾。体现在国有企业中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效用差异,而对效用差异进行整合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此,必须正确认识所有者效用与经营者的关系,提高所有者效用与经营者效用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肇始之初,诗人们就已多方采用妇女和爱情来宣泄真实心境和对现实的不满.此后这方面,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不少佳话佳作,诸如爱情圆缺、仕途得失、寒秋扼腕、春意凝望,总有一个牵动人心的丰满女性.为什么会有这种独特的现象?原因在于,古代社会,包括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无处不在.在社会生活中,女人从属于男人,而男人则从属于统治集团.因此,(男)诗人们常常扮演女性形象以抒胸中块垒,而不直露,避免伤雅失礼.  相似文献   

15.
合同附随义务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随义务是指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给付义务以外的义务。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附随义务内容随合同关系发展而有不同的体现。基于附随义务发生阶段的不同,违反附随义务的法律后果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关联企业日益成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关联企业中的控制企业可以利用“内部人”的优势为自己的债权提供更有利的地位。为防止其获得不正当的优先债权,美国法院最早做出了有关“深石原则”的判例。与此功能相对应,德国设立了“自有资本替代制度”,我国台湾也引入了次级债权制度。但我国大陆却缺失这一制度,社会经济的客观情况要求我国大陆也应当引入次级债权制度。在分析以上3个立法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次级债权制度在我国的构成要件及司法适用的相关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让管理层持有公司股份,从而使其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以使管理层为了增加自身收益而努力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服务。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如何,股权激励是否能提高公司业绩,对这一问题还没有确切答案。基于探究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目的,以2008~2010年国内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8.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比普通民事执行更难,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问题已不是执行机构单方面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而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监狱和刑事审判庭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的最终机制在于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