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不允许、蔡婆婆救窦娥的时间不够、蔡婆婆没有足够钱财和人脉、蔡婆婆的软弱性格、为表达戏剧主旨关汉卿的刻意安排几个方面,对蔡婆婆不救窦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关汉卿《窦娥冤》所传达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论史湘云性格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人物中,史湘云的性格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她既有随和友善、洞明世情、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不平则鸣、糊涂处世、逆来顺受的一面。该文旨在阐述其性格矛盾性的表现,并分析形成其性格矛盾性的因素,以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人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一种社会统一体 ,既有同一性 ,也有矛盾性。鲁迅小说人物的精神病态既是旧社会生存环境在他们身上的表现 ,也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 ,同一性是鲁迅小说表现的重点 ;鲁迅小说人物多数是普通的农民、下层平民和不幸的知识分子 ,他们要求人性的独立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和现实的生存环境又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的研究,常常不可避免地会以片中人物(“自我”)与其所处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作为逻辑起点。学者们认为电影情节中的戏剧性关联从本质上能够反映出意识形态现实,这种例证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中国电影创作中常常贯穿、延续着新中国成立前儒家传统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性问题,也恰恰是这种连续性和矛盾性开启了影片中自我、家庭、工作岗位以及国家——这些关涉社会整体性想像的各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理论前提入手,本文试图讨论中国电影中最为错综复杂且激动人心的流行叙事样式,这一样式体现出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与新兴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妥协,进而清楚有力地阐明处在两者夹缝之间的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矛盾与情节冲突所能企及的范围与表现力度。这一叙事样式正是在西方早已广为人知的“情节剧”。由于这一分类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类型电影体系,所以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些理论观念的跨文化平移。①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二元对立的理论,具体地分析和探讨了司马迁在评价法家人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和理性的矛盾性;并以道德评价对历史评价的部分吞并来作为法家人物悲剧命运色彩不浓的主要原因;进而剖析了造成二元对立的主体和客体因素.  相似文献   

6.
英语矛盾修饰法的理解与翻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的修辞格矛盾修饰法 ,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作用在于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特殊的性格 ,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心理与气质 ,在揭示人与事物矛盾性的同时 ,造成一种出人意料 ,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译成汉语时 ,必须理解原文字里行间的意向 ,特别是语句的深刻含义 ,才能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司汤达笔下《红与黑》中的于连,在人生方向的选择、爱情、阶级意识和性格中都有着强烈的矛盾,有着"红与黑"的不可调和性.这些矛盾性是与作者司汤达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本文将对于连身上的矛盾性进行论述,并探究司汤达的人生经历与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清初潮普地区社会治理实践中,双重性品格亦即实政实治之官与社会中介功能,矛盾性品格亦即理想与现实、保守与先进的矛盾,二者构成了知县蓝鼎元的历史品格,前者体现出了县官群体的一般性特征,后者则为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官府与民众等诸多矛盾作用下的必然。人物历史品格研究能够洞察到历史人物内在的共性与特性,不失为拓展清代政治人物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以苏童的小说《河岸》为研究对象,在对小说中三位主人公各自身份之谜进行纵向梳理和简单评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小说所表现的那个特定年代中,人物在自我身份诉求上所表现出的种种矛盾性和荒诞性,以此揭示出《河岸》的深刻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话剧创作以精湛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展现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 ,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话剧创作划时代的重大成就。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发展性、差异性、合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对《雷雨》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