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效应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识别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调控效果以及深层次调控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相对较强的空间指向,且重点作用于东部板块、西部板块以及东北板块.(2)目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大体上可以实现在保障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从四大板块来看,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能够显著缩小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的区域差异,同时对东部板块、中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促进效应.(3)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调控下,东部板块以及西部板块重点通过抬升"腰部省份"或者"尾部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缩小板块内区域差距,中部板块内各个省份则呈现"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张道刚 《决策》2005,(1):14-18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从这个层面看,“政策中部”概念才是本次策划的主旨所在。事实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从“中部塌陷”的尴尬,到“中部崛起”的呼喊;从去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表述,到“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任务之中;从官方和民间的热议,到电部六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在经历了东部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崛起”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王新涛 《经营管理者》2009,(21):123-124
固定资产投资是"三驾马车"中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通过对1989-2008年以及2009年上半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河南、湖北为代表的中部省份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与广东、北京的比较分析,认为投资效率与经济周期、产业结构、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而且中部地区还出现了宏观与微观投资收益的背离现象,进而提出中部地区提高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决策探索》2008,(16):94-94
概况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此而得名.曾三次为夏、韩古都.古称"夏邑"、 "栎邑"、"阳翟".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置"钧州".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长株潭城市群看来,2005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为2425亿元,第一次在总量上超过中部最大的城市武汉;在湖南省和长株潭的决策者看来,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升降变动,而且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对于这个数字上的变动,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武汉一直以"中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的身份出场,然而在2005年,第一次出现了"抱团"挑战者,而且是"来者不善",数字背后还将有一系列的举动陆续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王运宝 《决策》2007,(1):48-49
争创全国百强,这是已连续四年位居安徽省"十强县"与"十块县"的肥东,在成功进军中部百强县之后,重新为自己树立的标杆.对肥东来说,全国百强县决不可能"唾手可得",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肥东要实现规划的目标,需要"非常举措".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区发展战略的确定,中部地区迎来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旺盛期。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油箱"和"引擎"的职业教育大发展,必将为中部崛起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区域职业教育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10.
项目背景与动因"一体两翼":山东区域发展新布局2004年,山东省先后提出东部突破烟台、西部突破菏泽、中部突破济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三年取得成效后,今年7月,山东省委在原有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格局。所谓"一体",是指以胶济铁路为轴线形成的横贯东西的中脊隆起带,  相似文献   

11.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但基于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分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使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对不同区域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公共健康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全国、东部和中部的公共健康关系呈现倒U型的特征;具体而言:东部区域,曲线已达到拐点,中部区域,当人均GDP为3311元时,曲线达到拐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呈正向关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只在中部地区显著正相关;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人均医生数与人口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未呈现这一特性;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口死亡率在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因此,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服务政策等有利于提升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王品 《决策探索》2007,(11):29-30
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河南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圈造天元:经济圈背后的“关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运宝 《决策》2007,(3):10-13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14.
"中部版图上最活跃的改变者."面对合肥在2006年发生的变化,众多媒体与观察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2006年是中部崛起政策元年,以去年4月的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中部崛起36条政策正式实施已经整一年.  相似文献   

15.
中部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是中国中部边界相连的五个重要省份,各省的经济状况、政策效用等呈现明显聚类特征,它们在东西南北的区域发展中形成了举足轻重的中部区域经济体系,是中国的粮仓和现代工业的摇篮。2002年,中部五省总人口3.24亿、面积84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25.7%、8.8%和18.22%。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刚 《决策》2005,(1):15-18
2004年5月28日,中部五省和来自北京的近200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齐聚武汉,出席被举办方称之为高规格的"中部崛起创新论坛".此次论坛虽未吸引太多的眼球,其意义却非同寻常.与其说这是中部五省首次坐到一起谋划自身崛起方略的盛会,还不如说中部正在发出一种共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正在呈现出新的格局。东部地区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紧锣密鼓;去年国家又正式启动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举措,东北地区初现生机。东西南北都得到了国家区域政策的有力支持,中部五省已在客观上成为“政策低谷”。  相似文献   

18.
汪名旵 《决策》2005,(1):24-26
在市场之力的牵引下,中部各省纷纷向外;但作为一个有明确政策含义的区域,中部的崛起又客观上要求各省必须走向合作。是分?是合?板块崛起还是分兵突围的选择困惑着整个中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冷宣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课题成果、由河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中部地区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研究》一书,以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以提升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深入分析了区域性战  相似文献   

20.
世人都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问题在于:我们拥有了捡拾"他山之石"机会时,能否捡拾到真正有用的"他山之石".近日,随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组织的赴德国培训班考察团,考察德国、法国、政盟等几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归来的驻马店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陈海忠,不仅利用好了这次捡拾"他山之石"的机会,还寻觅到了真正的可攻该市中小企业发展之玉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