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应用内点算法求解效用函数意义下证券组合有效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投资活动中,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程度,即投资者要依据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来进行投资那么,投资者如何确定自己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使他的最佳资产组合正好落在这条无差异曲线上?一个简单的办法是根据投资者效用极大化作为目标函数,本文运用内点算法解决了这样一个二次规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效市场投资组合的识别与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arp、Lintner和Mossin发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不仅使人们提高了对市场行为的了解,而且还提供了实践上的便利,同时也为评估风险调整中的业绩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因此CAPM为投资组合分析的多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原始的基础。然而,在1977年RichardRoll对CAPM的检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批评的关键之一就是有效市场投资组合是否能得到识别。本文运用自己独创的一种几何方法解决了这个长达二十余年的国际性难题。本文首先把Markowitz模型的有效前沿用投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将资本市场线(CML)也用投资组合的权重向量表示出来,再由CML的定义就求出这个有效市场投资组合了。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资产管理者能力的指标-跟踪比率(Tracking Ratio;TR)法,它很好地克服了夏普比率(SR)和信息比率(IR)在评价管理者能力上的不足。与此同时首次讨论了期望效用函数中的风险容忍参数选择,结果表明风险容忍参数的选取并不是全部正实数,而是由历史数据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协方差矩阵和大盘收益共同确定的正实数区间,由此区间确定的最低要求收益同时也是判别投资组合是否为有效组合的必备条件。实证得到了结合TR曲线、效用函数曲线和组合有效前沿曲线选择出的最佳风险容忍参数以及相应的最优组合权重。  相似文献   

4.
不确定条件下的资产配置问题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投资行为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选取广义范围上的现金、股票、债券作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产品,在CRRA(Constant Relative Risk Aversion)和HARA(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两种偏好假设下,分别求出了投资者效用最大化时的最优财富以及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并比较分析了两种偏好假设下通货膨胀、风险偏好、投资期限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通货膨胀会影响股票和债券的风险溢价,进而影响最优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权重;股票的权重不会受投资期限的影响,在通货膨胀率和风险偏好不变时,其值始终为一常数,但债券和现金的权重则由投资期限、通货膨胀和风险偏好共同决定;此外,在CRRA和HARA偏好假设下,以上三种因素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在HARA框架下存在买空行为。  相似文献   

5.
考虑损失规避的期望效用投资组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投资者行为的本质特征会影响投资者对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决策。本文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研究不同风险资产的配置问题,并将人的心理活动引入了投资组合模型之中。论文借鉴了损失规避这个重要的概念,将投资者的效用函数表示为期末财富和财富变化的函数;建立了基于损失规避的最优投资组合模型;并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在财富变化的不同关心程度下的组合前沿。  相似文献   

6.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贷款组合优化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项目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银行贷款不仅要考虑总体收益最大,同时尽量降低贷款的总体风险,而目前的贷款组合方法不能做到收益和风险的同步优化.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以贷款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及其波动反映其收益和风险,建立组合收益最大、组合风险最小的贷款组合多目标规划决策模型.分步求解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若干贷款有效组合和有效前沿曲线,有效前沿曲线与银行的无差异曲线的交点是满足银行风险偏好的最优贷款组合.该方法直接应用组合收益和组合风险进行贷款组合优化,提高了决策分析精度,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方便地调整贷款组合中各贷款的权重,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并且通过最优贷款组合达到收益和风险的同步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资产收益可预测性影响长期投资者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理论问题,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数据做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长期投资期限下中国股票市场收益具有可预测性,长期投资者资产组合可以比短期投资者配置更高权重的风险资产。由此本文提出,可相应提高我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中股票类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条件高阶矩风险与动态组合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组合投资理论没有考虑高阶矩风险和静态处理问题两大缺陷,提出多元GARCHSK模型用于衡量时变的高阶矩风险,基于效用函数的Taylor展开推导出带有高阶矩风险的动态组合投资策略,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市不仅存在高阶矩风险,而且风险具有时变特征;为防范高阶矩风险,投资者需要动态地修正他的资产配置权重。  相似文献   

9.
尽管均值-方差模型在静态资产组合优化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证明是有效的,但在动态情景下,均值-方差模型运用于动态资产组合优化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引起人们的质疑:一是常风险规避系数的设定不符合事实;二是投资者偏好设定不符合动态情景下的主流效用函数族。鉴于此,本文假设投资者风险容忍度是资产组合投资期与投资者期望收益率的函数,研究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的有效性问题。基于均值-方差分析框架构建时变风险容忍度下的动态资产组合模型;运用伊藤定理和拉格朗日乘子法获得最优资产组合封闭解;基于二次效用偏好下的动态资产组合,从资产组合策略、夏普率、确定性等价收益率和有效前沿等视角验证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策略和业绩,并予以实证。结果表明: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不但具有同等业绩而且体现了其灵活性和风险对冲价值;尽管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表现出高杠杆性,但其确定性等价收益率较高,且随投资期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的投资期效应显著,强于投资者期望收益率。研究指出,时变风险容忍度下的动态均值-方差资产组合管理和优化策略有效,但在短投资期(低于12个月)和(或)低期望收益率下并不适用。研究不但拓展了均值-方差模型在动态情境下的应用,而且体现了投资者源于心理和(或)其财富变化的投资行为调整。  相似文献   

10.
建立组合投资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将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程度量化,提出一种从品种选择、参数确定、模型建立到确定最佳组合的系统的投资方法.实证研究了最佳投资组合关于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程度的稳定性,由此证明,对于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相应的最佳投资组合的调整直观且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引入以记忆系数和无差异系数表征的随机变量测度均值-方差模型的一般不确定性特征,反映投资者的模型信任程度,研究均值-方差模型具有一般不确定性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基于资本市场线理论,构建最优资产组合选择是模型信任程度和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传统资产组合选择的线性函数;基于记忆系数和无差异系数的不同组合,运用基于事例推理的方法求解二次效用投资者的最优模型信任程度,获得均值-方差模型具有一般不确定性下的最优资产组合,并以上证综指1997年1月-2014年8月的月度收益数据形成两个研究样本予以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较大风险规避投资者,在较大记忆系数和较小无差异系数下,其模型信任程度调整较快、资产组合调整幅度大,表现出可获得性和代表性行为偏差,通常采取积极资产组合策略;反之,其模型信任程度调整渐进、资产组合调整幅度小,表现出锚定性和保守性行为偏差,通常采取消极资产组合策略;模型一般不确定性对最优资产组合选择的影响强于股票市场记忆性的影响。研究体现了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将传统的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延伸至行为金融学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假设投资者风险厌恶、且其风险厌恶程度受其情绪影响的条件下,以投资者效用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建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组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投资者情绪对投资组合结构及其收益-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过度乐观时,其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等方式购买超额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相对理性状态时,其将合理分配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其将卖空风险资产。当投资者情绪处于过度乐观和相对理性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正相关;当投资者情绪处于悲观状态时,投资组合预期超额收益与风险负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修正了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是对传统投资组合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值-方差模型对在有效前沿上集中投资回报提出一个既能增加单个投资者的期望回报,又能减少风险的分配方式,而且此种分配使得投资经理可获得正的期望回报。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信息更新的动态资产组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完全信息下风险资产收益前两阶矩的参数不确定性对动态资产组合选择的影响。首先,在连续时间下假设资产价格服从随机扩散过程,引入参数不确定性,运用随机控制方法推导出风险资产最优选择的封闭解,给出定性分析。其次,在离散时间下用一阶自回归模型描述风险资产收益动态,基于贝叶斯分析框架,以上证综合指数不同区间段的两个样本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大于(小于)对数效用时,参数不确定性将导致负(正)的投资期效应;当投资者在估计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历史数据、或者风险规避程度增加时,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将减弱;参数不确定性下的资产组合选择可解释风险溢价之迷。研究说明了在动态资产组合选择过程中应考虑参数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a risk-return portfolio analysis, as originally developed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can be applied to product-line decisions. This approach uses direct estimates of return, and explicitly considers risk, or variation in return; most of the product portfolio models in use today forecast return by correlation, and lack explicit treatment of risk. The approa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s well a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mong a corporation's existing product lines. The article explains how organizations can apply this approach to their own product portfolio decisions, and includes a detailed example of how one company used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6.
On a neglected aspect of portfolio choice: the role of the invested capita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return-based portfolio choice models à la Markowitz, the amount of capital invested does not play a role, while in expected utility models it do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bring o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mount of capital invested and the portfolio formation. In a general one-period framework, which also comprises illiquid assets held by the investor and the period income, we present results in finding the optimal portfolio weights and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invested capital, the illiquid assets and the income on the portfolio formation. Special emphasis is put on HARA utility functions and the dependence of the amount invested risklessly on the invested capital. As a side result, we find that Markowitz portfolio choice is not fully compatible with expected utility reasoning.  相似文献   

17.
Over 60 years ago, Markowitz introduced the mean-variance efficient frontier to finance. While mean-variance is still the predominant model in portfolio selection, it has endured many criticisms. One serious one is that it does not allow for additional criteria. The difficulty is that the efficient frontier becomes a surface. With it now possible to compute such a surface,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n how Markowitz’s risk-return (bi-criterion) portfolio selection can be extended to tri-criterion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geometry of the extension, many graph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相似文献   

18.
条件偏度是金融市场典型特征之一,忽略条件偏度的组合投资决策往往难以有效地分散金融风险。为此,本文构建了包含条件偏度的组合投资模型,并给出其建模方法。首先,运用MIDAS-QR模型,改善条件偏度测度效果;其次,基于CRRA效用函数,将组合投资权重设计为条件偏度和特征变量的线性组合,建立组合投资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案;最后,从沪深300指数中选取10支代表性成分股进行实证研究,从收益、风险和Sharpe比率等方面,将包含条件偏度的组合投资模型与等权方案、均值-方差模型等进行比较,分析条件偏度在组合投资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MIDAS-QR是测度条件偏度的有效方法,其测度结果受异常值影响小,表现稳定;条件偏度对组合投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包含条件偏度的组合投资模型能够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带来更高的风险调整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