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城乡尤其在城市,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在经济上相对宽裕,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因此,当前如何搞好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课题。 一、孩子健康的心理不容忽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关心的已不是孩子的健  相似文献   

2.
近日,江苏省高邮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对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实施社会救助的工作意见》。《意见》明确对三类计生特困家庭实施社会救助:一是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其父母年龄在45至60周岁以内,且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二是独生子女意外伤残,其父母年龄在45至60周岁以内,且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三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且没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意见》还同时规定了对救助对象的救助申报程序和不同对象的救助额度。江苏省高邮市对计生特困家庭实施社会救助@范习岭$江苏省高邮市计生局!225600  相似文献   

3.
(一) 一、调查的目的及时机 随着独生子女人数的剧增,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普遍注意。为了取得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去年对小学的独生子女、双子女(即一个家庭内有两个子女)和多子女在德、智、体诸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和比较。 通过调查,我们期望找出独生子女、双子女和多子女(以下简称“三方面子女”)在小学阶段各自特点,帮助人们解除在提倡“只生一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与父母供求关系的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女与父母间的需求和供给具有经济属性。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子女形成数量上的不对等,往往出现父母在养育子女期间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供给,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在父母年老时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则出现供不应求,而形成特定的家庭问题。本文提出了父母应将壮年时对子女相对过剩的供给能力转变为积蓄以保证养老需要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全国5县(区)抽样调查,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家庭有近6成空巢。尽管这些父母的大多数觉得2个及以上孩子对于养老来说更好,但依靠子女养老和多代同堂观念已大为削弱。这些家庭代际间财富流动以子女对父母反哺为主。6成独生子女父母赞成与子女分开住,即使子女今后搬到城镇住,也有近一半人明确表示不会到子女家住,但他们同时并未显示出对社会养老保障的信任,这种窘境使这些曾为人口控制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面临严峻的养老挑战。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口计生委大力加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自行组织开发设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电子档案,以科技手段为依托,以完善管理制度为保障,切实为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提升人口计生综合服务水平。近年来,由于户口迁移、婚姻变动、再生育子女等原因,其原有的审批登记资料已不能作为户籍地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依据。为提高奖励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我国产生了数以万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据统计,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突破了1亿。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无法规避的。有些家庭由于独生子女的突然死亡而成为失独家庭。  相似文献   

8.
中国"独生父母"婚育模式初探: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2001年开始,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正逐渐进入一个婚育高峰.目前,"独生子女养育子女"社会现象已在数百万城市家庭中成为现实,约占同龄婴幼儿家庭的34%左右,未来十年里,"独生子女养育子女"的新家庭将以千万计.据本研究1828份在上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独生父母在婚育观、家庭结构和抚养模式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独生父母也与非独生父母存在不少共性.研究在分析独生父母现象之后,进一步探讨了该现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倡和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后,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正在急剧增长。这种情况不仅引起了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给家庭、幼托机关、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而且也给计划生育工作本身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根据我们对江苏省扬州市的独生子女家长的调查,在要求多育的几种生育需要中,认为“独生子女难教育”的生育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普兰店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办法》中规定,“符合《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一个,且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计划生育家庭,财政一次性奖励300元”。  相似文献   

11.
黄德明 《人口研究》2004,28(1):80-81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 :对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 ,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税费改革后 ,由于配套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及时出台 ,农村欠发达地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正处在非常窘迫、甚至举步维艰的境地。独生子女父母牺牲了自我 ,而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 ,同时又不按法律、法规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极大地挫伤了独生子女父母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度趋于下降 ,时时引发群众信访 ,不利于安定团结 ,更不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农村欠发达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研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夫妇响应“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号召,自愿终生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数量急剧增长,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也在上升。这几年来,有关独生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问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许多人对独生子女的培养教育十分担心,认为独子难养。再加上报纸和电视的夸张性宣传,似乎独生子女真成了中国的一代“小皇帝”。这种认识,对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起到了消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深入开展对独生子女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87年5月进行了一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家庭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对吉林省4个县级市的调查,发现农村获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的家庭中,属于响应党和政府计划生育号召的家庭约占一半,其余属于生育上自然原因形成的符合奖扶条件。获奖扶家庭中属于独生子女父母的接近70%,其次是双女家庭父母。接受奖扶者的年龄多集中在61~63岁,男性居多,老两口健在的约占3/4,其余为丧偶。接受奖扶的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较差,和子女分开单独居住的超过3/5。多数家庭把奖扶金用于补贴家庭日常生活或者看病,对奖扶金作用评价很高。  相似文献   

14.
子女期望反映家庭对子女的重视及依赖程度,子女期望的转变是引导家庭打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社会养老,做出正确生育决策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家庭状况调研数据,对子女期望在教育、养老和代际经济支持三个期望维度内测度,并运用logistic嵌套模型分析了农村女孩与非女孩家庭在三种子女期望上的差异.研究发现相比女孩家庭,非女孩家庭对子女拥有更高的养老、经济支持期望,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则偏低.本文建议,加强农村女性就业引导、发展教育促进子女“数量—质量替代机制”形成、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促成女孩家庭全方位社会支持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正确引导农民生育决策.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刊》2019,(4):72-8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分别考察独生子女家庭和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意愿,重点分析两类老年人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仍然认同"养儿防老"的观念,认为养老责任主要应由子女承担,在家庭中养老仍是最为老年人接受的方式。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相比,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更偏好独立居住,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更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更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共同塑造了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但对两类老年人的影响不同。从个人因素看,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更为显著地影响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意愿,特别是影响其对机构养老的态度。从家庭特征看,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配偶发挥的作用似乎超过了子女,对其养老意愿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夫妻健全"的独生子女父母更偏好独立养老。"养儿"对两类老年人均有影响,但意义不同。对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显著影响的是"在自己家还是子女家养老"的家庭内部决策;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而言,有无儿子则显著影响了其养老地点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抉择。  相似文献   

16.
情感交流是家庭代际关系中较难衡量、研究也相对薄弱的一个层面,父母子女间的亲密交往和情感沟通不仅有利于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也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利用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独生子女的生命历程视角,从方式、强度、内容和方向四个维度,实证分析中国城市家庭的代际情感交流状况,特别关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以及子女生命历程中重要事件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独生子女与父母的代际情感交流更密切,但交流方式与强度受到居住距离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就业、婚育事件虽会降低青年与父母同住的可能性,但也会增加见面和通讯频率。父母的资源和需求等特征对代际情感交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子女对计划生育政策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自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较大下降 ,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子女的角度 ,通过实际调查 ,考察了年轻一代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和看法 ,并基于调查和分析提出了若干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和上海市1583名65岁及以上城乡老人的回顾调查,获得了这些老人参加劳动期、初婚至初育间隔期、生育期、子女在学期、抚养子女期、子女成家期、三代可能同居期、养老期等重要资料,编制了老人家庭生命周期示意图。作者在比较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不同的女性老人生命周期差异及老一代与年轻一代生命周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正确制定妥善解决未来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如何教育好子女,实行优生优育,是当前为父母者的迫切要求,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在盐城市的市政府幼儿园、市幼儿园、市纺织厂幼儿园、市发电机厂幼儿园、市江淮动力机厂幼儿园、市印染厂幼儿园6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在园3-6周岁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优生优育问卷调查。这次调查,不仅初步掌握了城市部分单位的优生优育现状,而且发现了优生优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来自山东省农村的调查数据,比较农村独生子女户父母和非独生子女户父母养老需求满足程度的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农村非独生子女户,农村独生子女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应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注意处理"普惠"与"优抚"的关系,积极探索独生子女户老人集中供养制度,整合农村集体资源,弥补家庭养老能力不足,用足现有生育政策减少未来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