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曲少杰 《城市观察》2011,12(2):95-105
通过回顾和分析广州“三旧”改造的历史进程和政策演变,对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和处境进行了整体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广州在“三旧”改造建设中,要先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具体界定标准或评估体系,深入进行“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建设“印象广州”的文化名城新风貌。  相似文献   

2.
《城市》1992,(3)
广州城市建设面临一场以赶超亚洲“四小龙”为目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变革。与此相适应,城市建设思路上必须有所创新。笔者就此提出—个新的构思——建立广州的“广场文化”,并就教于前辈和同行。一、城市发展与“广场文化” (1)历史上的“广场文化”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形成一个或数个商业、金融、文化的“磁场”,这是现代城市最重要的特征。商品经济发源于城市,并主要从城市发  相似文献   

3.
金永亮 《城市》2015,(5):24-26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广州在国家对外经贸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广东自贸区获批,使广州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叠加期,对于提升广州城市国际竞争力,扩大城市开放格局意义重大,必将进一步强化广州中国南大门枢纽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广州“三旧”改造中的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耀军 《城市》2011,(11):56-59
推进“三旧”改造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越秀区在构建广州“首善之区”过程中,面临着旧城改造与历史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旧城改造中如何更好地尊重和传承原有的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中找到平衡点,走出一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国内外旧城更新与文化保护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生文 《职业》2012,(11):1
3月23日,“广州现代技工教育文化体系”研究课题开题仪式暨纪念广州职业技术教研室成立三周年文化沙龙在广州顺利举行。这标志着广州技工教育开始打“文化牌”。  相似文献   

6.
金岱  张永璟 《城市观察》2011,(4):181-192
现代文明是海洋性的。将我国绵长的海岸线分为南、东、北三个区域,有着充分的文化地理、历史现实原因,更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经济、政治意义。在"三驾马车"的比较中,京津冀都市圈的区位性质属于舵位,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性质属于中坚,而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区域性质当属前沿。大珠三角要在中国的现代文明转型过程中始终作为具足的"海洋性"之文化的突出表征,始终肩负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前沿的责任,广州,或曰"广佛"就应然和必须始终是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双核之文化之核。  相似文献   

7.
黄坚 《职业》2004,(11)
广州服装多年来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反差现象,一方面,广州雄踞中国服装流通业龙头之位日久,至今难有与其比肩者,广州的服装生产量和销售量也始终位于国内诸城市前列;但另一方面,广州服装的品牌一直处于“小儿麻痹”状态,广州似乎成了自有服装品牌的“盐碱地”,二十多年来货如轮转、车水马龙,市场经济前沿热土的广州,时至今日,服装行业连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牌子都没有滋养出来,莫非广州的服装界商人真的都是闷声不响  相似文献   

8.
广州南粤航海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南海神庙文化,黄埔古村和西关的传奇是清代限定广州为唯一通商口岸和十三行的设立。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国内第四、全球第六,优势的南沙深水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正中心。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要着力打造航运“软实力”,弘扬南粤航海文化,传承“航海精神”。  相似文献   

9.
2000年12月23日,求是杂志社综合部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了主题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广州文化建设”的研讨会,来自北京、广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战线的实际工作者1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黄华华在会上作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讲话。会议围绕中国先进文化的理论与广州文化建设的实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现就研讨会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珠江横穿广州城市中心,两岸拥有众多漂亮的自然环境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具备沿江环岸旅游的较充足和良好的资源条件。文章对广州沿江环岸游的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整合资源、改善资源条件的若干建议,以期促进广州沿江环岸旅游的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庆 《城市观察》2013,25(3):138-147,177
中国巨大的发展成就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这种趋势既是外籍人员趋利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更多融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外籍人口问题将逐渐从社会边缘性问题向社会重大问题转变,广州的非籍人口问题就是这种转变的初现端倪,中国崛起必将迎来外籍人口问题的挑战。从美国民族融合的历程看,老移民把自己看作正统美国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以偏见和歧视对待新移民,力图强迫新移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美国化",这种做法使种族矛盾越演越烈,历经多年仍然余毒未消。预见到我国外籍人口问题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反思美国的移民社会融合教训,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广州外籍人口问题,把广州在推进外籍人口社会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试点的高度予以重视,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合、结构融合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入手,探索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外籍人口社会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成为广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使命。本文从广州实际出发,就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对广州物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物流业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全国十大城市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广州物流业的竞争优势位居全国前列,仅落后于上海和北京。文章试图通过对竞争优势的全面分析,理清广州物流业的现状态势,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世界经济进入重大结构性调整时期?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本文以广州开发区的实践为基础,对实施“双提升”战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宋平 《城市观察》2014,(4):71-78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对外贸易交往史,被称为"永不闭关的贸易口岸"。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极为重要的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中注意保护相关的文物古迹和史迹遗存。目前,广州地区的博物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的展示十分重视,除了常设陈列的部分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相关的临时陈列。广州海事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华侨博物馆也在建设之中。文化古迹大部分已向公众开放,水上的展示也在探索之中。但是广州还有更深的潜力可挖,应主要从统一管理和对外宣传、增加休闲因素、增加"水"元素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将广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广州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机遇。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并总结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意义,然后结合广州发展实际,对广州未来发展定位和城市功能作具体解析,最后抽炼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五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伴随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迅速发展,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不断恶化。本文以"伊斯兰国"资金链为切入点,在梳理该组织发展历史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主要资金来源及流向,旨在厘清"伊斯兰国"的资金循环逻辑。在此基础上,论文进而分析了在中国逐步推进"丝路战略"的现实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对中国国家安全与海外利益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霍秀媚 《城市观察》2009,3(3):140-14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广州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广州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需要。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广州还应强化区域文化中心的地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在全球及我国大调整、大变革、大变局中把握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充分认识上海在我国成为全球主要角色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使上海未来发展更加体现国家战略的需要。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将以"十八大"提出的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为立足点,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精神,科学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及主流趋势,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上海发展战略定位,根据"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勾勒上海城市发展前景,为上海中长期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戴东生 《城市观察》2014,34(6):30-3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新世纪国家重大战略。宁波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的T形交汇处,海向、陆向腹地广阔,是国家确定的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区域3个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在古代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宁波要加快依托港口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向内连接沿海各港口,并通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覆盖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辐射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对外通过联结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辐射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形成"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