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依语副词位序有如下特征:1.有的副词前置于中心词,前置副词一般位于中心词之前;2.有的副词后置于中心词,后置副词位于句末或句末语气词之前;重叠副词的位序一般后置;3.有的副词可位于中心词之前,也可位于句末或句末语气词之前;4.语义相似的副词可同现。通过对布依语、壮语、泰语副词的位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壮语、泰语副词的位序与布依语非常相似,依此推断壮侗语副词位序演变的顺序是“中心词+副词+(句末语气词)”→“中心词+副词+(句末语气词)”或“副词+中心词”以及“副词1+副词2+中心词”或“副词1+中心词+副词2”→“副词+中心词”。  相似文献   

2.
九江话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市民所操方言,属江淮官话。 九江话里的“着”是一个后置的定位粘着语素,位于句末。它不是表示持续意义的动态助词。九江话里表持续意义的,一般是副词“在”或动态助词“倒”。如“小王在睏醒”;“钉儿高头挂倒一个书包”。九江话里“着”的意义,与北京话“吃了再说,管他挨批不挨批”中“再说”的意义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3.
从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所在句子的语气类型出发,对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进行描写与分析,指出通海方言句末语气词的功能: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利川方言中,“哈”是一个很重要的语气词。语气词“哈”由来已久,至今仍普遍使用,生命力很强,在各年龄段的利川人的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语气词“哈”在利川方言口语交际中的存在形式多样,位置灵活,功用各异。在利川方言中,语气词“哈”具有多方面的语用功能:用于疑问句句末,以寻求确认或推进交流;用于祈使句末,以形成合作商榷的氛围;用于陈述句句末,以重复或核对信息;用于句中或小句末,以提示注意或停顿。等等。此外,语气词“哈”在使用中还有几种特殊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尤其是句末语气词是汉语中专表语气的词类,与英语相比,汉语语气词表达各种语气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表现为:其一,句标记,即指明一个句子的完结,以此与其他句孚划开界限;其二,完句功能,汉语中许多语言结构形式是不自足的,句末语气词的加入可以帮助句子成立;其三,凸现情感,句末语气词可以凸现说话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些”目前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正以量词的形式被广泛应用着,但“些”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量词。早期汉语中的“些”最初是作句末语气词,是一个虚词。因此,“些”从语气词到量词的演变过程,我们称之为“虚词实化”。实化之后的“些”依然保留了作为语气词和词尾助词的功能,虽然并没有将其纳入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词典中,但“些”原本的虚词意义却在方言中存活下来,至今仍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咱就是说”是个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网络话语标记,具有建议、猜测推理、凸显情感态度、抢占话轮等语用功能,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使用广泛。文章以互动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为研究对象,着重从话语标记的界定、位置分布、语用功能、形成动因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话语标记“咱就是说”主要分布在话轮开端,其次是话轮中间;在序列位置上,主要分布在引发和应答序列。话语标记“咱就是说”来源于网络达人的创新,具有网络语的特点,“咱”和“就是说”的主观化是其成为互动话语标记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再"的语法化结果,语法化的途径是通过V2P的省略,使"再"位于句末,从而引起其发生语法化。部分客家话与山东金乡话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也"是上古汉语高频语气词,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也"由表判断的句末语气词逐渐衍生出表判断、确定、增强语气、停顿、对比、标记和强调等其他功能,且出现的位置更加多变。研究从西周到战国时期语气词"也"的演变及其原因有利于探究古汉语语气词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互动视角,考察话语标记“谁说的”的话轮位置与会话序列结构,探讨其话语功能及形成动因与机制。考察发现,“谁说的”常用于应答话轮的起始位置,能够在第一时间抢夺话轮,对对方的话语做出否定回应,同时为受话人理解话语提供引导。在具体语境中,受交际双方关系、上一话轮内容等因素影响,“谁说的”的语义表达强度不同,浮现出不同的立场表达功能,主要包括斥责、反驳、否定和嗔怪。从来源看,话语标记“谁说的”出现于清代,来源于“谁说+X+的”结构,在主观性、语言经济原则和语境吸收等因素的推动下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否定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中的“可”是连词和副词,而晋语高平话中的“可”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音■,只能用在陈述句句尾,其核心语义是加强确认语气,即表示对事实的确信和语气的加强。文章对“可”的表现形式、核心语义、语用功能及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描写,并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可”在晋语区其他方言点和部分中原官话的地理分布及差异,提出了其蕴涵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够了"从松散结构到连用现象,最后演变为语气词,经历了词汇化过程。在词汇化过程中,"够了"语义在认知隐喻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泛化和虚化;"够了"位置后移,可以充当谓语和补语,语法功能虚化;处于句末的"够了"具有新信息特征,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可以独立使用,使用频率上升。经历词汇化后,"够了"作为语气词,是典型的话语标记,照应话语交际中前面一方已陈述的话题,同时表明说话人自己对前面话题持一种不耐烦或厌恶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介绍赣语岳西话时体标记的基础上,着重从复句或语段层面探讨岳西话句末“了”的性质和作用。岳西话句末“了”的表意功能可以概括为“凸A因,续B果”,“了”是因果复句中的后置关联助词。唐五代时期作为背景句的“VO了”,其“了”也有关联的性质,起“终A续B”的作用。近似后置关联助词,这是“了”从动词向时态助词虚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状态。从复句或语段层面看,唐五代时期,“VO了”用作背景小句是多数情况,用作前景小旬是少数情况。当“VO了”充当前景句逐渐增多时,“了”就逐渐失去了关联功用.进一步虚化为单纯表示已然状态的时态助词。现代汉语的时态助词“了”,经历了“完成动词〉关联助词〉完成体标记”的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话系统里 ,典型的疑问句句末常用“吗”、“吧”、“呢”、“啊”等语气词。而娄烦方言疑问句中没有普通话的任何一种句末语气词 ,与普通话有别。具体分析比较可以发现 ,娄烦话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 ,也和普通话一样 ,不可以简单地归类 ,合并同类项。各种语言现象之间存在着纠结对立的关系。疑问句也不是仅仅由那些纯粹的特指问、是非问、正反问、选择问构成 ,有些是由几种句式糅在一起构成的混合型句型 ,但是这样的句式在娄烦话 (口语语言 )中用得很少。  相似文献   

15.
疑问范畴是方言语法研究的重点之一,辽北方言的是非问可以从疑问方式和疑问功能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从疑问方式来看,由疑问语调构成的是非问是辽北方言是非问句的主要形式,特别是那些由句末伴有语气词的上升语调构成的是非问最为常见,是辽北方言是非问的主要形式,且语气词的读音跟普通话存在差别。辽北方言是非问的疑问功能不仅具有多样性,而且个性较为明显,包括由“S+呗”构成的转述性询问功能、由疑问语气词“吗”和否定命题构成的已知性反问功能和由“S+咋的”构成的责备性反问功能。  相似文献   

16.
“哩”在南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作为句末语气词,在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中分别有不同的语义特点,某些情况下可以和普通话中的一些语气词互换。在用时间提问的特殊疑问句中,“哩”容易产生时态的“双重性”。“哩”在表义上还存在“模糊性”。“哩”在南阳方言中也有一些结构,发挥着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衡山方言中"是咯"可用在句中,也可用在句末。在句中,"是咯+V"作为焦点标记,用来强调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是咯+V"可作谓语、补语,少数作状语。句末的"是咯"是语气词,可用在祈使句和陈述句中,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其民族语言——保安语已经濒危,保安人转用汉语.保安族转用的汉语方言有一系列SOV语言的特征,格标记是其中之一.保安族汉语方言中主要的格标记有宾格、与格的“阿/哈”,从格、止格的“搭/塔/塔拉/拉”,凭借格、偕同格的“拉”等.由于受汉语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格标记在使用中出现了代际变异,同时出现了后置格标记和普通话前置介词同现的框式混合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众多的各类句尾语气词究竟是原诗中固有的,还是被后人所掺入的?本文从“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句子末尾加语气词是原始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诗经》、先秦民谣逸诗和《楚辞》利用句尾语气词以构成歌辞的节奏和拖腔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句未带语气词的歌辞形式,是从《诗经》到《楚辞》整个先秦时期诗歌独具的语言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上述原始诗歌主要形式的一种残迹。据此,本文认为:《诗经》中大量句尾语气词是原诗所固有的,所谓“掺入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否定词“莫”、“不”的话语标记“你莫说”、“你莫看”、“你不晓得”、“不是说”等,在使用环境、产生途径诸方面各有特点,其中词汇化演变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话语标记具有语义上的非真值条件性,所以这些成分只具有话语、语用方面的作用,其中的否定词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否定含义。在与普通话对应成分对比分析之后,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得以互相印证,而差异也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几个话语标记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相应成分的异同,可以进一步验证,话语标记在形成过程中的若干阶段不仅都有可能同时存在于语言的共时层面之中,而且不同语言或方言的对应成分未必发生相同的语言演变而成为具有同样功能的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