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雷雨》中,曹禺塑造了最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繁漪。她“雷雨”式的性格在剧中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和她的悲剧形象交错在一起,体现了这一人物悲剧性格的深刻性。繁漪那火炽热情,强悍灵魂的本质是时代的觉醒。她就象一朵进飞异彩的心灵火花,令人目眩耳鸣,心荡神摇,又是如此短促,倏而消逝。  相似文献   

2.
《雷雨》中的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独特性的雷雨性格,其复杂蕴涵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生命力中的创造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的相兼相制,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繁漪是《雷雨》中作者满怀激情塑造的一个人物。对于这样一个雷雨式的人物,本文作者从她与周萍的关系和她的个性中解读出繁漪性格的另一方面:极端的自我主义!唯我主义!是《雷雨》悲剧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繁漪形象的再审视,分析繁漪的思想性格及其命运,通过她和周朴园的婚姻,和周萍的恋爱以及她“雷雨式”的性格三方面进行论述,向大家展示一个悲剧命运的旧时代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雷雨》的主人公繁漪 ,这个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于一身的女性 ,在她“人的生存困境”中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是一个将崇高与罪恶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她的恶的极端行为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欲望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追求人的合理的社会存在”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严重对立和冲突 ,这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也体现了《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蘩漪不是一位追求个性解放、追求人格自由的新女性 ,她只是一个陷入情欲之网不能自拔的女性形象。在《雷雨》中 ,曹禺借蘩漪的形象 ,探讨了人的悲剧与人的原始欲望的关系 ,显示出他对于宇宙间神秘力量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一曹禺在《雷雨》序中说:“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迷上了繁漪,他说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处,而在她的‘不可爱’处”。曹禺的这位朋友可以说是真正理解繁漪的性格和曹禺塑造这个典型的美学真缔的。繁漪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性格。在她身上,可怖与可爱,热烈与冰冷,阴暗与明朗,爱情与仇恨,乖戾与自然,高尚与渺小,灵与肉,动人地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非常“真切”,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同志当年震动文坛的成名之作,也是几十年来历演不衰的名篇。繁漪是剧中的主角,是作家最着力刻划的一个人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由于作家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他所创造的繁漪是一个历史的、性格极为复杂的人物,因此,剧作自首次演出直至六十年代,对她都有过  相似文献   

10.
《雷雨》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经典剧作之一。剧作家曹禺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和生活体验,塑造了两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侍萍和蘩漪,并在戏剧冲突中揭示了个性与母性在女性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雷雨》中寄寓着曹禺对20世纪初的中国女性及其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审视。  相似文献   

11.
曹禺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以不同方式反抗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本围绕曹禺剧作中知识女性的悲剧命运,探讨悲剧的外在和内在的成因及性格局限。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里,不难发现簇拥着一批性格与命运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同类形象。我们面对这两部都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文学作品;一部是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一部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便发现了人物之间不可割断的血缘与亲情联系。当读着中国知识女性蘩漪为自己不至沦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在“残酷的井”里苦苦挣扎,终于将愤怒的烈火化为霹雳雷电一幕时,很容易想到近一百年前的英国,一个高擎火把的复仇女神早已把旧的一切付之一炬,让简·爱与罗彻斯特最终走向神坛,获得新生。她就是伯莎梅森,罗彻斯特法律上的妻子,一个被关在顶楼上,有着恶魔般狰狞面孔的疯女人。不妨说,相同的悲剧,大致近似的性格与命运,把蘩漪与伯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她们成为跨越时代和国界的同声相应者。研究个中对应关系,寻求世界文学之间的互相影响,实在是很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13.
<正> 1 我国著名戏剧家曹禺1933年写的悲剧《雷雨》,以它清新的布局,跌宕的情节,丰富而又鲜明的人物个性,五十多年来一直被文学评论界评价为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悲剧”。但对悲剧主人公蘩漪的研究,却众说纷纷,莫衷一是。唐弢主编的《中国观代文学史》认为:“她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磨难,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在分析她最终走向堕落、促使她“雷雨性格”总爆发的原因时,大多数学者却都过分地强调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剧作。该剧以周朴园为中心展开剧情 ,交织着侍萍与周朴园 30年的怨恨。繁漪、四凤与周萍之间复杂的乱伦关系 ,以及大海与周朴园之争的斗争。周朴园是该剧“核心”级的人物 ,更是《雷雨》悲剧事件的肇始者和悲剧性人物。他历经三次乏力的突围 ,终于完成了自己悲剧性的书写。第一次乏力突围亮开了他内心世界的龌龊与人格底板上的灰色 ;对朴园维系的伦理道德大厦在羞辱尴尬的境地下的坍塌冲毁体现了他突围的二次乏力 ;朴园面对大海带头的闹事 ,是他在亲情关系最后突围的迷惘与挣扎。因难于彻底摆脱亲情关系 ,朴园的三次突围始终是乏力的  相似文献   

15.
蘩漪是曹禺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的女性 ,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 ,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 ,一颗强悍的心” ,为了爱情 ,“敢冲破一切的桎梏 ,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 ,她将“最圆满 ,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 ,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雷雨》中蘩漪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蘩漪是曹禺"最早想出的,并且觉得真切"的悲剧主人公。她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但因其经济条件不独立,思想和理想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没有与旧家庭、旧社会彻底决裂和追求独立人格的理想,虽与封建制度进行了抗争,但难以体现新女性的自尊、自爱、自强,因而无法成为一个觉醒的新女性,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的形象,导致她必然的悲剧命运,最终只能和罪恶一同毁灭。  相似文献   

17.
戏剧《雷雨》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推进戏剧冲突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文章主要以周萍为主线,考察他同繁漪、鲁侍萍的对话,对戏中人物对话进行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雷雨》中有显而易见的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特别是莎士比亚式的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受莎士比亚的影响,曹禺在刻画《雷雨》的人物时充分利用了区分对比、心理分析和疯子形象等戏剧手法。而在构建《雷雨》的情节时,曹禺也使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多条线索和戏剧反讽等戏剧技巧。莎士比亚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周朴园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艺术形象。在《雷雨》问世将近半个世纪的一九七八年九月,剧作者曹禹在同王朝闻的一次谈话中,还说“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于分析的”(《曹禺谈〈雷雨〉》,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由于这一人物在剧中处于多种矛盾的中心,他人的悲剧命运和全家的悲剧结局皆由他引起,所以他具有的认识意义就不仅限于人物自身,而会扩展到《雷雨》的其他方面。为对周朴园复杂性格的内涵从更多角度与更深层次作些探索,以便获得更接近于作品实际的认识,笔者现将自己以往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感触提供出来,以就正于剧作者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主题、人物、结构三方面探讨了易卜生《群鬼》和曹禺《雷雨》两剧的异同:(一)同是一出大家庭的悲剧,一是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婚姻、家庭和道德,抨击旧礼教,一是批判资产阶级化的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宣扬个性解放;(二)具有大致相似的人物关系,而一为五个出场人物,除女主人公外,其他形象都较模糊,一则八个人物全部登场,且各各性格鲜明,形象生动;(三)都运用“巧凑剧”的编剧技巧,但一突出“过去的戏”,一让“过去的戏”和“现在的戏”交错发展,而以后者为主,前者只是为后者的发生发展提供基础和背景。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文学创作中借鉴和创造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曹禺《雷雨》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