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磊 《国际论坛》2013,(3):61-65,81
对战争原因的研究始终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的主题之一,已有的研究集中于人、国家与国际体系三个分析层次,采用抽象演绎与归纳两种解释方法。每个分析层次都可以采用这两种解释方法,同样每种解释方法都可以应用于这三个分析层次。将三个分析层次与两种解释方法相结合,能够为研究战争原因的多样性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分析层次是西方国际关系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将影响国家在国际体系内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以帮助人们确定如何去寻求国际关系问题的答案。一般认为,分析层次有三个:国际体系、民族国家和个人、国际体系层次考察外部因素(国际体系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如何对国家的行为产生影响。国家层次讨论各民族国家的独特属性如何影响它们在国际体系内的行为。个人层次探索国家领导人对外交决策的作用和影响。以三个分析层次为基础衍生出了大量而丰富的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其中许多理论看似相互竞争,本质上却是互补的,只有同时进行三个层次的综合系统分析,才有可能对国际关系问题作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层次分析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由于其分析层次的可操作性强和对变量的易把握性而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在对苏联解体这一二十世纪末影响最大的国际事件的原因分析上,只有从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次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才能获得对苏联解体这一事件更为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探讨国际关系伦理,发展和扩大国际社会的道德共识与行为规范,不仅在于阐明其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在于如何判断具体问题领域中的伦理因素和性质,并找到道德适度的界限和相关策略:明确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以避免战争,尽量减少战争带来的伤亡,维护世界和平;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的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南北国家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共同致力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各国必须以伦理道德为依托来解决国际人权问题:必须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确立一个同纷繁复杂的文化多样性相协调的普遍的最低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5.
结构主义战争观:一个基于历史研究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主义战争观认为,国际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国际关系的变化,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只能采取自助的方式来应对国际结构的变化,进而产生了"安全困境",这是战争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通过对伯罗奔尼撒战争、三十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考察,结构主义战争观因为片面关注历史片断而缺乏宏大的历史视野,并忽视权力结构背后的经济利益变迁,所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国家各自的根本利益在空间上逐步接近,最终产生结构性矛盾,这才是战争的真正原因.权力结构是一个空瓶子,只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才使其真正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际战争是国际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战争和使用武力是国际法的重要调整对象。国际法对国家发动及从事战争的规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经历了古代国际法存在一些战时规则、近代国际法承认战争自由、近代后期国际法对战争逐步限制到现代国际法否定战争或使用武力的过程。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已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黄琪轩 《国际论坛》2011,(2):51-57,80,81
学者们为探索战争的起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较多的研究层次。本文从不同的研究层次:个体、组织、集团、阶级、国家直至国际体系层次出发寻找战争的起源。不同的研究层次对战争的起源有着相当不同的回答。多样化的研究层次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我们难以找到由一个研究层次主导下的、解释战争起源的通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研究层次的多样性可能仍旧继续主导战争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虽然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散 ,但对战争及其对当今国际格局影响的思考在国际关系学界才刚刚开始。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伊战前后各主要施动者在“对伊制裁”立场上颠倒过来的原因、美英—法德观念差异和文化共有二重性对国际结构的意义、外生变量的俄罗斯身份认定对俄美关系的意义、“黑马”波兰权力和利益建构的特点等。最后指出了对伊拉克战争进行建构主义分析的意义以及我国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了普遍诉求。但是,9·11之后美国发动的反恐怖战争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无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形成显然的挑战。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视野,通过国际社会中个体本身的属性、个体间的互动能力和国际体系的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无政府状态下为何变成一个遥远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杨毅 《国际论坛》2012,(2):56-60,81
国际谈判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而关于国际贸易的谈判更是国家间谈判的主要领域之一。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分析。现实中,国际贸易谈判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应从一个综合的层面加以分析。本文在分析有关国际贸易谈判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国际贸易谈判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行为体的偏好、国家间战略互动、国际制度等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贸易谈判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是国际秩序的核心内容。随着国际法结构越来越稠密,国际秩序越来越成为一个法律秩序。在当前中国崛起引致的国际法律(规则)斗争日益凸显的新情势下,从国际法的视角回顾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演变,从国际法史的视角把握其演进的法理和趋势对于提升国际关系中法律斗争的预见性有着重要意义。国际法自17世纪在欧洲诞生以来,呈现出从区域法到全球法、从战争法到和平法、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共处法到合作法、从任意法到强行法和从国家间法到人类法的主要发展理路和趋势。这一演进既是国际政治斗争发展的结果,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有待解决的国际法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的主题是国际合作和国际冲突,国际关系研究包括国际安全研究和国际政治经济学两大主要内容.国际关系的分析方法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层次、国家层次和体系层次;同时,存在四种取向,即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科学行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关系的意义在于维护国际安全,促进世界发展,推动人权进步,进行全球沟通和实现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反恐战争进行到第二阶段,锁定伊拉克为其军事打击的目标。美国绕过联合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关系、中东地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文明的冲突"论不能解释这次战争的动因。美伊战争不具备文明冲突的特征,传统的利益观仍是导致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确证了国际格局中美国因素自冷战结束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表面上说 ,美国因为“9·11事件”和反恐怖主义需要而战略内向收缩 ,但就更深层次而言 ,恰恰是二者促成了美国后冷战时代一种外向扩张型国际秩序观、安全观与外交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FPA)是从国家层次上来理解世界,不同于从体系层次来理解世界。很多国际关系研究者指出该研究领域对理解国际关系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先综述外交政策分析与国际政治理论的联系及外交政策分析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随后讨论近年来外交政策分析的理论进展给研究者们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提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美国声称为了反恐,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是消灭了国际恐怖主义,还是加剧了国际恐怖主义?本文从伊拉克战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联系着手,总结了伊战之后国际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并分析了其泛滥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根源上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研究此问题对维护我国自身的战略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战争犯罪及其法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犯罪是现代国际法确认的国际罪行之一,对战争犯罪行为的确认和惩处是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根据国际法中有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文件关于战争犯罪的规定,从国际法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战争犯罪的概念及其演变,认为国际法关于战争犯罪的概念,是与其关于战争的地位以及战争主体等问题的规定密切联系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成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战争罪的具体犯罪行为、战争犯罪国际刑事责任的认定以及对战争罪犯个人刑事责任的追究原则等相关问题。明确战争犯罪及其法律责任,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社会对战犯的有效管辖和惩治。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发生了数百次战争,其起因大致可以分为13种类型。本文的统计和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起因引发的战争的比例和趋势在变化,我们试图从中寻找出战争发生的规律。鉴往可知未来,研究欧洲历史上战争起因的目的在于分析未来欧洲有哪些问题可能引起战争。当然,知道未来可能引起战争的原因并不等于把握了战争就会真的发生以及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但希望它有助于人们对欧洲安全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苏联出兵阿富汗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国际事件 ,并为双方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苏联解体和阿富汗长期处于内战之中。本文首先探讨了冷战背景下导致苏联入侵阿富汁的三个方面原因 ,并初步分析阿富汗战争给对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政治理论构成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在引发战争冲突的诸多因素中宗教文化因素的作用凸显。但宗教差异和纷争只是战争冲突的载体和表征,并非实质原因,战争的深刻根源是不同民族和国家间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对抗性矛盾。现阶段,宗教经常被用作引发和激化战争冲突的工具和手段,这一现象值得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为防止宗教被“妖魔化”和“工具化”,被恐怖组织和霸权主义所利用,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国际社会要促成世界各大宗教间的交流与对话,使文化差异朝着融合的而不是对抗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和世界组织应放弃文化歧视理念,致力于促进落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为创建和谐的国际社会和人类持久和平愿望的实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