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哈撒儿既是历史人物,又是传说英雄。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较浓的历史人物。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以及民间广为流传。哈撒儿传说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样。我们将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这两类传说中的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精神和历史功绩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撒儿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流传于民间的萨满巫祝传说分为巫祖传说、一般萨满传说、萨满神偶传说及其他传说等四类,并分析这四类传说的各自特征及东蒙古地区的萨满巫祖传说和朝鲜、韩国的巫祖传说之间出现相似性和共同性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佥文先生长期致力于民间传说研究,其新著《壮族风物传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学为理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壮族风物传说,开创了民间风物传说研究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山水传说属于民间口头文学中的民间传说范畴。即指与山和水相关的传说。山水传说的产生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开启了孟姜女传说研究,创设了“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证实了孟姜女传说的研究价值,此后孟姜女传说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视角更加多元,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同时,已有研究存在文化内涵重复解读等问题,表现为未能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起来探讨,导致文化本质解读不够,缺乏更多有力、新颖的见解。此外,传说的中外比较、族群视角、故事角色功能分析、原型理论、表演理论的运用、传说对作家文学的影响等在现有研究中还显得比较薄弱。未来可以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国际文化交流、文化资源转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个方面的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8,(4):4-6
人类古代社会曾产生过各种不可思议的传说,这些传说往往被认为与超自然力量有关。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许多曾被视为神秘现象的传说,其真相如今也已大自于天下。其中有些传说被证明是彻头彻尾的骗局,而有的则得到了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黎族文身传说之所以如此众多,是因为文身发生的场景融进了时代内容,加上汉人记载过程经历了传闻、观察和调查等阶段。今天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诸多传说中探究黎族文身产生的真正根源上,其他传说被作为不真实的内容排除掉了。但事实上,这些传说都是黎族不同时代的产物,融进了黎族不同时代的内容,具有历史价值。论题主要探讨黎族诸多文身传说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岭南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是岭南古代小说的源头,滥觞于西汉初年,成熟于东汉,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尚有余音。其内容包括岭南的远国异民传说、山川湖泊传说、动植物传说和奇珍异宝传说。在创作意识上,由两汉的“实录”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尚虚构”,再发展到唐代的“有意为小说”。在艺术上,两汉叙事粗陈梗概,语言质朴;魏晋南北朝叙事完整,语言渐趋优美;唐代叙事生动曲折,语言华美绮丽。  相似文献   

9.
吴勉是明代侗族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经过数百年来的口碑传说,吴勉被描述成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本文主要以吴勉的传说为资料,试图探讨吴勉神奇传说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所谓蟂矶传说,是指孙夫人为刘备自杀于蟂矶的故事。此事不见史书记载,杜撰系数高。明成化问,官方通过立庙对传说予以确认。此传说获得官方认同并形成广泛影响,离不开罗贯中对孙夫人形象的再创造,民间关于孙夫人投江而死的说法及“蟂矶”与“枭姬”音同,也为蠊矶传说的产生提供了一系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瑰丽多彩的中国传说故事中,有朵殊异之葩──回回识宝传说。她起源于“西域人识宝”,远在汉唐之际就已经产生,流传并被记录下来,展示着我国与阿拉伯──中亚地区密切的商业、文化交流盛况。一千多年来,外国人识宝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沃野中不断地流移、载录,虽然具有或大或小的变形,但这类传说仍流存至今。“识宝回回”是汉唐之后外国人识宝故事的延续,因她凝聚有回回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某种信息,而具有独特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背景,是一种“具有相当文化史价值的艺术文献”①。因此,对“识宝回回”传说的收集、研究,就有某种历史…  相似文献   

12.
米芾《露筋之碑》的记述对象是北宋时期广泛流传于江淮流域的露筋女传说。该传说在南北朝时期的原型是鹿,唐代时江淮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传说对象遂由鹿演变成人(醉汉)。北宋中前期,传说对象由醉汉演变成孝女,继而演变为贞女。《露筋之碑》的内容并不能证明米芾具有强烈的贞节观念,而是其特定时期对于自己官场境遇的情感表达载体。明清时期,由于《露筋之碑》的文化指向符合理学家强调女性贞节行为的价值趋向,故被士大夫不断宣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碑的地位和流传度。反过来,由于该碑出自名家之手,后人争相拓印、收藏、临摹,使得露筋贞女的形象深入人心,并扩大了传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照分析近几年民间故事传说集中所记载的所有有关巴林将军太爷王的传说以及搜集到的其他此类传说的基础上,从将军太爷王系列传说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特征、鲜明的反抗性或战斗-陛特征、浓厚的宗教信仰特征、努力塑造智勇双全式的英雄人物的特征、充满神奇色彩或神话意蕴的特征以及流露较强的社会理想和民族情绪的特征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自...  相似文献   

14.
恐怖画像历来是一些惊悚片和恐怖推理小说家追逐的话题,世界各地有关各式恐怖画像的传说也层出不穷。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首府里士满市附近,一百多年来,就一直流传着一个有关“恐怖魔画”的传说。最近,这个传说的谜底被人解开,而一段沉冤多年的血案真相也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刘植荣 《社区》2011,(17):36-36
在非洲,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听不尽的传说。每听一次传说.就增加一份对非洲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激光武器在科幻电影中早已严重泛滥到人手一部的程度,在现实世界中却似乎一直只是个神秘的传说。用激光来做做眼科手术、测测距离、焊接汽车零件对人类而言早巳不是什么难事。偏偏就是激光武器。即使是以地球第一军事强国自诩的美国,投入巨资与精英科学家来研究如何将这个传说变成现实,当数十年光阴过去,搞出来的也只有几段真假难辨的视频。激光武器为何一直是个传说?  相似文献   

17.
风物传说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景忠风物传说就是叙说各地山川古迹、地方特产、风俗习惯的由来、命名或特征的传说故事。其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对山水胜景的礼赞风物传说通过对山水胜景的礼赞,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是风物传说中爱国主义精神的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李白“捉月”传说──兼及临终传说的传记意义松浦友久(一)引言李白晚年在长江采石矾醉酒入水捉月沉溺而死──这一传说已成为李白诗风和人品的象征而广泛流传于世。在一般中国诗人中,可以说李白是传说最多的一人,“捉月”传说只就其描绘了诗人一生中临终场面这点...  相似文献   

19.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重庆有一个密集的建文帝传说带,凑聚于沙坪坝区磁器口、渝北区、长寿区、南岸区、北碚区。中国有一个建文帝传说圈,涵盖鄂、黔、滇、桂、苏、蜀、秦、豫等省区,密集于西南和南方。渝市建文帝传说带处在中国建文帝传说圈的中心;乌江流域是连接重庆建文帝传说带与西南和南方建文帝传说圈的主要孔道。当清初他处建文帝传说诞生之际,重庆由于战乱直到清代中期人口恢复生机之后同类传说姗姗来迟。历史上有一些规律:一是群山耸峙怀抱的重庆常常是战败者的乐园,二是败北帝王多“立地成佛”。建文帝传说“核”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