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治国 《学术界》2006,(1):91-97
市场语境下的中国大众文学凭借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它的走红和商业成功,为高雅文化的生产与流通,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它也存在明显缺陷,这就是愈演愈烈的鄙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通过“玩文学”,嘲弄、亵渎和消解高尚的文学精神、严肃的社会道德和神圣的人生理想;将人的形而下欲望大面积、高频率地引入文本,迎合受众的低级欣赏趣味,侵害道德伦理,污染社会风气。欲使大众文学走出鄙俗化的泥淖,获得可亲、脱俗、健康的审美品格,需要文化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批评家的批评规约、作家的“积极的写作”、受众高品位的审美选择和对鄙俗化的坚决抵制。  相似文献   

2.
刘广辉 《江汉论坛》2006,3(9):112-114
文学的非焦点化是新时期文学的必然选择,但文学创作非焦点化之后出现了诸多问题:世俗化、物欲化、浮躁性是它的外部显形特征,而粗鄙和庸碌、无有理想的光照,是它的内部隐形特征,因此,在历史发展到今天,文学创作呼唤新的焦点和新的理想,又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付瑞珍  张世岩 《河北学刊》2007,27(4):162-164
在20世纪,中国大众文学兴起的背后总有一定的政治动因;另一方面,大众文学又常常被视为文坛的另类,受到正统文学的挤压而被边缘化。后新时期的大众文学出现了四个方面的裂变,即受众的普遍化、生产的工业化、载体的传媒化、品格的时尚化,这些裂变也可以表述为消费的社会化、生产的商业化、文学的娱乐化、审美的生活化。这些变化促使大众文学演变成一种典型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感性化写作是大众文化的唯物形式,是消费社会中精英文化衰落和大众文化兴起的衍生物。感性化写作的产生可以从大众社会话语权力表达的需要、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文学自身发展的辨证法以及读者的娱性诉求等方面加以说明。感性化写作的特征表现在悲观主义的世纪末情绪、爬行主义的媚俗倾向、自然主义的粗鄙趣味以及蒙昧主义的宗教蛊惑等方面。感性化写作不是文学发展的正途,解救之路是恢复文学与哲学的自然关系,培植文学的形而上意味,重建文学的人文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5.
孙长军 《江汉论坛》2003,(4):113-116
文学的感性化写作是大众文化的唯物形式,是消费社会中精英文化衰落和大众文化兴起的衍生物.感性化写作的产生可以从大众社会话语权力表达的需要、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文学自身发展的辨证法以及读者的娱性诉求等方面加以说明.感性化写作的特征表现在悲观主义的世纪末情绪、爬行主义的媚俗倾向、自然主义的粗鄙趣味以及蒙昧主义的宗教蛊惑等方面.感性化写作不是文学发展的正途,解救之路是恢复文学与哲学的自然关系,培植文学的形而上意味,重建文学的人文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6.
关于自主性文学场相关问题的探讨,对东西方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布迪厄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但在今天的现代传媒文化语境下审视,其研究并非完美无缺。专职化文学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审美现代性原则的确立,是自主性文学场形成的基础和两个必备条件。这两个必备条件又是与以机械印刷为依托的书籍、报纸、期刊等现代印刷传媒的出现和发展紧密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机械印刷瓦解了前现代文学生产格局,为现代专职化文学生产开辟了道路;传媒场的自觉、大众报刊及其带动的大众文学和社会新闻话语的兴起,从正反两个方面催生了精英文学对文学自主性生产原则——审美现代性原则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着中国文学被世界接受,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国人的认同性焦虑,对日趋边缘化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有所提振。但是,对"性"和血腥暴力的过度推崇与放纵描绘,是莫言作品无法忽视的两大突出硬伤。这与莫言地道的农民出身有关,更与中国当代文坛普遍的反文明倾向有关,即作家们明显地排斥现代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尤其是在两性关系上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而对现代社会中那些大肆挑战或突破文明道德底线的人和事赞赏备至。莫言获诺奖,是否遮蔽了这一粗鄙化倾向?这实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隐忧。  相似文献   

8.
众评论家用“美”、“经典”、“爱”等对《天瓢》作了极高的评价。小说写得细腻、唯美,但是它的唯美却显得造作;而且细腻的文字、唯美的意境也难以掩盖结构上的粗疏、细节上的粗糙、内容上的虚伪和粗鄙。造作和粗鄙拉远了《天瓢》与唯美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杨扬 《社会科学》2007,5(7):177-184
海派文学是上海诞生的一种文学类型,但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域文化,而是代表了中国近代以来文学现代化的一种方式。因为这种现代化的方式有别于传统文学,而且,海派文学发展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粗鄙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海派文学的另一面就是生动活泼。但由于传统审美观念的惯性,海派文学至今依然带有贬义,其积极方面还没有在文学史研究中得到应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精英文学"作为对应于主流文学、大众文学的文学概念,在文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也存在着被误解、误用的现象,有损于学术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因而,准确把握其概念内涵,并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现象作表态归属辨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面对大众文学的野蛮推进和严肃文学的日趋衰落,吁求"精英文学"的振兴,将有利于形成健康、合理的文学格局.  相似文献   

11.
沈勇 《云梦学刊》2011,32(4):151-153
当今的中国电视媒介低俗化倾向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电视媒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坚波 《云梦学刊》2004,25(1):84-85
中国传统雕塑一方面有着辉煌成就,但另一方面中国雕塑却一直是一门非“艺术”的艺术。它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从未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而发展,根源在于中国雕塑存在着理论缺失。究其原因,则在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限制;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落后的科学技术的制约;传统习惯的制约等等。中国的雕塑工作者有必要更多的掌握西方的理性认识,从而给民族艺术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梵志诗语言通俗易懂。其中,口语俚词、俗语方音俯拾皆是。对此,诸家多有注释,然有不少未及,且又多有讹误之处。今就笔者所见拾缀如下,权人诸家注释之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化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电视娱乐节目的历时性发展为个案,分析说明国家、市场、社会等力量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各发展阶段中是如何先后入场,这些力量又是如何演变和相互抗衡,并不断推进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现象发展,形成当今低俗化这一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5.
论新文化运动间平民文学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珂 《阴山学刊》2003,16(1):10-16
“平民文学”一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术语 ,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出现频繁 ,是白话运动及文学革命的产物。平民文学的真正得势是在清末民初 ,白话的繁荣为平民文学开辟了道路 ,近代报业的大发展和平民教育运动促进了平民文学的发展 ,精英文人对民间文化的重视与对贵族文化的敌视使五四时期平民文学成为时代的主潮。受当时政治激进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影响 ,出现了平民文学与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混为一体的现象。平民文学思潮不但影响了当时的汉诗的功能与形态 ,催生了白话诗和新诗革命 ,还极大地影响了以后中国的文学 ,使 2 0世纪的大众文学运动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第四媒体为介质的网络文学骤然跃马文坛,面对源远流长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学积淀,网络文学是否会随波而逝?诸多疑问,将在以网络文学的含义为切入点,蕴概网络文学的特质。发展巩固及存在缺陷等方面与传统文学相比较以便探求,以备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华语语系文学系后殖民理论在华语文学领域的运用是有所限制的。论者试图辨析后殖民文学( Postcolonial Literature)、少数文学( Minor literature)及“混杂”( Hybridity)等概念,在华语文学中的运用。不同地域的海外华语文学因为历史、地域、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原因,肯定会发展于与中国大陆文化不同的特征,但把两者的关系完全描绘成殖民对抗,显然是不合适的。海外华文文学写作是华文文学的一个部分,相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并非德勒兹( Gilles Deleuze)与瓜达里( Felix Guattari)所说的“少数文学”。霍米巴的“混杂”概念强调主体之间互相渗透的状态,强调混杂中的抵抗,对于海外华文文学之于华文文学的关系,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混杂中的异质性,而并非混杂中的抵抗性,由此可以解决两种主体对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边缘学”特指被中国现代学主流意识排斥在外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和“官方”学。从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学是多元共生的学,中国现代学的叙述也应该是多元共生的。“旧体诗”等旧体学、“官方”学等都是中国现代学中的一分子。在学的历史进程中,它们都曾以自身的存在和创作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社会。对它们的“关注”,既是我们应有的史学品质,也是中国现代学叙述更客观、更准确、更本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花雅之争是戏曲史上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论文以禁戏为切入点,对花雅之争重新探讨。和前人统而论之有所不同,主要从清廷、地方文人士大夫、地方行政人员、普通民众几个不同的接受群体分开来谈。将花雅之争放在清朝文字狱的大背景下,着力指出各接受群体在花雅之争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尤其是清廷和地方政府在禁戏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并且尝试对民众的文化欣赏水平做出定位。以期在分析花雅之争这个雅俗之变个案的同时,对文学发展中的主客观因素、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和对比阿瑟?柯南?道尔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进而研究侦探小说与人文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联,即欧美文学思潮的文学元素在侦探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