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立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175-177
犯罪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犯罪率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为了合理组织对犯罪的打击,既要强调严厉打击犯罪,又要合乎法理、伦理和情理。应当从国家保护所有公民的基本人权、打击犯罪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权、保护人权应当防止刑罚权的滥用、保护人权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罪等几个方面理解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刑罚理论是与犯罪理论紧密相连的,对刑罚的科学认识是以对犯罪的科学认识为前提并共同发展的.以对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历史科学认识为依据,科学的刑罚认识应当是惩罚犯罪与预防犯罪的有机统一.为了控制犯罪率的上升,刑罚应当以预防犯罪为目的;为了实现刑罚的正义以及满足人们感情的需求,刑罚也应以惩罚犯罪为目的.预防犯罪是刑罚的首要目的,同时要受到惩罚犯罪目的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不断上升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深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找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在我国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尚未成型,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这不仅无益于具有特殊性的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率攀升现象的解决,也间接地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为研究对象,力求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民族地区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的问题的方案,为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关于经济现代化与犯罪的多种理论观点中,"代价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这些年,我国犯罪率不断上升,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是其原因之一.这里面既有市场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还有对外开放方面的原因.要扼制犯罪不断上升,必须正确认识经济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小虎 《江汉论坛》2012,(10):135-140
我国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不仅刑事犯罪总的犯罪率呈现阶位攀高的走势,而且具体犯罪类型的犯罪率也多呈现上升的态势。近年来,刑事犯罪内部结构呈现出侵财犯罪以及侵犯公民个人犯罪所占比重逐步缩小,而针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犯罪所占比重日渐增大的态势。当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明显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意识观念和社会分层的失衡造成的社会紧张,尤其是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制度规范来化解这种紧张。而侵犯公共社会犯罪比重的不断增大,则折射出社会矛盾的焦点越来越向着公众社会这个目标聚集,也表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犯罪现象的一种独特症候,其形成与公职腐败所导致的社会不满情绪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再犯罪问题是罪犯改造面临的难题,受教育程度低是再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再犯罪的可能性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的1.3倍.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再犯罪的风险最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再犯罪的风险大幅降低.提升服刑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对于降低再犯罪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服刑人员在被监禁期间的文化教育应当受到重视,应努力普及高中教育,鼓励开展大专及以上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 (一)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严重性 我国建国初期,直到1965年以前,青少年犯罪率一直是很低的,但是,从1967年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急剧上升,1965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总人数的38%,而现在占到到80%以上,有的地区高达92%,青海省黄南州城镇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率,1983年到1987年的5年期间,平均每年递增3·1%。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急剧上升,一九六五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38%,而现在占到80%以上,我省一九七九年青少年犯罪占80%,法院判决后的案件占57%左右。黄南州城镇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率,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的五年期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点一。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是:犯罪主体年龄低龄化;犯罪的手段成年化、智能化;信息化;一部分犯罪活动明显具有黑社会性质,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市场状况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经济学最核心的研究主题之一.基于浙江28个县1980年到1989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对劳动力市场状况影响犯罪供给的机理和效应展开了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双侧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1)工资差距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一般刑事犯罪率将平均上升0.15%;(2)相比侵财犯罪,暴力犯罪对工资收入差距扩大的弹性更大;(3)刑罚威慑弱化和快速的城市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浙江犯罪率显著攀升的重要原因.以上估计结果对犯罪供给方程估计中存在的不可观测的异质性、遗漏变量及样本选择等典型的内生性问题保持稳健,因而,为国内外犯罪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证据,对我国转型期犯罪治理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传统产业部门对人工劳动力需求逐渐减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人口骤增,加之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质吸引力加速人口流入,流动人口群体的总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犯罪统计学原理,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犯罪总数量的上升,二者以一定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事实证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犯罪率确实呈上升趋势。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侦控对策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所造成的不仅是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的收入差距过大所导致的刑事犯罪率的上升和犯罪程度的加剧,通过对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收入分配不平等对刑事犯罪率和刑事犯罪程度的影响机理分析,提出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从而减少收入分配问题所可能引致的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基本上都经历了:"在家缺少关爱、 教育——在校学习成绩差,厌学、 逃学、 辍学——流落社会——沉溺网络——交友被诱——走向犯罪"这一"心路历程".针对这一"病根",提出"家长、老师、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农民工随迁未成年子女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嫉妒动机是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要心理原因之一 当今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都在直线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我国及我们浙江省在“严打”以后的青少年犯罪又趋上升状态。 为了抑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趋势、预防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就很有必要认真探究一番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笔者前几年在大学工作期间曾在研究妒嫉心理过程中,发现严重的嫉妒心理很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调到政法部门工作后,接触了大量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资料。终于证实:好多的青  相似文献   

15.
在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例不超过20—30%,青少年犯罪并没有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自七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尤其是八五年以后,青少年犯罪占犯罪率的70%以上,八八年达到75.6%,我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联合国犯罪受害调查和公安部的立案不实调查为依据,对我国1978年以来犯罪的实际发案情况进行了估测。考虑到有许多犯罪案件发生后受害人没有报案以及立案不实顽症的客观存在,我国的犯罪问题实际上比以立案数为标准的统计值所反映的情况要严重得多。2004年全国犯罪发案数、犯罪率分别达到约2348万起、1800起/10万人,分别比同年犯罪立案数统计值 (471.8万起)和犯罪率统计值(363起/10万人)高4倍。不过,我国的犯罪率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是其刑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认识犯罪规律、规划犯罪对策,从而有效地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改造罪犯,建立科学的刑事法学理论,均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同志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不但分析了旧中国的犯罪原因,新中国建国初期的犯罪原因,还分析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原因,对我们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犯罪原因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急剧上升,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未成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各国都非常重视对他们的特殊保护,联合国还专门出台了多部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性规则,我国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的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本文仅以未成年人已触犯刑法应接受刑罚处分为前提,拟建了接受刑罚处分前的保护,应当接受的刑罚及刑罚的程度,发展新的未成年人专属刑种,接受刑罚处分后的引导四个保护措施,对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进行保护,以贯彻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完善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青少年犯罪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理,犯罪率有了下降,但各阶段起伏较大,开放地区、经济特区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也产生犯罪,开放、搞活本身必然带来犯罪。我认为,这种观点只看到片面的、表面的现象,没有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实质,因而是不正确的。第一,犯罪是一定历史范畴的社会现象,是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引人关注。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看,主要是犯罪的未成年人主观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差;同时各种外部因素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不可忽视的原因。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对策看,立足点应放在长期作用于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和思想品德等外部环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