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疆“7·5”事件发生后不久,笔者在阿拉伯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报纸《生活报》上撰文,说明事件的真相,澄清阿拉伯民众对事件及我国民族政策的一些误解。文章引起积极反响,成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一个成功案例。本文对撰写此文的有关情况作了说明,并结合这一案例,总结了在国外媒体尤其是阿拉伯媒体传播中国声音的若干体会,并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提出几点建言。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是举世瞩目的重要媒介事件。在当前国际环境和舆论环境下如何对国外受众传播有关十八大会议内容,成为了一个难题。中央电视台在此次十八大的电视对外传播中积极把握主动权,提前策划、全程报道,并让外媒参与其中,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使公众参与互动,利用电视媒体的优势成功地进行了十八大的电视对外传播。这一成功经验为以后的电视对外传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国际传播的强势地位,中国对外宣传的声音有时很难"走出去"。本文对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对外宣传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对外宣传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被喻为"中东CNN"的半岛电视台为代表的阿拉伯英语媒体逐渐成为国际传播中独具特色的一极。然而,我国的对阿研究仍多单纯以阿语媒体为对象,只涉及其国内传播,却忽略了对其国际传播的分析。此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仍以传统的文本分析为主,欠缺跨学科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因此,研究结论难以全面而准确地辨析阿拉伯国家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所持立场与解决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目前国内区域国别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半岛英语台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日热点话题的报道分析为案例,阐释对阿涉华舆论国际传播研究的模型与方法,为新环境下我国的阿拉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英美等国国际性电视媒体主导世界舆论环境、广泛影响多国传播模式的今天,法国这个以重视民族文化、追求真理、热爱讨论著称的民族将自己的文化观念深植于自己的对外传媒对外电视媒体,使法国对外传媒独具特色。法国的对外媒体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其中体现出了怎样的法国文化特色?本文将通过梳理法国对外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因素,分析其对外媒体的节目特色。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法国对外媒体的理解,并对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倾向日益明显.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的中东政策不得人心、阿拉伯国家因受内外部冲击而寻求合适的发展道路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是促使阿拉伯国家实施"向东看"政策的四个主要原因.阿拉伯国家"向东看"政策使大国在中东的互动出现了新特征,国际多极化格局进一步发展.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期望值升高,既给中国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学不自觉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话题,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现在几乎成为全民性的话题,教育、出版、媒体等都竞相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见诸行动,几乎形成了一场国学"圈地运动",让我们看到了一场国学的"复兴"和"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8.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至今,中国对阿媒体交流稳步发展,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新闻合作机制。但中国对阿媒体交流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包括已有新闻合作机制缺乏有力落实,涉阿媒体缺少大局意识和公共外交的意识,对阿媒体交流遭遇西方媒介帝国主义的压制,传播格局中民间媒体缺位和新媒体利用不够,对阿传播效果还有待提高。为了应对这些困境,中阿双方应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此外,中国涉阿媒体应成为公共外交的重要主体或载体,中国要与阿拉伯媒体开展密切合作以破解西方话语霸权、注重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移动技术、手机媒体、互联网络的深度融合,使得自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秩序中,带来了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走向网络化、感性化和生活化。文章认为,高校辅导员主持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内容呈现出自成一体的宣传风格,并进一步从网络主体视角分析了不同传播风格背后的特征,即"仪式性知识生产"、"生活化的价值传播"和"趣群化的媒体融合"。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感性意识形态"传播呈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有利于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认同;"话语模式的主体回归"、"价值表达的日常风格"和"解读文本的情境转换"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下青年在新环境下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0.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发挥国际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利益。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为考察点,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改善和加强国家形象构建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