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租界是近代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产物。旧中国的租界几乎遍及各通商口岸。它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各有关通商口岸地区的发展,曾产生过十分重要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全面、深入、科学地研究租界历史,将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规模、程度、走向和原因,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和相关专门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思想家杜亚泉对达尔文、斯宾塞式的竞争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过程、给近代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它在欧洲的本来面貌和被误解的状况,它与近代中国一系列社会变革的关联,以及进化论冲击下近代中国呈现出的文化取向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同时,他还改造了进化论,提出具有多重思想特色的"唯心的进化论"。杜亚泉对进化论的反思与改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的面貌及其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纷繁复杂关系,更在思想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进化论中的诸多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警察制度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研究近代中国警政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就清末民初的西部诸落后地区而言,近代甘肃的警政建设在许多方面具有典型性。研究近代甘肃警政史,可为近代中国警察制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有助于完善近现代中国警政史乃至近现代中国政治史的总体结构研究;同时,这也是认识近代甘肃历史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对深入研究近代甘肃史、西北史均不无补益。目前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研究成果相当薄弱。本文试从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深入研究的史料等方面对近代甘肃警政研究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期刊。该刊内容丰富而庞杂,它将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介绍到中国,推动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不仅对先进的中国人士有着启蒙作用,而且有助于中国早日开启近代化,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报刊业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对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演迁问题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的转变,随之而来的争论是中国近代社会演迁的动力与机制是否来源于传统时代向近代的转移?在社会演迁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官方主导还是民间主导?传统社会形成的地域性在近代社会演迁中是否仍起作用?对近年来关于上述问题研究的简述与反思必将有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导语: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领域。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息息相关。认真研究好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人物、著作、思潮,不仅有助于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而且有利于人们深入地把握现实、走向未来。因此,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是一个比较活跃、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国的小说近代变革中,很少看见有象中国与日本如此相近的。这种相近已经达到如此程度,几乎可以说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一度是在重复日本小说近代变革的过程。然而两国的小说后来还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分析比较中日两国小说近代变革的相同相异之处,找出它们的原因,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9.
马红霞  张帆  陈悦 《江汉论坛》2004,(1):125-127
洋务运动的兴起导致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新式学堂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但是,由于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等方面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学校有本质差异,因此它是不可能真正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通过对近代教育的反思,无疑有助于我们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南方论刊》2007,(8):58-58,5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捐资兴学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原因。本文拟从传统伦理道德影响、政府教育政策的扶持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进而有助于我们在整体上把握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人权在近代中国更多被界定为一个道德范畴而非法学概念,依照道德方式建构人权是阻碍近代中国人权实践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道德"真理化"的模式是道德化人权形成的文化根源.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是透视上述观点的典型个案文本,分析此书有益于理解近代中国人权观念特性并有助于推进当下中国人权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2.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素有“基础工业”之称的电力行业,并非孤立存在,自始至终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下,肇建于昆明的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成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与城市、社会、时代互动一座绕不开的丰碑。加强中国近代电力发展史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电力事业的历史脉络、发展规律,积极保护电力工业遗产,生发学术研究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对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研究,人们在谈论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原因时,往往多涉及相关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形势,很少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心理,这也是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研究不能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对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作些探讨,以求有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急躁心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出于富国强兵的良好愿望,而产生了强烈的超越意识。超越就是超过西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并未用“超越”这个词,但类似的词语如“制夷”、“驭夷”、“驾乎其上”、“制胜”、“并立”、“争…  相似文献   

15.
袁野  韩芳 《兰州学刊》2010,(1):207-209
清末是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兴起、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时,农业教育师资主要由外聘农学教习、农科留学生、新式学堂毕业生、传统教育出身者四部分构成。对这一时期农业教育师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今人厘清中国近代农业教育由外源一内外并进一本土化的复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受到过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直接来自西方,也间接来自日本,它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本文试就二十世纪初日本近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及其影响作一粗略考察,希望能有助于这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不能不把会党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注意到史学界在讨论研究近代若干重要的历史事件时,会党的活动总是在历史学家的历史视野之内,史家已经开始从更高、更深层次去研究会党活动。笔者认为,把会党的活动放在中国近代社会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去审视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会党在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功过是非,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史。因此,本文企图对19世纪后半期湖南会党在长江流域的活动特点进行一次梳理,挂一略万,当清同行赐正。(-)十九世纪后半期湖南会党在长江流域的活动是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主题转向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学中革命史的研究范式不断受到挑战 ,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新范式。从现代化的视角对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所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反思 ,弄清社会革命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中国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基本脉络 ,并为中国革命史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构架。社会革命是社会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社会革命是指先进阶级运用暴力手段推翻反动阶级的统…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与陈独秀教育思想共同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和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先驱,都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他们都肯定教育在救国、兴国方面的社会作用,针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五育并举”、“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并提出了平民教育、个性教育等新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关系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深入比较探讨二者教育思想的共同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的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持续了大约三十年之久,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功有两个口号;一曰“自强”;一曰“求富”。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并创建了近代海军。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目前史学界正围绕着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研究一下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近代海军,可能会有助于讨论的进一步开展。(一)中国创建近代海军的社会背景清朝原先只有旧式水师,没有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海军的兴建,是由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