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2):90-96
中美贸易摩擦绝不仅仅关涉贸易问题,贸易问题只是美国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其实质是要打压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跳出贸易本身全面考量它,方可能做好充分准备。意识形态就是不可少的考量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新自由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一次"攻击"。美国在此问题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民族主义立场,一切以美国利益优先,不惜牺牲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利益,这明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是背道而驰的。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文化奉行的实用主义、扩张主义、绝对安全感、丛林法则等,也是其不断打压他国,阻挠他国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为何逆势而行、执意加强贸易保护?又为何针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回顾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频发并不断升级的日美贸易摩擦,从中或可找到答案。基于对华"301调查"报告,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约达600亿美元,涵盖千余种产品。特朗普这一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招致美国经济界的批评和担忧。与30多年前日美之间那场"贸易战"相比,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似有类似之处。所以30多年前日美"贸易战"可能会给中国一些启示,并以此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正在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贸摩擦的中心,尤以中美贸易摩擦最受关注。与20世纪中后期愈演愈烈的日美贸易摩擦相比,中美贸易摩擦在经贸政策、进出口市场、汇率变动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美国在摩擦中的表现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又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中国不仅需要促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内外需协调发展,尽快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强化自主研发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需要深入了解贸易对象的相关法规、社会文化以及国际规则惯例等,以缓和、化解当前面对的摩擦,并以更加灵活多样的策略应对今后将会继续增多的摩擦。  相似文献   

4.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长达四十余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美国面临着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问题的困扰,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与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探讨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得知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需要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调整,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发现,日本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应对了美国的贸易措施,但也存在错误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贸易摩擦抑制产业升级等教训。中国应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对华投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志 《社科纵横》2013,(4):40-44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越来越汹涌,对中美贸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更清醒认识美国贸易政策本质,这需要从体系、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体系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背景;国家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制度保证;社会层面是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社会基础。奥巴马执政以来,这三个层面都呈现出有利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定的态势,从而成为理解奥巴马贸易政策的关键。对于奥巴马政府来说,贸易政策是打开国外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美国经济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对外贸易正遭受着反倾销的严重冲击。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对华反倾销不仅数量多、力度强,而且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不公正性。对华掀起反倾销高潮的实质是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进而缓和国内矛盾,同时借机谋求在中国市场上更大的贸易和投资利益。长远来看,由于中美贸易具有广阔的互补空间,因而,中美贸易摩擦不会极端激化,中美贸易将在摩擦中加深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7.
周金凯 《日本学刊》2020,(1):138-158
中美贸易失衡是继日美贸易失衡后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又一关注焦点,美国将中美贸易失衡与“产业冲击”相挂钩。通过从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入手,对日美贸易失衡中的产业冲击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中美贸易和日美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的影响、贸易对就业的冲击、产业竞争与互补程度以及出口管制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日美贸易失衡对美国产业构成了实质性冲击,与中美贸易失衡在该问题上的影响存在本质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和“产业冲击”责难中国,并借此发动贸易战,是美国意识形态方面的固有偏见和遏制中国发展的托词,中国需要在谋划中美磋商和反制的策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提防美国发动金融战等方面进行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8.
中美债务关系是在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中美两国基于相互间巨大的经济失衡、贸易—金融循环而形成的规模空前的国家间借贷关系。其形成原因既有国际体系因素,也有中美两国各自国情、政策方面的因素。在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中,由于两国在贸易依存度、贸易收益、对外投资收益、行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对较强。债务问题对中美传统安全关系、人民币汇率和美国贸易战略等领域具有间接影响。对中国而言,债务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我国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贸易摩擦层出不穷,我国已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虽然在各国的努力下,金融危机正在逐渐消除,世界经济步入后危机时代,但各国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呈现出贸易摩擦的手段由反倾销向反补贴倾斜、"标准之争"成为贸易壁垒的新形势、贸易摩擦的领域由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延伸、贸易摩擦的主体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由显性向隐性转化的特征.为此企业要转变经营思想,采用贸易与投资并重战略,加强对"标准"的研究,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学会运用WTO的相关规则,保护自己的权益等方面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而政府要从参与制定与实施贸易救济规则,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风险,建立高效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出口遇到的困难,坚持开放,积极消除贸易摩擦,加大对外交涉力度、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等几个方面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在贸易关系中,一国的贸易预期会直接影响其对他国的贸易政策。当一国对未来贸易环境持正面预期时,会倾向于与当前的贸易伙伴维持和平相处状态;反之,当其对未来贸易环境持负面预期时,就可能主动挑起贸易争端。对华贸易的负面预期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争端的主要动因,这一负面预期的产生是内生因素和外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贸易逆差扩大、美国的保守主义氛围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中国体制的认知偏差是导致美国对华贸易负面预期的内生因素。东南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朝鲜问题则作为外在因素加剧了美国对华贸易负面预期。经贸摩擦破坏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最终结果将是两败俱伤,中国应力求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积极引导美国形成对华贸易的正面预期,避免"两伤"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中美两国的海洋安全观是理解中美海洋战略互动及中美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中美两国都主张海洋安全,但是两国的海洋安全观大相径庭,在如何确保海洋安全的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基于自身安全困境,旨在维护海洋安全、国家安全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基于其全球霸权地位,旨在推进海洋霸权,保证美国的绝对海洋安全。美国使用传统守成大国对待崛起大国的方法,应对中国海洋崛起。尽管中国追求公正的新海洋秩序和海洋规则,无意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但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现有美国主导的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  相似文献   

12.
平衡战略是小国常用战略,新加坡是实施平衡战略的代表性国家。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以务实主义为基本原则,以加强与中美两国的合作为主线,从而维持中美在东南亚相互制衡的局面、维护国家与地区安全,并进一步构建以新加坡与东盟为中心的关系网络。本文以新加坡平衡战略在中美竞争与合作态势变化下的调整为划分依据,将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实践划分为“构建—走向失衡—再平衡”三个阶段,论述新加坡在不同阶段的国家、双边、地区及国际层面的战略。通过多年实践,李显龙政府的中美平衡战略在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区域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面临着美国对中国战略遏制的推进、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等挑战。面对中美竞争加剧和新加坡中美平衡战略的调整,中国应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稳健应对中美战略竞争,深化中新共同利益并助力东盟维护中心地位,积极推进周边合作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失衡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2000年以来,中美贸易失衡迅速扩大,而两国政府却没有采取实质性政策来缓解失衡,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给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宏观经济利益.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是两国之间形成的资金双循环机制,这种机制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以至于两国政府都不愿改变这种失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美贸易失衡出现一定的缓解迹象,许多学者认为这次危机将逐步终结中美贸易失衡.但是,金融危机环境下,中美贸易失衡也给两国带来利益.中美贸易失衡及其根源--双循环机制在美国国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美国金融业复苏取得了大量国际资金并帮助恢复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同时,双循环机制有助于美国市场需求的快速恢复,这有利于中国继续扩大出口,从而摆脱当前面临的内需不足的困境.中美两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进一步实现经济复苏都需要中美贸易失衡的帮助.所以,金融危机并不会终结中美贸易失衡,失衡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  相似文献   

14.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又一个被美国要求修订的重要协议。从协议修订的内容上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改动并没有像"美墨加协定"那么大。这也反映了美国要求修订"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真正动机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贸易赤字,也有美国国内政治博弈和转嫁国内经济风险、缓解社会矛盾等更深层次原因。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的修订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本国策下,采取单边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总体态势,对已经与美国签署或正在与美国谈判的贸易协定带来不好的先例。面对美国的经贸单边主义政策,中国也应积极探索中美贸易摩擦的解法,在通过战略经济对话稳定中美关系的同时,也要继续推动自主开放与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5.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规则"、"维持地区军事平衡"乃至"巩固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以"遏制"与"抵消"的混合战略为指导,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并渐次升级,政策实施愈发激进、顽固,成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两国关系与地区安全影响急剧突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塑造应注重形势变化,多种手段并重,有效化解该方向日渐突出的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比例明显上升,已经达到近三四十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有必要考察美国对华民意的最新转变及其可能产生的政策影响。相关民调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头号敌人",担心中国实力的增长。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美国对华民意的恶化主要受到近年来美国精英对华看法转变和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也反映了美国民众意识形态中对中国的疑虑和不满。短期来看,美国对华民意仍可能阻滞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升级为"对抗"或"脱钩",但长期来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战略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根本性差异,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很可能会在精英的影响下进一步恶化,这将为美国政府对华推行更加极端和强硬的政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的经贸往来受到双边政治关系和美国作为域外大国的竞争政策的影响,中美大国关系变化也会溢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本文利用中国和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1995—2018年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中国、美国和沿线国"三角"政治关系及其互动对中国和沿线国贸易的复杂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和沿线国之间的高层互访和外交关系持续期均有助于促进双边贸易,但中美关系紧张会溢出到沿线国,抑制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美国在沿线国的较强贸易地位也会削弱中国和沿线国的双边贸易。作为美国域外竞争工具的对外援助和盟国对中国和沿线国贸易具有复合影响,接受美国对外援助的国家身份和盟国身份单独都会产生促进沿线国与中国贸易的贸易创造效应,但接受援助且是盟国的身份却产生贸易抑制效应。纳入中美关系变化的序贯博弈后,中美关系恶化使得中国和沿线国之间的高层互访对双边贸易的激励作用显著增强,且主要发生在美国贸易地位较低的沿线国;但中美关系恶化后,美国对外援助对中国和沿线国的贸易抑制效应却不明显,表现出域外竞争工具作用的复合影响及其在抑制中国贸易上的作用局限。  相似文献   

18.
拜登执政以来,试图制定一种富有战略和远见、更加全面的对外经济政策,通过加强美国持久竞争力、以价值观为抓手来构建制衡中国的"反华同盟"、积极回归"多边主义"以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等路径,来重振美国中产阶级、巩固美国全球主导地位、维护西方民主模式相对于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虽然拜登政府在推进国内经济复苏计划、修复盟友关系方面有所进展,但因在国内经济和政治、协调盟友利益以及制定有效的对华经贸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距离其实现切实提升美国持久竞争力、形成符合其战略认知的制度性"反华同盟"以赢得中美战略竞争等目标仍有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的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达 《浙江学刊》2001,54(2):174-178
生丝是我国近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美国是我国近代生丝出口的重要市场,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简要回顾十九世纪美国蚕丝绸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中美两国的历年生丝贸易量等统计数据为依据,就十九世纪中美生丝贸易与美国丝绸业发展的关系,对美生丝出口在中国生丝贸易上的地位,以及中国生丝在美国生丝市场上地位变化的时期及其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强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通过回顾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出口结构优化与日美贸易摩擦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及日美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美国贸易原则不是自由贸易原则而是国家利益原则,即在经济强势下的自由贸易原则与经济弱势下的贸易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