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全国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计算和分析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总体联系等指标,分析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理,并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提出各项需求政策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以2002~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直接消耗系数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三类细分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水平最高的是分销服务业,并且也是引起制造业中服务业投入水平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北京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以及感性度系数和响应度系数,通过分析得知北京市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很高的依赖度,同时其他的产业对第二产业也有着很高的依赖度,说明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4.
陈晓兰 《中国管理科学》2002,10(Z1):144-146
本文从某一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对完全需要系数矩阵整体影响的角度,分别对产量模型和价格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了某一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对部门产出乘数、部门总产出及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把信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来重点扶植发展。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采用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指标,分析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影响。实证表明:信息产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对浙江经济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因此,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产品来推动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最大程度的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出发,对广东省各经济部门数据进行重新调整组合,把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三大类。然后利用广东省历年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计算出产业关联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并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2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对我国建筑行业进行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分析、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建筑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Leontief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和华罗庚的正特征向量法,对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进行研究。根据中国多年的实际消耗系数数据计算,得出矩阵特征值具有很好的规律性。根据推广的有消费的华氏开放模型,矩阵特征值的经济含义是它表示一个界限,总投入系数必须大于矩阵的最大正特征值,是保证国民经济总产出不断增长的条件之一。中国的国民经济从1987年开始,到2007年,总产出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总投入系数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和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博  胡进 《管理科学》2008,21(2):86-93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准确测度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从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机制及其与经济增长(非均衡增长和均衡增长)的关系入手.定义理想情况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优路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基于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并利用1997年、2002年和200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具体测度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产业结构的整体高度化水平和合理化程度出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各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徐兴华 《经营管理者》2012,(8X):266-267
在屡见报端的"拉闸限电"、"电荒"、"错峰用电"以及市场和民众对电价上涨预期加强的大背景下,文章使用投入产出表的横向平衡关系,引入直接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即列昂惕夫逆系数)和系数矩阵平衡关系,得出了产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模型。在实证分析中,结合重庆市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电价上涨10%时对各部门的价格影响,提出建议,并正确看待当前电价上涨预期和"电荒"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