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博弈论,生物学家建立了一系列数学模型,对超出亲缘范畴的各种形式的利他和合作诉诸互惠利他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特里弗斯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阿克塞尔罗德对模型的修正、史密斯和普瑞斯的进化稳定策略等一系列互惠利他主义的解决方案。互惠利他理论合理解释了非亲个体的利他和合作行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但同时互惠利他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它过度窄化了自然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2.
特里弗斯提出互惠利他理论之后,艾克斯罗德和汉密尔顿合作运用博弈论研究了策略在合作进化过程中的性质,指出利益部分冲突时个体采取合作而不是背叛的策略是有机体竞争中的制胜之策,从而进一步发展了互惠利他理论。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基于回报的合作。这一理论有力地解释了政治和经济现象,为促进社会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互惠利他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解决"利他主义难题"的基础上,学者们分别从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视角对互惠利他行为做出阐释,呈现出不同理论内容、理论特征及研究走向。在互惠利他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个人发展、企业盈利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上,为理解社会现实生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4.
德育应如何看待"利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扈中平 《学术研究》2005,3(6):117-120
利己从理论上讲只是一个中性词,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自然本能,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利己与利他并不是天然对立的,利己本身并不包含道德问题,利己的手段才牵涉到道德问题.因此,道德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去灭杀人的利己之心,而是规范人利己的手段,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为利己正名是我国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伦理关系中 ,利他的道德品行同时具有利己性 ,这种利己性主要体现在 :道德可以使人安身立命 ,归顺社会 ,获取经济效益 ,赢得他尊他爱 ,并促进人格完善、实现生命超越。利他是道德的外在价值或社会价值 ,利己是道德的内在价值或个体价值。只要是利他的道德品行 ,必然而且应然得到一个利己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刘长欣 《东岳论丛》2003,24(2):83-87
在社会伦理关系中,利他的道德品行同时具有利己性,这种利己性主要体现在:道德可以使人安身立命,归顺社会,获取经济效益,赢得他尊他爱,并促进人格完善、实现生命超越.利他是道德的外在价值或社会价值,利己是道德的内在价值或个体价值.只要是利他的道德品行,必然而且应然得到一个利己的回报.  相似文献   

7.
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消费主体利己本性的合理性,并分析消费利他主义的前提、行为及其结果,试图以消费为媒介,探究人类完整的利己、利他和互利的本性。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之价值取向实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或经营者之价值取向.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三种价值取向,第一种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二种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已为目的,利他与利己统一的合理利已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三种是利他与利己互为目的和手段,利他与利已统一的互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前两种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上述三种价值取向,第三种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作为其主体的“经济人”既有主观上个人性、自利性的伦理秉性 ,在客观上又有利他性、社会性的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利己性”与“利他性”的统一 ,才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经济人”的理性精神 ,必须有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及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市场经济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作为具有自由意志的社会存在者,从道德视域以及社会褒贬的程度看,可以将之区分为积极利他型、消极利他型、消极利己型和积极利己型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为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公正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在提倡向积极利他型者学习的同时,应使消极利他型与消极利己型两类人的数量增大,并尽可能地限制积极利已者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方由林 《理论界》2006,(10):144-145
古往今来人性善恶之争不休,其实善恶人皆有之。恶的方面人性具有利己性,善的方面人性具有利他性,所以人类社会不仅有伦理道德,也需要适当的管制。政治的产生既源自于人的利己性,又源自人的利他性。从人性的两个层面上说人类都需要政治,有了政治也就能更好地维护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  相似文献   

12.
对善的定义虽存争议,但善存在着层次性却是可以确定的。从利己与利他角度而言,传统伦理学将纯粹利他视为最高层次的善,而我们则认为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是最高层次的善,对最高层次善的不同界定,是奠定理想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基石,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4.
人类合作行为既极其重要又纷繁复杂,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自身行为特征一直是人们不懈努力的一个方向。本文从群体选择、亲缘选择、直接互惠、间接互惠和强互惠五个角度对已有的关于人类合作的涌现和演化问题的相关研究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16.
儒商精神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娜 《兰州学刊》2004,(6):94-96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利己”,每个经济主体要实现利己的目的往往具有并且仅仅具有两种相反的手段“损人利己”和“利己利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应表现为“利己”和“利他”的统一,传统伦理精神尤其是儒商精神对这一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理论背景和实践启迪,形成了对现代企业家理想人格的内在牵引,但要实现这种牵引,造就更多现代儒商还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利己与利他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到底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对这一涉及人性及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单靠经济学自身的分析是难以完成的。借助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并将其与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经济人”行为,可以看到,利己是“经济人”行为的根本目的;利他是“经济人”实现目的的有效手段;为己利他是“经济人”的普遍持久行为。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关系是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过去人们往往在利己与利他之间各执一端 ,而忽视了互利在社会价值关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 ,应当超越利己与利他、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两极对立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互利原则 ,促进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9.
郭文力 《理论界》2005,(1):113-114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已的道德.  相似文献   

20.
组织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的。作为外部导入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乡土文化背景。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互惠与理性化是其基本特征。而在乡土文化中,某些传统的乡土习俗与自发性互助组织体现了良好的互惠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乡村社会呈现理性化发展趋势。理性化互惠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设置与乡村社会文化的契合点。今后的政策导向,是要为已有的互惠规范建立制度化基础;同时为理性化互惠拓展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