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黑碳属于短期气候强迫因子,具备温室效应物质和大气污染物质的双重属性,对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危害极大。来自国际海运船舶的黑碳排放是导致北极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应当而且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国际海事组织、北极理事会等机构对黑碳减排的立法与实践的尝试,形成的是碎片化、约束力弱、框架性的国际海运黑碳法律治理现状。国际海事组织与北极理事会等应当牵头制定"北极海运黑碳减排协定",并将其作为统筹相关制度的基础,辅之以扩大排放控制区等措施。可通过"俱乐部"式的运行机制和设置权利与义务的方式保障协定的执行力,构建北极海运黑碳排放国际治理体系,最终实现黑碳减排与绿色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社会推进碳减排的大趋势下,我国也面临较大压力。通过对国外碳减排发展机制的梳理,笔者将碳减排机制归纳为两个大类,即促进技术创新的法律约束、政策引导和系统的市场机制安排。从经济学角度看,节能减排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问题,关键在于能否改变低效率配置资源和环境的利益链条,建立起低碳经济发展的利益机制。总体分析,政府应确立制度提供者的角色,系统构建我国碳减排基本政策体系,包括适时开征碳税、对碳减排项目进行补贴与扶持、推进碳减排技术发展,并可借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在近期重点发展碳排放市场交易。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方式配置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实现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张宝 《国外社会科学》2023,(5):100-117+244
欧盟一直是气候变化政策和法律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其气候政策与法律的推进可以分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台之前的间接减排模式、《京都议定书》出台之后以降碳为中心的强制减排模式以及《巴黎气候协定》出台以来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自主承诺模式。自提出2050年建成“碳中和大陆”以来,欧盟积极推进碳中和立法,实施“绿色新政”,出台《欧洲气候法》,并启动“Fit for 55”一揽子立法计划,形成了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气候行动评估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欧盟碳中和立法对我国而言既有挑战,也有启发,我国需要对欧盟在引领塑造全球气候治理秩序以及实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方面带来的挑战予以积极回应,同时也可以借鉴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益经验制定《碳中和促进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5,(5):64-71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探索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已成为中国破除能源、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目前世界各国已建立了EU ETS、CCX和NSW GGAS等较为成熟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机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起步较晚,还存在法律基础薄弱、管制对象不明、交易市场分散、金融机构参与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碳交易市场完善的法律体系、合理的碳权分配、良好的交易模式、完备的金融产品来推动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绿色信贷、为碳交易提供中介服务等方面,与成熟市场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对于国外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上,建议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联合推动的方式积极发展碳金融业务,大力推进碳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创新担保模式、融资租赁业务、低碳产业保理业务,着眼于国家层面的碳排放权定价制度的建设,积极投身于碳排放权交易二级市场的建设,进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各省市样本期内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回归方法,研究影响全国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各省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差异且呈阶段性特征。处在效率前沿面的基本为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地区,而碳排放效率较低的为陕西、贵州、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其中北京、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省的碳排放效率在样本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改善。较高的初始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均对未来碳排放效率的改善有积极意义,重型化的工业结构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却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在通盘考虑全局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协调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规模;采取引导和治理同步推进、"双管齐下"的措施;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特征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确定碳减排的步骤和进度,避免过快过强的措施使经济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世界霸权,长期依据美国国内法案,奉行长臂管辖原则,对他国实体或个人施行单边域外制裁。制裁的法律依据根据内容针对性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根据目的制裁又可分为经济犯罪制裁和国际政治制裁两大类。本文通过分析以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为代表的经济犯罪制裁及阿尔斯通案,和以制裁伊朗为代表的国际政治制裁及法国巴黎银行案,详细论述了美国如何分别运用这两类单边域外制裁沉重打击欧洲制造业与金融业龙头企业。相关案例与数据表明,美国单边域外制裁作为服务美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对他国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更不公正,已然成为维护美国全球经济、政治与法律霸权的长臂。近年来美国域外制裁越来越多以舆论宣传、行政、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侵害我国海外利益,我国应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和全球合作层面加强应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临近空间作为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连接点,是实现长期驻空侦察、全球精准打击的军事战略高点。受空天划界论争的影响,临近空间飞行的监管规则仍依附于国内立法,在国际层面尚未实现有效规制和协调。在临近空间法律地位不清、监管主体不明、监管客体不定、监管内容复杂、飞行活动存有争议的情况下,现有国际航空航天法律制度已无法满足调整此类新型利益关系的实践需要。构建针对性的监管制度不仅是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地面国国防安全和临近空间资源有序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在国内立法层面,中国可参鉴《临近空间管制公约(草案)》的相关条款,积极推进临近空间融入航空法或航天法的制度设计,或制定单行的临近空间法,以国内立法引领国际立法;在国际立法层面,应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为主导,通过修订《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又称《芝加哥公约》)相关附件或增设临近空间飞行的新附件标准,推进国际统一规则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障机会公平性问题对于实现医疗保障统筹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从历时态制度变迁及共时态影响因素分析而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保护是政治力量与市场力量及其他社会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共享公平性的关键在于获取公平性机会,而机会获取公平性的重点在于激发个体主体性,调动政治,经济及社会性资源,需要对保障对象赋权,政府层面,政策支持,个体层面,教育提升,社会层面,平台搭建。  相似文献   

10.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在GATT/WTO法律层面持续引起学者们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激烈争论。而气候变化博弈中,WTO成员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单边措施,可能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和其他若干规则。对从未做出碳减排承诺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可能违反SCM协定,TRIPs协定很难成功适用于气候友好型技术的转让与应用之中,这都是气候变化下WTO争端问题凸显的主因。本文通过探讨碳关税等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与WTO的一致性,对GATT/WTO关于贸易与环境的争端解决案例进行解读,探寻气候变化下WTO争端解决的未来走向,对我国频发的贸易摩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残疾政策发展进程的考察,分析论述欧盟残疾政策的构成要素、欧盟扩大化和国际残疾政策运动对欧盟残疾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以权利为基础的欧盟残疾政策模式而言,欧盟扩大化与辅助性原则成为其政策执行方面的内在约束,联合国及其残疾政策规则成为其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中国应学习借鉴其有益经验,从明确权利保障理念、关注国情多样性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及碳排放评价方法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进展、碳排放定量分析评价两方面进行系统回顾与逻辑梳理,低碳经济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气候变暖形势下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在保证经济高速发展、整合区域发展特色、链接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层面的低碳城市规划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在碳排放定量分析评价中,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显著因素;碳排放情景分析结果各异,但对制定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叉;当前基于能源消费水平的碳排放评价仍有待深入讨论;亟须探索适合城市层面系统的碳排放评价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慧 《求是学刊》2016,(6):74-86
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其他法律部门。从碳排放权立法的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对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缺乏明确的定性。学理上,国外有关碳排放权学说主要有财产权说和规制权说,国内有关碳排放权的学说主要有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财产权说、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主要侧重碳排放者的权益保护,而规制权说更加注重政府的灵活管理。根据制度绩效这一新的分析视角,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将碳排放权规定为规制权,这样规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是我国减贫治理史上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也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强了各国减贫治理的信心与决心.但现行贫困标准下的绝对贫困人口的完全消除并非意味着减贫治理工作的圆满收官.相反,相对贫困问题将会随之凸显并持续存在,减贫治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脱贫摘帽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纵观全球,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贫困问题的困扰,并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加强贫困治理.通过对欧盟、美国相关减贫立法和实践的探究,针对当前我国减贫治理阶段存在的缺乏持续性法律制度保障、相对贫困治理难度大、非政府机构参与程度低、贫困地区金融反贫困功能缺失的现实困境,可以通过加快减贫立法体系构建、加强减贫治理与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的衔接、建立多维和差异化的相对贫困评价机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协同作用、构建差异化金融调控机制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完善我国减贫立法体系,促使其有效实施.通过构建长久有效的减贫机制,推进减贫治理的法治化建设,可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减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为人类减贫事业的发展献智助力.  相似文献   

15.
张贤 《阅江学刊》2023,(3):57-66+173
为加快争夺全球气候规则制定主导权,同时为欧盟内部生产商和进口商创造更有优势的竞争环境,降低碳泄漏风险,欧盟提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4月25日正式通过CBAM法案。CBAM计划对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六类产品率先征收碳关税;以2023—2025年为过渡期,2026年正式开征;在费用计算方面,优先采用实际碳排放强度确定碳排放量,并规定费用抵免情形。CBAM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诸多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是否符合WTO规则要求、是否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冲突、是否会带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等方面。在国际碳定价博弈加剧和国内碳市场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CBAM短期不会对江苏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长期可能导致产业链断链风险;铝和钢铁等部分高排放行业出口将受挫,但对江苏整体出口影响较为有限。为应对未来CBAM正式实施可能带来的挑战,江苏应上接国家战略,构建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下抓落地实施,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内强政策工具,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体系;外拓多元贸易,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我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能中需要进行逻辑先后排序。应用这一新分析框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就需要基于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注重对农业生产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基于城乡一体化要求重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周昌发 《创新》2013,(4):64-68
金融调控是一项纷繁复杂的活动,金融市场又受诸多国内、国际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调控机关很难把握调控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手段,需要从制度层面构设一定的预警机制来帮助调控机关正确实施调控。我国的金融调控预警制度存在金融调控预警组织主体不清、缺乏可操作性的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应的纠偏措施。鉴于此,建议我国成立金融调控预警委员会,设计全面的金融调控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制度和预警纠偏机制。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政府的对外经济制裁愈加频繁和严厉,这种滥用域外管辖权的行为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反对,并促使欧盟对其阻断法进行了更新。世界主要经济体大都存在阻断法,典型的阻断法不但在国家层面阻断他国有域外效果的法律对本国的影响,而且在个体层面也为相关经济主体提供了私权救济机制。欧盟《阻断法案》是当代阻断法的代表,目前适用于反制美国对伊朗和古巴的部分经济制裁。欧盟《阻断法案》包括了阻断法的三项核心制度:阻断美国特定法律在欧盟境内的效力和执行、禁止相关主体遵守美国的特定法律和允许相关主体就美国特定法律给其带来的损失进行索赔。尽管欧盟《阻断法案》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但其毋庸置疑对欧盟和欧洲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是欧盟同美国进行政治谈判的重要筹码,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了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政策的实施。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极少数尚未制定阻断法的国家,由中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所决定,阻断法的制定对中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阻断法是当前中国系统性应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五个层次中最重要一环。中国应当基于外交和政治需要,结合本国法律实践,在立法模式、核心制度、阻断对象、适用程序和处罚方式等方面借鉴吸收欧盟和各国阻断法的经验,尽快完成阻断法立法,为系统性应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对中国的影响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矛盾增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当前国家的重大时代命题。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从国家宏观、社会中观层面着眼,也应从企业微观层面予以考察。西方劳动关系实践证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实现劳资和谐、互利共赢。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因外部规制缺位、制度移植变异等原因导致其积极功能并未实现,因此,我国应加强外部规制、形成国家导向机制、提升和改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杜涛 《太平洋学报》2011,19(6):10-16
构建东亚共同体已经成为东亚地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应当着手探讨建立东亚地区民事判决相互承认制度的可行性方案。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法律对于外国判决承认之条件规定基本相同,这是构建统一机制的有利因素。但目前东亚各国之间对于民事判决相互承认普遍要求互惠关系,这可能引发一种囚徒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应当借鉴欧盟经验,达成一项民事判决相互承认的地区性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