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学场景上,柏拉图最有影响的自然哲学对话《蒂迈欧》与他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对话《理想国》联系紧密.这引发我们关注《蒂迈欧》的写作意图.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西方古今政治哲学共同的首要问题是哲学与礼法的关系,即“苏格拉底问题”,故有必要探究令苏格拉底问题得以诞生的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尤其《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理想国》,不可不探究《蒂迈欧》的写作意图,即探究柏拉图的两个主角苏格拉底与蒂迈欧的关系.事实上,由于与礼法构成张力的本来就是自然哲学,故苏格拉底式政治哲学的内核正是某种自然哲学,且可能接近于蒂迈欧的自然哲学.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理想国》依据"对立原则"进行的灵魂划分把灵魂的三种欲求分别归属于灵魂的三个不同部分。许多研究者认为,《理想国》的这一灵魂划分在肯定灵魂非理性部分和非理性欲求存在的同时,会导致灵魂统一主体的缺失。但细致考察依据"对立原则"划分出的灵魂的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关系,发现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并不独立地与灵魂的理性部分共在;相反,非理性部分代表的非理性欲求只在与理性发生冲突时才会出现。如此,《理想国》灵魂划分建构的正是理性的统一主体。这样来理解《理想国》的灵魂划分,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行为,也能与近代观念相比,彰显柏拉图乃至希腊哲学家强调理性能够独自构成一种行为动机的理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晓朝 《浙江学刊》2001,3(4):168-171
灵魂观念就象宗教的基因,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来各种宗教神学理论的基本倾向.本文通过解读古罗马基督教作家德尔图良的<论灵魂>来揭示希腊哲学灵魂观与基督教灵魂观的特征与差别,指出德尔图良坚持旧约圣经"灵肉整全论"的基调,批判了柏拉图主义灵肉二元论的截然对立的倾向,赋予人的肉体以恰当的地位,阐述了基督教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4.
方刚 《浙江学刊》2004,(4):98-101
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考察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并进而指出海德格尔正是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了柏拉图的某些错误.作者认为柏拉图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混淆了名称与对象或者是语词与事物以及对通常的语言形式的误用,从而他在西方哲学中引入了两个世界的概念.这种柏拉图式的二元论是本质主义哲学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正>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最好的图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身体的魅力一直在吸引历史学者的关注。我们的身体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我们寄居其中,并通过其感觉着外部世界,维系我们的生命,身体的历史就是一部日常生活史。同时,身体的文化涵义,让对身体的研究可以成为绝佳的文化史。同样是身体感受,古希腊医学和传统中医就因文化差异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而随着医学发展,人类对身体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使得身体不断被赋予文化属性。现在所沿用的国家(body politic)一词,就是  相似文献   

7.
约翰·杜威的经验观不同于近代英国经验论的经验观。他不是把经验理解为认识论意义上的感觉经验,而是在人类历史、文化、生活的意义上把经验理解为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实践力量。在他看来,经验的基础在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经验作为自然的转换力量是人类深入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和结果。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经验由于与经验方法的内在统一性使自身获得了增长和丰富。因而,经验就是人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就是人生活的拓展和深入。在这种经验自然主义的基础上,杜威批判了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和理智主义,认为真正的哲学研究必须回归于生活经验,承担起促进经验生长、丰富人生意义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的图画。——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女人是身体性的动物,用身体思考是个基本方式。这是长期以来我逐渐发现的一个让人沮丧的结论,而所有的努力都是困扰着超越这个基本的习惯。——向京身体是一个人人都能感同身受的事实,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但当人类面对自身的身体加以审视时,身体又  相似文献   

9.
冯碧莹  宣朝庆 《社会》2023,(4):40-71
“具身化”是近年来身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以超越身心二元论为立论前提,但在推理方向上却又难以消解二元论的痕迹,因而构成该理论的一种内在困境。本文借助汉儒“通国身”思想深入发掘本土“身心一体”观念中的身体理论资源,可以拓宽该理论的发展空间。其中,“通国身”蕴含着“治身”与“治国”之间相通的义理,具有以下两点重要参考价值:就突破理论困境而言,中国文化将“身”作为一个生命体验式的交感系统,能够进一步消解二元论中原本具有的身心界限以及心相对于身的优先性;就开拓本土研究而言,生物—社会融合的本土身体观构成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基底,它能够从生物演化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察生物性的“人”与社会性的“人”,以此丰富“社会”的基本理解方式,是一种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重要资源,值得被重新发掘。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对罗尔斯事实与价值关系二元论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欧陆哲学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了关于事实与价值、共识与真理关系问题的论战。哈贝马斯反对罗尔斯将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分离以及认为正义、共识离开真理而自由独立的二元论观点,坚持事实与价值、正义与真理的一元论,体现了他要重建被后现代哲学所消解了的理性信念,以及重建人类理性生活和社会共同体生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idea是柏拉图哲学的主题,该学说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达到鼎点.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意识到idea存在的诸种困难,并尝试做出示范性的八组推论,实现由前期"一元唯善论"向后期"多元范畴论"的范式转换.不同于柏拉图不愿放弃、只肯修正idea的做法,亚里士多德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转而确立起可感事物的第一实体地位,通过对哲学研究活动的重新界说提出了"实践智慧",深刻地影响了哲学的基本观念,也为后世留下了独立于"理论"之外的"实践"这一哲学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布伦塔诺的表象论看科学、哲学、宗教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哲学、宗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史上众多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布伦塔诺对此问题理解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从表象入手对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作出区分静态呈现的物理现象是科学的认识对象,而具有“意向的”功能的心理现象则为哲学、宗教所体验和解读。科学的认识止于感觉经验,其真理在相对真理的意义上是成立的;然而,揭示存在的意义、安顿人的心灵、让人类在宇宙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等等,却只能依靠哲学和宗教。哲学是第六意识思维的结晶,能达于超验层面;宗教则是身心合证之结果,能超越超验,直达存在之源、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8,(1):95-99
二元哲学世界观形成的狭隘的二元对立思维使得身体,尤其是女性身体,在观念世界经历了漫漫长夜,致使身体以及人类生命面临无数的问题与灾难。生态女性主义者已经从多方面揭示,女性及其身体与自然一样同处被贬低和受控制的状态。本文认为,身体是生态女性主义不可或缺的理论"根据地",有必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特定视角分析身体,消解其边缘化和被排斥的状况,使其回归"事物"的中心,并将其理论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认识论研究认为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那么在西方认识发展史上先哲们是否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呢?在漫长的人类认识发展史中,先哲们对非理性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和探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古希腊哲学到中世纪哲学,经过近代的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再到康德哲学,非理性因素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被逐步肯定并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可是,当理性主义在黑格尔哲学中发展到巅峰时,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却遭到完全的否定。正是黑格尔的这种对理性主义的绝对推崇和对非理性因素的完全否定招来了叔本华、尼采等非…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8,(11):83-85
身体是中国古代先贤哲人认识世界的"基点",身体观是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哲学对身体的认识与西方哲学话语里的身体有本质的差别。可以从身体主体性、身体整全观、身心一如论、和身体认知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身体基本概貌性的解读。对传统身体观哲学内涵的发掘,既有助于以身体性来关照人生命的整全性意义,也有助于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6.
《求是学刊》2018,(1):39-44
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认为"真理"的原初含义是"无蔽",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则遗忘了存在的意义,把一个最高的存在者——"善的理念"看成了存在本身。文章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中洞穴喻和太阳喻的研究指出,正是通过柏拉图哲学,真理才具有了一种存在论上的"无蔽"含义,"Eidos"才取代了质料成为了"真理"的首要含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通过死生互证法、"回忆说"论证法、构成分析论证法、反对"和谐说"的论证法、"相反相克"论证法来论证灵魂不朽,对后来的西方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关于灵魂的构成的灵魂能动说、等级说直接影响了亚里士多德的灵魂理论;理性、激情、欲望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观点成为后来很多人讨论灵魂、德性或人性问题时的标准性说法;灵魂回忆说是先验论哲学的最早表述;灵魂不朽说不仅是宗教神学的支柱性理论,也是伦理学倡导道德生活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于文秀 《学术交流》2005,(3):192-193
非理性问题在哲学史上并不是具有前沿性的崭新哲学课题,但却是一个始终充满了挑战性和冒险性的难题,它貌似单纯明晰,实则扑朔迷离。故应对非理性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有深厚的哲学素养,而且还需勇闯荆棘的智慧和锐气。何颖博士多年来一直关注非理性问题,并已较有建树,而她的学术专著《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则标志着国内对非理性问题哲学研究的新突破。《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一书在非理性问题研究领域的一大重要学术贡献在于,它超越了以往在心理学和认识论层面对非理性的研究,而是站在存在论的这一全新的角度重新…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批判诗和诗人,引发了西方思想史上的"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之死使柏拉图认识到,被以诗为主要内容的雅典教育培养出的政客把持着雅典政府,拒绝对城邦真正有利的提议,并对真正有智慧的人实施了伤害。诗是对灵魂与国家统治的败坏。诗与哲学之争实质上是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之争。诗代表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是城邦中多数人过的宗法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密不可分;哲学则代表了一种新兴的生活,是少数人过的追求智慧的生活,与城邦政治共同体必然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20.
尽管庄子美学与柏拉图美学在表现形态上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美学体系。本文拟从审美本质论、审美认识论、审美理想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粗浅的比较分析,从而说明他们的美学思想究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重要的区别。1 黑格尔指出,在柏拉图那里,“美的内容和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①。柏拉图 的审美本质论,就是他的理念论。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逐一考察并推翻了当时在古希腊较为流行以及他自己尝试提出的各种关于美的定义。在他看来,美的本质并不是如同年轻漂亮的小姐那样的外形条件,不是黄金那样的贵重之物,不是得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