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大元大一统志》(以下简称《元志》),是元初官修的一部全国地方总志,共六百册,一千三百卷,今虽已佚残无几,但它取材广泛,资料丰富,体例严密,卷帙浩繁,为元以前历代全国总志所不及。“设使其全帙尚存,学者必奉为鸿宝,而《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不得专美于前,明清二代之《一统志》亦未能独步于后也。”  相似文献   

2.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西北大学韩理洲等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九白居易有《游悟真寺》(一百三十韵 )诗。宋敏求《长安志》载云 :“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王顺山。”清《乾隆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崇法寺”条所载略同。民国宋伯鲁《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百三十一载云 :“在县东三十里王顺山巅 ,茂林幽篁 ,风景秀绝 ,甲于一县。”四者所载 ,均不详创建。朱金城先生之《白居易集校笺》 ,注引《长安志》 ,亦未深考。按 ,道宣《续高僧传》卷十二《隋终南山悟真寺释净业传》云 :“开皇中年高 ,步于蓝田之覆车山 ,班荆采薇 ,有终焉之志。诸清信士敬揖戒舟 ,为筑山房 ,竭诚奉养 ,架…  相似文献   

4.
《永乐大典》所载《元一统志·陈亮传》考释邓广铭《永乐大典》卷三一五六陈字韵,首录《宋史·儒林传·陈亮传》的全文,其下紧接着就又引录了《元一统志》中有关陈亮生平的一大段文字,尽管这一大段文字既缺头又缺尾,所载各事也间有不完不备或传闻失实之处,但它既不是...  相似文献   

5.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乱其例。至以限于时日闻见而失收者,亦往往而有,又安得谓之无遗哉?同治间,归安陆刚甫始为《唐文拾遗》及《续拾》以补其缺。厥后仁和劳季言及近世魁儒象山陈伯弢先生又为订正沾益,然皆未有成书。建国四十年来,地不爱宝。长安、洛阳出土之碑志可补《全唐文》者,以千百数。则据前人之成业及当世之发现以重编此书,俾臻于完美,此固  相似文献   

6.
李唐一代,下逮五季,乃我国古代文章之全盛期,清修《全唐文》为之渊薮,并为一代文章勒为文献全帙之朔也。《全唐文》之前,《文馆词林》甄录仅及唐初,《文苑英华》取材丰矣,而与《文馆词林》俱诗文两收,非专属文章之总汇也。清内府本《唐文》一百六十册,《全唐文》底本取此,而辑自《文苑英华》、《古文苑》、《永乐大典》及取给于金石碑版者不在内也。《全唐文》所收,其年代几及三百载,作者三千零三十五家,为文二万零二十五篇,益以光绪年间陆心源补辑之《唐文拾遗》、《唐文续拾》所收七百七十七家之文二千八百七十一篇,去其重,总为三千五百一十六人,二万二千八百九十六篇,夥  相似文献   

7.
李唐一代,下逮五季,乃我国古代文章之全盛期,清修《全唐文》为之渊薮,并为一代文章勒为文献全帙之朔也。《全唐文》之前,《文馆词林》甄录仅及唐初,《文苑英华》取材丰矣,而与《文馆词林》俱诗文两收,非专属文章之总汇也。清内府本《唐文》一百六十册,《全唐文》底本取此,而辑自《文苑英华》、《古文苑》、《永乐大典》及取给于金石碑版者不在内也。《全唐文》所  相似文献   

8.
清编《全唐文》录文2万零25篇,因所选底本不善或其他缘故,录文中有不少残阙脱夺。如下二例: ①该书卷148第1500页载张玄素《谏修洛阳乾阳殿宫》一文,其底本依据当是《旧唐书》、《册府》、《唐会要》。但这些书均为五代或宋人所编著,上距张玄素已有三百年。今检距张玄素仅数十年的唐人吴竞撰写的《贞观政要》卷2可知,《全唐文》之录文脱漏了首四句18字,即:“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  相似文献   

9.
清人编纂的《全唐文》,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曾被俞樾誉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全唐文拾遗·序》)由于它几乎汇集了当时可以搜罗到的唐五代人的文章,自然包含着研究唐五代文学的丰富资料,同时也为研究唐五代史提供了大量有用史料,确是一部有价值的资料总集,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个资料“宝库”。 《全唐文》共1000卷,虽辑录了唐五代时期3042位作家各种文体的文章18488篇,但仍未能尽收唐人之文,尚有不少遗漏。因此成书不久,清人陆心源便于《唐会要》等  相似文献   

10.
东北之有志书,始于元代。元修《一统志》,有《辽阳图志》进呈,惜今己佚。目前学术界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纂修的《辽东志》,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去年上半年,经友人的帮助,我们在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标有“元戚辅之撰”的《辽东志略》一卷。是书收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的《说郛》第六十二局中。据《中  相似文献   

11.
《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中的“渔阳”,自来皆以地名作解,这种看法似是而实非。检讨文献可以发现,“渔阳”非止有地名之义,还有作为军中鼓乐曲名的另一种意义,用以指曹魏时祢衡所鼓的征鼙鼓乐———“渔阳掺”。在《长恨歌》中,“渔阳”即应主要作此理解。又,《全唐文》卷686录有《送陆鸿渐赴越序》一文,被编入皇甫卷中。通过考察,可以确认此文乃皇甫冉《送陆鸿渐赴越》一诗之序而被《全唐文》误编为皇甫之作者。此外,清代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卷首著录沈亚之《屈原外传》,为《沈下贤集》所未收,考诸文献及沈亚之生平,此文应为沈亚之的佚文。  相似文献   

12.
唐时佛教寺院由帝王离宫别馆废立而成者,于秦中故地非仅见,玉华寺即其一。玉华寺者,本唐太宗之玉华宫,高宗时废而为寺。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六云:“在宜君县西四十里,即唐玉华宫也。其地本县人秦小龙宅,唐太宗因避暑至此,日:‘小龙出,大龙入’,遂建宫。高宗时废为寺。其西有驻銮崖,东有石室,外有水散漫流下,日‘水帘’。寺内有肃成殿,唐玄奘法师于此谭经。”考《大明一统志》记载之来源,当本于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关内道三·宜君县”下“玉华宫”条之所载。云:“玉华宫,在县北四里,贞观二十年奉敕营造…  相似文献   

13.
戴叔伦,中唐诗人。文秀人微,生平事迹湮没者多,其诗文所存无几。《郡斋读书志》称叔伦《述稿》十卷,书状一卷,集有马总序。现除《全唐诗》辑诗二卷,《全唐文》录文两篇外,均已亡佚。在现存不多的戴叔伦作品中,不少研究者已觉察到其问羼入不少他人之作。但由于目前所知戴叔伦生平事迹极为简略,给厘正其作品带来一定困难,因而也产生了一些分歧。比较突出的是一组叙述戴叔伦被追赴抚州推间的诗:《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全唐诗》卷273)、  相似文献   

14.
试论马嵬驿兵变的历史真相史延廷唐天宝未载发生的“马嵬驿兵变”甚为古今之人所瞩目。千余年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涉及此事的文学作品。远者有白居易的《长恨歌》,近世有日人井上靖的长篇小说《杨贵妃》。陕西师大黄永年教授《说马嵬驿杨妃死的真相》 ̄①一文更把...  相似文献   

15.
二、施耐庵是怎样创造水浒寨梁山泊的明李贤《天下一统志》卷二十八《怀庆府·山川》写道:“碗子城山,在府城北五十里,山势险峻,上有古城.”明程百二《方舆胜略》卷五《河南怀庆府》写道:“太行山畔有碗子城关”.按:碗子城即《水浒》的宛子城,元李文蔚《燕青博鱼》杂剧第四折又作皖子城,当是《水浒》英雄活动于大行区域的根据地.《宣和遗事》元集写道:“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  相似文献   

16.
<正> 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全唐文》三八八)称皇甫冉诗文“存于遗札者三百有五十篇”,由其弟皇甫曾编集。《新唐书·艺文志》(六十)著录《皇甫冉诗集》三卷。《全唐诗》收诗二百三十四首,编为二卷(二四  相似文献   

17.
一、赤谷赤谷,王嗣奭《杜臆》、仇兆鳖《杜诗详注》(以下简称《仇注》)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里,中有赤谷川。杨伦《杜诗镜诠》(以下简称《镜诠》)引《一统志》:赤谷在巩昌府秦州西南七十里。《仇注》又引蔡梦弼注:秦州陇城县有大陇山,亦曰陇首,其坂九回。(杜)公前《赤谷西崦》诗云:“跻险不自安,”此诗又云:“险艰方自兹,”盖是登大陇,历九回坂也。  相似文献   

18.
崔位与崔莅     
《全唐文》卷二七八录崔莅文二篇,小传称:“莅,中宗朝官左台侍御史,睿宗景云二年为吏部员外郎。”《唐文拾遗》补文一篇,亦称崔莅。《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二下作崔涖。《郎官石柱题名考》作“崔位”,赵钺案谓:“位当是涖字之误,御史台侍御题名作涖。” 此人大名究竟是“莅”还是“涖”?《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作“涖”,并为考证,谓:《全文》作“崔莅”,小传云云,此与崔涖之时代官职均合。“莅”、“涖”同字异体。今从《新表》作“涖”。《郎考》作“崔位”,赵钺案谓云云,赵说是。《旧唐书·崔湜传》亦作“崔涖”,可证。林案:  相似文献   

19.
《大元大一统志》是元朝初年官方修纂的一部全国总志巨作,元亡后已经散佚。本文通过考究史料,试图匡正《大元大一统志》辑佚大师赵万里先生关于此书编纂者的错误论点,指出此书系虞应龙、赵炞等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刊刻时名字题于卷首的孛兰肹、岳铉仅仅是进呈者。  相似文献   

20.
《全唐文》卷十五高宗有《隆国寺碑铭》文 ,文中有云 :“……却背郊 ,点千庄之树锦 ,前临终岳 ,吐百仞之峰莲 ,左面八川 ,水皎地而分镜 ,右邻九达 ,羽飞盖而连云 ,抑天府之奥区 ,信上京之胜地。”据此 ,隆国寺当在西京长安 ,然其究在何处 ?建于何时 ?未详。按 ,慧立、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八云 :“(高宗显庆元年 )二月 ,有尼宝乘者 ,高祖神尧皇帝之婕妤、隋襄州总管临河公薛道衡之女也。德芬彤管 ,美擅椒闱。父既学业见称 ,女亦不亏家训。妙通经史 ,兼善文才。大帝幼时 ,从其受学 ,嗣位之后 ,以师傅旧恩 ,封河东郡夫人 ,礼敬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