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简称"库本")《柴氏四隐集》收有题为《白云庄》的组诗四首,系于柴望名下,这四首诗又见库本赵抃《清献集》。《全宋诗》的编者在整理编辑柴望诗时,"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柴氏四隐集》为底本"(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6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9915页),又因袭四库馆臣之误,致使四首诗分别系于赵抃、柴望名下(《全宋诗》第6册,第4206、4210页;《全宋诗》第64册,第39915 39916页),不能不说是白璧微瑕。综合考察,当以作赵抃诗为是。《白云庄》组诗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柴氏四隐集》卷一《柴望诗词》,组诗为四首七律:"《掬泉  相似文献   

2.
正胡槻,《全宋诗》小传云:"字伯圆,庐陵(江西吉安)人。铨孙。"(第54册,第33796页)录其诗《赠刘升之蛰龙岩》一首。李裕民著《宋人生卒行年考》(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3页)把胡铨之次子胡澥误作"伯圆",胡槻、胡榘实为胡铨长子胡泳之子。胡槻字号,据汪森编《粤西诗载·粤西丛载》卷二"穿山题名,庐陵胡仲威伯圆,约张维翰和甫陈次贾倪俊孺来游嘉定五年(阙)月"之  相似文献   

3.
《全宋诗》采用《后村千家诗》 ,然有遗珠 ,兹补录于下。以下各诗同书仅注卷数。册一卷一四页 2 0 6刘吉集失收《乌贼》 :“削玉肌肤绾带囊 ,荻芽肥节落潮乡。谢家池墨流归海 ,染得鱼腥一种肠。”(卷二○ )册一八卷一○四三页 11955朱服集失收《客中》 :“秋风千里雁初回 ,强折黄花傍酒杯。日下故人书自少 ,茱萸那寄一枝来。”(卷四 )册二二卷一二九八页 14 72 7蔡集失收《春暮》 :“芳草莫寻游处迹 ,好花空认折残枝。啼莺似怨归何速 ,舞蝶应怜出太迟。”(卷一 )册二五卷一四七八页 16884石懋集失收《柳絮》 :“苦无筋骨太轻柔 ,何物如君…  相似文献   

4.
《全宋诗》册三七卷二○四六页二二九九一王予可小传:“王予可(~1172),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事见《中州集》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卒年有误,王予可卒于1232年。考《中州集》,王予可小传云:“壬辰北渡,为顺天军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不数日病卒。”《金史.王予可传》有关其卒年的记载与《中州集》同。据此知,予可死于壬辰年。但在金统治的一百余年里,壬辰岁有二…  相似文献   

5.
宋徽宗佚诗     
宋徽宗赵佶喜好艺文,擅作诗填词,《全宋诗》第2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多方采集,收其诗五卷。今阅蔡《西清诗话》(旧抄本),见卷上开篇第一则所记君臣赓载,列徽宗诗数首,为《全宋诗》所未收,谨录于下,以补《全宋诗》之阙。《宣和玉宇诗》:  帝心少憩万机劳,倚壑开门对寂寥。朱留云晴入岫,碧岩窦月夜成瑶。泛桃出水花谁误,乘鹤飞仙手可招。三十六天今第一,人天相际路非遥。《西垣紫芝诗》:  华省宣猷合太和,国芝今已见祥多。亲承雨露由黄闼,秀发琼瑶上紫柯。自是尧阶无有荚,敢同周亩旅归禾。从臣休第甘泉颂,云汉为章帝作歌。…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点校本《广志绎》卷一:"登、莱与朝鲜止隔二百里之水,风帆倏忽,烽燧四时,非秋防,非春泛,其难守比诸边为甚."(第12页) 案:文字有误,"泛"当为"汛"."春泛"不辞,《汉语大词典》未收.据其与"秋防"相对,知其为"春汛"之误.缘其致误之由,"泛"、"汛"形近."春汛"义为"春季桃花盛开时所发生的河水暴涨",此时海寇无法登陆上岸掳掠中国山东沿海如登州、莱州等地方.从本书其他文例亦可印证"泛"实为"汛"之讹,如:"总府立登州既祖法不可改,当从倭汛议,以关中防秋例处之."(卷三,第60页)《汉语大词典》收有"春汛",然所举最早例为清黄景仁《送陈理堂学博归江南》诗,偏晚.  相似文献   

7.
宋代江西诗派诗人徐俯的诗集宋后已佚,南宋陈思所编之《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一四《东湖居士集》选收徐俯诗二十五首,句二联,远非完帙。今人所编之《全宋诗》第二十四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以《东湖居士集》为底本,另做了辑佚,将徐俯诗合编为一卷(第一三八○卷),惜仍有遗逸。现将本人所见略作陈述,以补《全宋诗》“徐俯卷”之阙。《红梅》:“紫府与丹来换骨,东风吹酒上凝脂。”《吕右丞挽词》:“补衮家风在,名门不乏公。”无题散句:“芙蕖漫漫疑无路,杨柳萧萧独闭门。”“昼暖坐迎日,夜寒眠见星。”“沙边真见雁,云外醉观星。”“明…  相似文献   

8.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八六页八○一八沈括诗句“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尝茶》、《学林新编》卷八 )。按 :此非沈括诗句 ,而为范仲淹诗中之句。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九 :“范文正《采茶歌》为天下传诵 ,蔡君谟暇日与希文聚话 ,君谟谓公曰 :‘公《采茶歌》脍炙士人之口久矣 ,有少意未完 ,盖公方气豪俊 ,失于思虑耳。’希文曰 :‘何以言之 ?’君谟曰 :‘公之句云 :黄金碾畔绿尘飞 ,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之绝品 ,其色甚白 ,翠绿乃茶之下者耳。’希文笑谢曰 :‘君善知茶者也 ,此中吾诗病也 ,君意何如 ?’君谟曰 :‘欲革公诗…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艺文志》"经部·三礼类"著录:"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第2358页)此为"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之误. 此书在不少明清书目都见著录,如:朱睦(桴)《授经图》卷二○:"《古周礼释评》六卷.孙攀."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卷一:"《古周礼释评》六卷.明孙攀.二本."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字士龙,宣城人.折衷俞廷椿、王次点、吴澄、柯尚迁诸本,别为考订."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二八:"孙氏攀《古周礼释评》六卷.存."《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三:"《古周礼释评》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孙攀撰.攀字士龙,宣城人."然也有误作"孙攀古"者,如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三三六:"《周礼释评》六卷,孙攀古著."这与点校本《明史》犯了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全明词》(2004年第1版)收录陆容词12首,“小传”谓陆容:“有《式斋集》三十七卷,词杂厕诗集中。惜阴堂裁为《式斋词》。”(第1册,第360页)编者注:“以上《惜阴堂丛书》朱印本《式斋词》。”(同上,第362页)其所辑陆词未尽全功。现从陆容笔记《菽园杂记》中辑得二首。陈田《明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本,第1710册)丙签卷五引陆容《菽园杂记》忆往事:“予未第时,未尝作诗余,天顺己(‘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十作‘巳’,误。见四库全书第1041册,319页)卯赴会试,梦至一寺,老僧出卷求题。予为一阕与之。既觉,犹记其半,云:一片白云/人留不…  相似文献   

11.
胡世强 《东南学术》2012,(5):250-257
寇准是北宋初政治家和诗人,其传世诗共268首。众多学者对寇准诗作的整理和考证做出了不懈努力,但也存在几处失误:《全宋诗·寇准卷》辑佚部分误收《顶山》和断句一条,其它辑佚文章误收《题雷州广济寺》,《宋诗纪事补正》补正的断句存于寇准诗中。并且寇准《汉上偶书》诗在《全宋诗》和《全唐诗》中重出,后者误收。本文根据《全宋诗》"以人系诗,以诗存人"和"校是非为主,酌校异同"之原则,作以述考,供有意于研究《全宋诗》的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晁福林 《文史哲》2011,(3):122-131
上博简《诗论》第29简的简文谓:"《?(卷)而(耳)》,不智(知)人。"知人"是孔子师徒的一个重要政治命题,目的在于知人善任,使贤者为官。简文之义启发我们重新认识《左传》及汉儒的相关论析,其所论《卷耳》诗旨在于写后妃助君主求贤审官,是符合被编定的《诗.周南.卷耳》篇的意蕴的。《卷耳》篇和其他不少《国风》之诗一样,都是王朝遒人"采诗"之后由专门的王朝职官予以整理加工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原创之诗与整编之诗的不同,乃是造成《卷耳》篇歧义迭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沈括诗疑     
关于沈括诗 ,《全宋诗》搜罗甚广 ,然读后有以下疑点 :1 册一二卷六八六页八○○九《慈姥矶》二首之二 :“朝发铜陵暮扬子 ,年年白浪江中归。江人收身苦宜早 ,一生却向江中老。”(清乾隆《当涂县志》卷三一 )按 :作为绝句 ,“归”“老”不韵 ,疑为二不同断句。2 同卷页八○一四《赠故乡人》 :“我家已破出他乡 ,如连如卓方阜昌。岂料囊金随后散 ,一齐开铺鬻文章。我今滨死只如寻 ,二友犹堪望轩翥。从头借问向来谁 ,十室九人非旧主。”(《永乐大典》卷三○○四 )按 :作为律诗 ,则前面四句“昌”“章”为韵 ;后面四句“翥”“主”为韵 ,不合…  相似文献   

14.
(1)《全宋诗》卷五百一十四《宋敏求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两首七绝,系辑自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青箱杂记》,并按云:“今本《青箱杂记》卷八作吴处厚诗。”《全宋诗》卷六百一十七《吴处厚集》收《九江琵琶亭》、《送客西陵》二首,文字与《宋敏求集》所收悉同。分别按云:“此诗又见王安国诗,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诗集注》卷九有《题伯时画顿尘马》(刘尚荣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23页)绝句一首.另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作《题伯时顿尘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诗云: 竹头枪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忽看高马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袴. 诗集注者任渊将此诗编在元祐三年(1088):"是岁山谷在史局,其春东坡知贡举,山谷与李公麟等皆为其属.……而《顿尘马》有‘亦思归家洗袍州’之句,为试院处作无疑."其后黄(瞀)《山谷年谱》亦说:"先生有此诗真迹题做《辗马》.今观诗句乃云‘忽思马欲顿风尘’,则是《辗马》无疑.蜀中见有石刻."(《四库全书》本)南宋孙绍远所编《声画集》、清代吴之振编《宋诗钞》、今人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均从此二人之说.但黄(瞀)仅就山谷亲书诗歌题目而云,并未说看到诗歌文本的真迹,不能据此说明此诗为黄庭坚所作,《年谱》提及的"蜀中石刻"情况也较为模糊,亦无法证明所刻定为山谷诗.  相似文献   

16.
六十六、元友让 元结之子,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全唐诗》收诗一首,载第二百五十八卷,第2881——2882页。 六十七、王季友(约公元766年前后在世)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传于世。《全唐诗》收诗十一首,载第二百五十九卷,第2888——2891页。  相似文献   

17.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18.
一、唐太宗诗文创作的基本内容唐太宗"博览群书,总其宏纲,殆及万卷,道文丽藻,一时冠绝".甚至"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风雅之盛,帝(太宗)实有以启之焉".他的诗文、书法造诣颇高,是初唐的杰出政治家、诗人和书法家.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四》载."太宗文集四十卷";《全唐文》有文卷七卷;《全唐诗》有诗一卷六十九首;《文苑英华》有文六篇,赋四篇,诗五十六首;《全唐诗外编·续补遗》卷一,诗二首;《初学记》有诗文七十五篇;其余散见其他古籍文献中.其主要作品有"威凤之赋,积翠之咏,庆善有  相似文献   

19.
《隐居通议》是宋元之际江西南丰人刘壎(1240~1324)所著杂录体笔记.该书卷一○有"刘五渊评论"条,含诗评十则,对陶渊明及唐宋重要诗人均有精彩而妥贴的论述,并对诗体演进提出独到见解,是颇为重要的诗论,因此多被今人著作引用.如钱(锤)书《谈艺录》"放翁与中晚唐人"篇曾引《隐居通义》卷一○《刘五渊评论》条谓:"江西派犹佛氏之禅、医家之单方剂,近年永嘉,复祖唐律.由是唐与江西相抵轧."(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4页)来说明江西诗派与晚唐诗风门户有别.  相似文献   

20.
蔡京佚诗     
北宋蔡京之诗,未见有传本。今人所编之《全宋诗》第1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卷一○四三录蔡京诗17首,句若干,今阅其子蔡所作《西清诗话》(清抄本)卷中,发现一首蔡京佚诗,可补《全宋诗》之阙,谨录于下:  我行畏暑途,遵莽乘夜鹜。霞散赤云朝,两暝炎风暮。驾言止益昌,陟彼宝峰路。有亭作者谁,(缺一句)逍遥步庭际,天宇在一顾。嘉川指掌平,剑岭若跬步。执热欲以濯,凉飚生牖户。维南面崇冈,晓日披重雾。鸣鼍静岩壑,好鸟啼幽树。十年遍四方,尝怀百忧虑。倘徉散疏襟,邂逅慰羁寓。人生异忧乐,所乐惟所趣。我乐殊未央,不如早归去。据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