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按照泰勒控制标准理论设置的成本控制标准具有单层次性,由于忽视了员工控制成本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别,因而弱化了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效应。在分析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效果的激励因素基础上建立的激励机制,包括奖酬分配机制、员工需求分析与实现机制和纠偏约束与协调约束机制。根据每位员工所在成本控制中心的控制成本绩效和员工控制成本的能力分配奖酬,能够体现分配的公平性;通过分析员工家庭经济条件、对待知识的渴望程度掌握他们的需求情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提高激励效果;让员工代表参与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执行效果的奖惩制度的制定工作,有助于员工理解约束,提高他们执行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执行效果的奖惩制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企业管理层的经济激励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股东利益与管理层利益的关联度、管理层的动力和重构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对比分析固定收入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等三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模式,固定收入制不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年薪制可以确保管理层的普通日常性努力经营行为,但不能保证管理层一定采取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长期行为,更不能避免管理层的短期行为;股票期权制是激励管理层采取长期行为的有效激励方式,然而,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缺乏对企业管理层长期持股的约束。要建立内在化、动态化和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收入分配限制,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收入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案,给予企业管理层股票或股票期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目前公司化改制进程中的核心,其关键在于建立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分别从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代理合约、外部竞争机制对此的不同影响作用,论证了建立这一机制的必要性,运作中受到的破坏性、局限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如何从行为视角构建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进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风险与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概念;其次,以行为为主线,从员工、企业和供应链环境三个层次构建了基于行为视角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分析模型;然后,从行为视角分析了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从规范、引导、激励与约束食品供应链环境、企业、员工行为入手,构建了“五位一体”的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包括执法机制、意识提升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追责机制和举报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公司治理视角下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管理,是确保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根本.美国金融机构治理标准放松,治理制度性缺陷是导致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中仍存在着人事制度行政化明显,银行总、分支机构"内部人"控制,激励约束机制不足等问题.鉴于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由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及稽核审计部等组成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落实风险管理机制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以银行长远发展战略和股东价值为导向,建立长效化、市场化、企业化的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高层银行管理人员的约束与监督等.  相似文献   

6.
市场竞争机制是对企业家激励与约束的最重要机制,而这种机制的实质在于它能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充分公平的竞争舞台。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利润才能作为衡量经营者努力程度和经营绩效的激励指标,市场竞争越激烈,努力工作就越会成为经理的最优选择,对经理实现激励的成本就?..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东 《学术交流》2001,(6):99-102
当前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认识不系统、方法不科学实际、培训不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急功近利等.自身素质、家族内部人控制、以往成功的幻象以及员工自身的素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教育和改造,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浅论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与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发展,企业对管理的呼唤,使职业经理人市场逐渐形成。但如今,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乏和不当。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主要是股票期权制度,而约束机制包括内部约束和外约束。  相似文献   

9.
对企业经营者有效的激励方式,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包括工资激励、奖金激励、年薪制、股票收入激励等;精神激励包括工作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等.建立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就是要根据不同激励方式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把不同激励方式进行有机组合,才能实现对企业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政策措施、学校保障条件和激励约束机制,并从制定文件、健全职称评审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社区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培训等方面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茁 《求是学刊》2007,34(5):55-59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主要职能是要监管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政府审计职能弱化有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应当加以纠正。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审计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2.
私营企业概念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妍 《学术交流》2001,(1):50-52
在我国,私营企业是相对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而言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另类,它在法律地位和权利内容等方面与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有所不同,这种观念和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地位应当平等,以所有制为标准来划分企业的做法应当摒弃.在某些方面,应淡化所有制,强化所有权.  相似文献   

13.
国企公司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元 《学术交流》2004,(11):38-41
国有企业在组织形式方面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公司制改造,依照公司法建立完整有效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目前,在一些国企改制后的公司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如政企不分,有相当一部分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对行政依赖等。因此,在国企改革中不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应该妥善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落实股东大会的法律地位,完善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监事会机制,严格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王曙光  刘彬 《学术交流》2005,(5):107-110
国有企业债务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难题。解决东北国有企业债务问题,财政应采取相应政策:对资产的转移、出售给予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公共财政职能,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国有资产财政管理体制、开征消费增值税和社会保障税、加大对东北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主体定位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前提。从现实条件、历史实证和国际比较的多重角度分析,西部大开发正确的主体定位应该是:开发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资本主体是民本经济而不是官本经济、服务主体是公务员服务企业家而不是企业家从属于公务员、规模主体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型企业、产业主体应该是自主选择而不是人为调整、战略主体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源为本。  相似文献   

16.
过度经济激励倾向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失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榛 《求是学刊》2005,32(4):51-55
过度的经济激励很容易培育起人们无限的欲望追求,而这种欲望一旦主导人们的行为,企业的分配制度就很难通过经济利益激励来实现人们积极性的持续发挥,结果导致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失灵。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只有调整人们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具有的多样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增加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增加激励的责任内容和激励的竞争性等手段才能改变国有企业分配制度失灵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王星 《社会》2009,29(4):26-58
师徒制属于中国国有企业技能形成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计划经济时期,师徒传承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的技能形成手段,但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师徒间的技能传承危机。师徒制在国企改革前后不同的技能传承效果,根源于企业治理的协调机制所提供的相关制度安排是否与之相匹配。师徒关系合同化改革改变了师徒关系的性质:由非市场性的关系结构演变为市场性的关系结构。这引发了围绕技能控制而展开的劳动政治,影响了企业内的生产秩序。  相似文献   

18.
钱津 《创新》2010,4(3):46-50
中国具有先进性生产方式的国有企业的劳动主体要提升觉悟与素质,成为代表社会先进思想和先进生产力的优秀群体,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尽快拉近劳动客体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劳动客体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国有企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还表现在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直接结合的。而国有企业性质决定的以人为本的经营能够比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以资为本的经营产生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充当国有资产的初始委托人 ,具有执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因此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设置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从而在国体层次上解决“政企分开”。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采用非多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 ,以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最大化。应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机制 ,培育和塑造国有资产“人格化”管理者 ,使其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下 ,监督国有资产运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巍 《创新》2011,5(5):59-62,127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推行的动态调整过程,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特点,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改革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10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03253.7亿元,同比增长31.1%。“十二五”期间国资委又制定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的改革,本文就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性调整的几个重要方面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