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系统地阐述自己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的著作。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批判蒲鲁东经济理论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基础,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进一步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改良思想,阐明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哲学的贫困》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全面、系统、确定和基本完善,最终完成了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贫困》中蒲鲁东以"唯心主义的系列辩证法"为指导阐述了他的机器思想:一是机器是如何产生的,二是机器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蒲鲁东,科学地论述了机器的产生及其与分工的关系,但对蒲鲁东揭示的机器的坏的方面则是默认的。到创作《资本论》时期,马克思提出了应将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相区分的思想,从而解开为何在《贫困的哲学》中对蒲鲁东揭示的机器的坏的方面保持默认态度这一疑团。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当今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本考察为基础,分析了1845年以前马克思肯定、赞同蒲鲁东的原因和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具体批判,说明了只有以唯物史观为前提,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科学地解决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也才能对资本主义从伦理道德批判进到科学的经济学批判。  相似文献   

5.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的著作,因此澄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处的哲学视域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来源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但从整体上看,马克思已经超越了他们。这有赖于马克思物质第一性原则和实践原则的萌芽。物质第一性原则打破了黑格尔思维内部不停息的旋转,但并不等同于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实践原则摒弃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将自然地联系起来的人上升到了社会,将感性对象性理解为活动。在此意义上,不应将《手稿》贬低为“不成熟的作品”,而应当认为《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  相似文献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本,同时也是历来受争议最多的文本之一.本文重点选取[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来看其中马克思的哲学.重点考察马克思与黑格尔及费尔巴哈的关系,指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路径依赖,即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分析中,逐渐开创了马克思哲学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在这之中来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第二次全面批判.尽管当时马克思的批判仅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立场上而未能达到更深的社会历史领域,但正是在这次批判中生发的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方法,使马克思在后来的研究中经过多重的辩证扬弃,最终形成了从社会历史的深层视域出发的、真正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并确立了自己哲学的开放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的批判方法,成为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具有伟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哲学的贫困》在批判普鲁东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石,为世界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贫困》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已有170年,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哲学的贫困》既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时代,又属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当代价值。核心要义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道路自信,坚定理论自信,坚定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1.
在《贫困的哲学》里,蒲鲁东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庸俗化,把范畴看成永恒不变的原则,把社会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看作是理性演变的历史。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驳了这种本末倒置的说法,首次指出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在理论上的表现,强调对现实经济活动本身进行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范畴的观点,是对唯物主义的进一步阐发,再次清晰地表明了其重视实践的哲学气质,表现出其理论勇气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已走过了90余年的风雨征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90余年的发展中呈现出了色彩斑斓和丰富多彩的画卷,并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大体上有三种主流形态,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种形态,它是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马克思的新发现(即唯物史观)三者之总和;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先驱进行艰难探索的理论成果;"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种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对繁荣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实践”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质的确认,以及我们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实践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马克思发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实质,终结了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困境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法是人的“实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实践哲学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分析该思想的基本内容,将其归纳为实践物质观、人性观、一元本体论思想三个方面。并对葛兰西实践哲学进行评析,阐述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及局限性,认为这对于当代人理解、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为依据,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格斯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的理解上,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着重大的差异。与恩格斯不同,马克思不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而是从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从对实践的地位、意义的理解的视野中来区别新旧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与马克思对新旧唯物主义区别点上的不同视野,对于确立正确的解释学观念、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乃至一般哲学史研究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