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宝卷包罗宏富,广涉宗教、文学、音乐等方面。欲更客观、完善地认识宝卷及其价值,应从民间宗教、文学曲艺与音乐仪式的整体视角去关注。古月斋藏《鹦儿宝卷》堪为善本,是大陆所存最早的本子。它扩大了鹦鹉行孝题材的影响.与其它同题材文体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鹦鹉行孝话语体系.丰富了中国文学。同时.它所兼具的民间宗教经卷与通俗文学的特征.反映了宝卷由民间宗教经卷向世俗文学作品过渡的发展态势。此外,它对道情等民间曲调的独特运用,也证明了当时民间宗教经卷与宗教音乐在世俗化层面实现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宝卷研究的世纪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生于宋元时期的宝卷至今仍在个别地区的农村及某些民间教团中流传。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中国宝卷研究的情况,除了对宝卷的渊源、形成、分类和发展过程的一般研究外,主要是作为俗文学(民间文学)和民俗文艺的宝卷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苏非教团仍在伊斯兰世界的一定范围内持续地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它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苏非教团仍是民间宗教生活的基础;苏非教团是反对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苏非教团有助于帮助穆斯林应对现代社会对伊斯兰教的挑战,从组织上和知识上为穆斯林提供灵感和启发;苏非教团仍是当代社会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力量。同时,苏非教团的现代化趋势也不可避免,苏非教团正在经历着多种现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民间说唱《方四娘》,是我国西北地区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而《方四姐宝卷》,则是方四娘的一个重要类别。《方四姐宝卷》中浸透了复杂的宗教因素,对流传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方四姐宝卷》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影响,应怎样去评价呢?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方四姐宝卷》——一曲女性生活的悲歌 《方四姐宝卷》取材于一幕血淋淋的家庭生活悲剧故事。方四姐本是一位聪明贤淑的大家闺秀,自从嫁到于员外家,做了于郎的妻子后,以于家婆婆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在方四姐身上滥施家法,对她的折磨令人发指,惨不忍睹。婆婆无故刁难方四姐,使唤她到很远很远的路上去挑水,等她回来后  相似文献   

5.
作为宗教文学和民间文学的《雷峰宝卷》与文人作品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的比较,展示出不同的思想文化因素如何造就着不同的审美价值。方本传奇的情节是性格化的,而《宝卷》则呈现一种天数其表、伦理其实的状态。方本传奇的人物按生活现实化了,《宝卷》则按伦理标准理想化了。方本传奇带着现实的全部复杂性而对人的欲望加以肯定,而《宝卷》则以儒佛结合来规定现世生活的进程,同时也突出了这“和谐”格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地宝卷》是笔者最近在民间发掘的清代天地门教的又一部重要经卷。该部经卷汇集了流传于天地门教内部的各种“经”、“赞”、“大赞”、“小赞”、“偈”、“词”八十多篇,为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教义思想和道场仪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宝卷”这个名称,现在听起来是有些陌生了。但在我省河西地区,却一直保留着念卷、听卷这个古老的民间习俗。每到农闲,或风沙漫天不能劳动的时日,就会看到人们围坐一起在讲唱宝卷。河西宝卷的前身,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敦煌“变文”。自从变文在宋初被明令禁止以后,民间就出现了它的嫡系后代——宝卷,它特别盛行于明、清。解放以后,注意到它的人很少。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为“善书”,成为迷信品,没人敢动用。但在人民的心里并没有忘记它,他们悄悄地“念”、“听”,从中吸取有用的艺术营养,陶冶正直、善良的乡风民俗,批判身边的坏人坏事,颂扬心目中的人和“神”。可见,“宝卷”和劳动人民不单有着久远的历史交往,而且有着深厚的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8.
兰州大学中文系段平同志经过多年搜集、整理、研究,对《河西宝卷》的发掘、整理作出了贡献。其中《孟姜女哭长城》—(河西宝卷选一),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宝卷是我国传统的说唱文学,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于民间,有人估计其种类有千种以上.所谓《河西宝卷》即是流行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宝卷.属敦煌变文的后裔,在中国  相似文献   

9.
宝卷是从唐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样式。“俗讲”相对“僧讲”。同属变文,均为寺院里的和尚沿袭佛经的有散文有偈颂即散韵合体,向听众弘扬佛法、宣传佛义所用。宋初禁止在庙宇“讲唱经文”,敷演故事、从事“俗讲”的和尚们,便和讲唱“小说”“讲史”“诸宫调”的职业艺人并驾齐驱,转入瓦肆“说诨经”,“说参请”。迨至明清,佛道盛行,秘密教会兴起。由之变相的宝卷也风靡一时。它的形式与变文无殊,而题材却有由佛道故事向民间传说扩展的趋势,讲唱的场所由市井深入到乡村居室,宣讲宝卷也逐渐从布道劝善演进为民间说唱,宝卷则成了宣卷的脚本,流传于后世。  相似文献   

10.
北宋钱若水所修《宋太宗皇帝实录》中著录殷文圭父子之事迹,学界甚少注意,经本文查考比对,其所言具体而可信,个别讹误亦得到辨正。据之可推断出殷氏父子的生卒年、籍贯等信息,亦可对马氏《南唐书》、吴任臣《十国春秋》中殷氏父子的传记进行补爱护正。  相似文献   

11.
宝卷与道教     
道教最根本的特点是把深奥的哲理与炼养的实践活动融为一体 ,明清时代民间宗教的宝卷深受这种特点的影响 ,逐渐成为道教影响下层民众的中介物之一 ;道教与民间宗教在炼养思想上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2.
江苏常熟地区(包括1961年从常熟地区划出建置的今张家港市部分地区)的“做会讲经”,属于苏州做会宣卷的一个分支。同苏州做会宣卷和宝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地区特点。该地区流行的“拜香”(香卷)与“做会讲经”(宝卷)是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动。对该地区火居道士(现在也说唱某些宝卷)是否可作为“宝卷”纳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质疑。“常熟宝卷简目”是据该地两位讲经先生收藏、演唱的宝卷编成。  相似文献   

13.
明正德年间,无为教门徒释大宁继承师说,大力宣扬无为教思想,其著作有经卷三部,现只遗一部《明宗孝义达本宝卷》上下二卷。《明宗孝义达本宝卷》的存世,对进一步深入挖掘无为教宗教思想,解析释大宁的宗教伦理观与宋明理学之互摄关系以及理清无为教宗教思想与"三教"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宝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讲唱文学,流传极广,影响巨大。至今在江苏、浙江、山西、河北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农村中,仍受农民欢迎。这种讲唱文学形式如何起源、发展,尚有许多不清楚的问题。笔者在《宝卷叙录(一)》中提出:“宝卷为继承唐代变文、宋代讲经传统而形成的讲唱形式,但是到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它们之间直接嬗变的资料,因为现存宝卷最早是明代的作品。”现在情况有了进展。刊于元代前期的《红罗宝卷》被发现了;郑振铎先生所说的元末明初抄本《目连宝卷》可以确认,它的形式较前者更为简古,产生时代可能早于前者;笔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二十年调查靖江做会讲经的过程,对靖江宝卷的口头演唱和“文本”、靖江宝卷的形成和发展、靖江宝卷“小卷”的出现、靖江的“做会讲经”与常熟的“做会讲经”的比较及其与明清民间教派的关系等问题作了长期深入的探讨,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料和宝卷文本,期望能引起研究者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学”是一种用文学的样式敷演宗教的信仰观念、膜拜对象、行持实践和情感体验等内容的文化历史现象,它一方面是宗教借助文学力量扩大宣传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文学向宗教挑战的结果,其总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宗教和文学的各自范畴,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我国历史上曾出现的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演佛说道、自神其教的“志怪”、“变文”、“佛曲”、“说经”、“说参请”、“道情”、“莲花落”、“抛颂”、“弹唱因缘”、“宝卷”、“善书”、“释道剧”、“应验杂记”等俗文化现象,其主流属于宗教文学范畴。这种通俗的宗教化的文学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清泽满之(1863.6.26—1903.6.6),是日本近代思想史中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和宗教哲学家。以他为首进行的反对封建教团和教学体制的宗门改革,在日本佛教运动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日本近代宗教史上有名的“精神主义”则是由他主办的佛教杂志《精神界》而得名。同时,他通过主体“体验”建立起来的宗教哲学,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无论是从佛教史还是从思想史角度来看,研究清泽满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清泽满之的佛教思想和宗教哲学做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宝卷的历史发展来看,许多宝卷非文学作品,故不能笼统将宝卷定义为"说(讲)唱文学"。作为"非遗"的宣卷和宝卷,应弄清近现代在民间信仰活动中传承的民间宝卷及其演唱形式和它们所依附的仪式化信仰活动。常州地区现代仍存在抄传宝卷为功德的观念,不存在民间宣卷艺人的"秘本"问题,宣卷形式仍为"木鱼宣卷"。宝卷文献的整理,应发掘和选择民间抄传善本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20.
法船的信仰,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宗教中,十分普遍。无论是宝卷,或是与民间秘密宗教有关的档案、实录、地方志、文集等,屡见法船的叙说和记载。但是大都很零散,或穿插于卷文中,或见于所谓邪教首领的口供。完整的有关法船的经卷,古籍和近人介绍宗教典籍之著述,均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