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宗利 《山东统计》2004,(3):14-15,13
“先进制造业”是国内新近提出的经济概念,主要指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权威观点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是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  相似文献   

2.
王光锋  张圣红 《山东统计》2005,(1):23-24,44
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3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08.6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仅低于广东(5000.3亿元)和江苏(4338.2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1%。从产业规模看,山东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就生产力水平而言,主要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还必须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是江苏工业经济的支柱和主体。“十一五”期间,江苏制造业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表现出重工业主导趋势明显、工业化程度持续提高等特点。但受发展方式、资源环境等制约.其产业层次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建议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循环低碳经济,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等措施,加快实现江苏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指原材料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基本特征是将原材料转化为物质产品,它涵盖了除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外几乎所有的工业。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运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1.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主要发展金融、贸易、商务、航运服务产业。 2.临空产业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制造产业。 3.滨海高新区:主要发展航天产业、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4.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主要发展海洋产业、汽车、电子信息产业。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能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必须当主力、打头阵、挑重担。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更加突出重点,存量增量并重,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支柱,是国民经济的脊  相似文献   

8.
加快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实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国民经济质量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随着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的中级阶段,各行各业对重大装备提出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抓住国家全力扶持重大装备制造的有利机遇,加快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有力地带动四川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将对全国装备工业整体实力的增强做出重要贡献。四川装备工业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装备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较强,陆续开发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重大装备,并已形成德阳、成都、…  相似文献   

9.
近年,广东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以下简称计算机制造业或该行业)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制造业中产出、出口额最大的中类行业(注)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广东省统计局在2002年所做的调查表明,该行业国际化特征显著,资金技术相对密集,大部分企业拥有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较高的产业配套能力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企业,正成长为带动全省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和推动全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三缺口”及“四缺口”理论为主导思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成为我国引资的主要目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许多技术单靠国内开发往往是不可行或是不经济的,而通过引资的方式利用跨国公司现有的先进技术,则可以避开技术发明的风险,将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因此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失为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一条捷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为东道国带来了先进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东道国的技术还有一种间接的促进作用——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它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国家竞争力。改革开放30年,是西安经济腾飞的时代。工业是经济腾飞的支柱,而装备制造业则是西安工业发展的龙头。西安已经成为我国西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表现。如何更好地推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基于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的分析框架,手工整理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数据,对中国282个地级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对数字技术影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因果效应及作用机理进行经验识别。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并且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主要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增强通用性资产投资、打破地理空间局限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对城市群地级市、高技术行业、数字化发展程度高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动能对于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为数字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应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支柱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柱产业是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份额较大、综合效益较高、技术先进、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强增长潜力的产业群。每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经验来年.在人均年GDP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之前.主要靠发展制造业。我国目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当务之急是通过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的保障来推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必然选择。本文将从近年青岛制造业投资领域的现实状况入.全面分析制造业投资结构中的瓶颈.结合当前青岛制造业生产发展中的软胁,围绕“十一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提出今后青岛制造业投资突破发展掣肘.促进产业升级的长效实施建议.为青岛经济的后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构筑起科学的投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统计》2009,(9):F0004-F0004
公司创建于1979年,经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创业,发展到目前专业制造高效节能空调、洗衣机、微波炉、塑封电机和油烟机系列用电机产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京马电机于2005年9月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9月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主体,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度发达的制造业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杭州制造业与苏州、宁波等周边城市制造业的比较分析,发现杭州在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纺织业等产业具备比较优势,并据此对杭州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和定位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四川初步形成汽车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和七大产业园区。四川汽车制造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8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0.7%,汽车制造业经济总体实力快速壮大。  相似文献   

19.
一、制造业与核心能力的概念 (一)制造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 制造业具体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主要涉及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公共软件服务八大行业。一、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012年上半年,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629户,其中,高技术产业12户,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