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确引导学生对风景写生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色彩风景写生中强化学生在取景构图中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提高学生对画中意境的营造能力,想象及色彩表现能力是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现代工笔画在色彩表现、颜料研制、开发等方面,部分地借鉴和吸收了日本画的相关色彩元素,使中国工笔绘画的色彩表现能力得以丰富和提高,成为当今中国画坛引人注目的重要现象之一。文章对日本画的历史演变进程、近现代色彩表现形式和材料技法进行简要概括,并对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日本绘画给中国工笔画提供的借鉴作基本分析,借以说明中国工笔绘画应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和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实现自身更大的提高和突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美术教学中的"五步曲",即兴趣是激发学生绘画的动力,想象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主题是绘画的核心,技法是绘画的表现手段,色彩促进绘画美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美术教学"五步曲"的运用能有效地保证绘画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莫奈是19世纪是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画家集团的核心人物),而且是印象派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人称“印象派之父”。其代表作品《日出·印象》、《睡莲》以其微妙、徇烂的色彩表现谱写了光与色的诗篇,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通过研究莫奈及其作品,能够启发、提高我们观察自然、感受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美术是视觉艺术,视觉艺术离不开人眼睛的观察。就像画家在进行创作时,最开始就要依赖人眼去看整个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空间的景物,形成最初的感受和理解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升化,并用视觉传达的方法表现出来,这就是从大自然到人眼再到创作作品的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眼睛即我们的视觉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的作用。要提高作品质量,画家就需要运用技法、色彩、视觉心理、美学等各种理论,运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运用形式美的规律,通过作品来准确表达内心情感。准确的情感表达正是人的视觉通过色彩的不同表现折射到人眼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美术教学中的“五步曲”,即兴趣是激发学生绘画的动力,想象是绘画创作不可缺少的能力,主题是绘画的核心,技法是绘画的表现手段,色彩促进绘画美感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指出美术教学“五步曲”的运用能有效地保证绘画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美育在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严格意义上讲,各学科都有进行美育的任务,而艺术教育内容本身使得它成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美术教育除对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形式美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素描教学比较注重对学生造型能力、技法表现能力等显性内容知识的培养,而普遍忽视了素描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方面的内容,即对学生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素描教学中隐性教育的方法、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整妍丽:清代恽派绘画色彩点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工整妍丽的恽派画风是清代绘画的一个高峰。这种以写生为基础,注重对象的生动情态,同时又以一定的技法来表现、不俗不燥的色彩方式深深的影响了之后的艺术创作。本文考察了恽派色彩的发展脉络、技法特点和艺术特点,以一家之言圈点其设色艺术风范,为研究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实践提供新的参考点。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高等美术院校的重要课程,目前的色彩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培养复合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目前的色彩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应合理调整色彩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通过色彩的情感和心理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表现意识;改善色彩的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