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诉前证据保全做出了规定,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利害关系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诉前证据保全制度设立的法理基础在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追求客观真实与诉讼效率。我国诉前证据保全实务中存在申请审查标准不一、协调难度大、利害关系人范围不易确定等难题。应该简化书面申请的程序,允许紧急情形下的申请文书补正,完善诉前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程序,完善诉前保全证据质证程序以及解除程序。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案件不断攀升,且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形态多样。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现行公示催告程序本身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尚不完善;二是我国欠缺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法律制裁,恶意申请人违法成本低。有鉴于此,《民事诉讼法》除进一步完善公示催告程序,明确撤销除权判决之诉的性质外,还须建构恶意申请公示催告的法律责任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防范恶意申请公示催告行为的蔓延,从根源上解决恶意申请公示催告问题,从而使公示催告程序的立法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对被不起诉人权利保护不充分的重大缺陷,严重影响被不起诉人的人权保障与司法公正的实现。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引进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赋予被不起诉人向法院申请撤销检察机关错误的相对不起诉决定并被确认无罪的权利,具有多重必要性。该特别程序应当从申请主体、管辖法院、程序提出的"禁申请期"、证据的提出和审查、审理组织与期限以及特别程序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申请再审制度关系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管辖制度、申请再审的事由、再审案件的审查与管辖、申请期限等方面完善了申请再审制度,为保障当事人的实体利益提供了更完善的程序救济。  相似文献   

5.
程序的启动是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首要环节。有关启动的诸事项当采如下立场:无须双方共同申请,单方当事人即可申请确认;必须明确申请期限,以达成协议后七至十五日之间为宜;应当以调解组织所在地的基层法院为管辖法院;对受理范围无须作具体列举,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均可申请确认;申请确认无须交纳费用,但是应该有相关配套措施以防止当事人滥用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探讨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破产程序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提出构建破产程序检察监督机制的设想。认为包括破产申请在内的整个破产阶段 ,对于不当的行政干预、破产审理程序、破产主体违法犯罪行为 ,检察机关都应当行使必要的法律监督权 ;破产程序检察监督机制应当包括对破产申请与整顿的检察监督、对清算组的检察监督、对法院审理的检察监督、对破产违法犯罪的检察监督等等  相似文献   

7.
督促程序是民事诉讼中的—项重要制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电子化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督促程序的电子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促进互联网纠纷的解决、分流案件、节约司法成本,在这方面,德国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国可以对督促程序在适用范围、申请方式、申请费用等方面进行调整,并通过实践中的试点进一步促进该制度的完善和适用.  相似文献   

8.
抵押权实现是抵押制度的核心,实践中大多数抵押权都是通过公力实现方式得到保障.对于抵押权公力实现而言,我国现行立法仅规定了抵押权人可以向法院请求拍卖和变卖抵押财产,但是如何申请、具体采用何种程序仍然模糊不清,使实体上的权利很难得到司法程序的保障.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关于抵押权的实现有两种模式: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和通过非讼程序取得执行依据.我国在现阶段采用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符合程序高效、低廉和正当的要求,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个人破产程序包括庭外程序和庭内程序,二者相辅相成。在我国个人破产的制度构造和司法实践中,庭内程序趋于完备,庭外程序有待完善。个人破产庭外程序的性质认定应当以民诉基本法理为依据,采取和解程序。为减轻司法压力,同时提高申请门槛,个人庭外程序宜采取和解前置主义,未经庭外和解不得进入庭内程序。我国个人破产庭外程序以债务咨询和债务人教育作为前置要件,并设立破产管理机构作为行政机构主导程序开展。个人破产庭外程序的开展分为申请、和解和履行三个阶段,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应对每个阶段进行监督,确保庭外程序与庭内程序的有效衔接。为保障个人破产庭外程序实施的可行性,还应健全社会配套制度,与个人破产庭外程序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完善的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是发挥其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促进行政法治等重要作用的前提,因此完善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政许可申请与受理程序、颁发与送达行政许可证件的期限、听证程序中的不足之处,应分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违约责任产生于合同债务的不履行,其本质是法律对违约行为的否定性评价,所保护的利益包括期待利益和信赖利益。随着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发展,尤其是附随义务的产生,违约责任的保护范围呈不断扩张的趋势,违约损害赔偿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种发展趋势应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种策略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会学习方法 ,增强大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创设有利条件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路遥是人生舞台上的强者,又是一个把文学创作当作神圣使命,以生命为赌注,全力以赴去创造的作家.路遥的文学作品感动人的至深至情的因素是渗透作品中的无法抹去的人文关怀情感.路遥以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人生信念,暖可化冰的热心关注中国农村青年的成长,关注中国人在苦难岁月和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操守,关注生活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爱铸就了自己的文学丰碑.  相似文献   

14.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新婚姻法中建立的旨在保护离婚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弱者,有利于“离婚自由”的实现。本文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范围、赔偿数额及请求赔偿主体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价值尺度和评价尺度,是我们建构当代道德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力图从道德与人:价值尺度之秘密,价值尺度:评价尺度之尺度,评价尺度:价值尺度之观念把握,实践尺度:价值尺度之元尺度四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初步回答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湖北民族学院是中国13所民族院校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顺应自身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内外部系统的发展趋势,开始集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学校坚持稳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道路,“十一五”期间提出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构建了培养框架。学校需进一步借鉴其他高校的优良改革成果,并且加强实践创新教学平台、通识教育体系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建设,构建高质量、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可视密码无法用于纸质载体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纸质载体的改进可视密码,设计了基于改进可视密码的财务档案密级控制系统。由机密信息分割设备、秘密档案和蒙板印刷设备、秘密档案读取设备组成。机密信息分割设备将档案的秘密信息分割为两幅杂乱的分存图像。档案和透明蒙板印刷装置将一幅分存图像印刷在纸质档案上,将另一幅分存图像印刷到透明蒙板上。授权用户使用读取设备,将透明蒙板与档案秘密信息区叠合,借助读取设备的反射 LED 光读取秘密信息。具有安全、解密简单且不需计算机等优点。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探索的道路     
托尔斯泰在其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从安德烈、彼埃尔、列文和聂赫留朵夫,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由“生”的困惑到“生”的解惑的过程,以及他由寻求自己灵魂幸福到为别人活着的探索道路。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则是他在生活中最后完成了探索的道路。在托尔斯泰毕生的痛苦与困惑中,我们看见作为俄罗斯人独有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建立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间的安排也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变化。如建立统一而确定的考试时间、建立春季高考制度、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到6月等。这些改革的出发点都是本着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使考生能够正常发挥出自身的水平而不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查阅大量史料,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高考时间的变化,并对高考时间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问题,追其原因,是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上的理论不彻底.本文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称谓作了分析,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争论"作了评述.对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表述作了理论探讨.本文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