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乐之邦",在世界民族的大家庭中,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被世人所称叹.中华文化的强大,不是因为她的气势,而是因为她的包容、她的智慧,因为她顺应天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段莉萍<后期"西昆派"研究>一书是由她的博士学位论文修订后交巴蜀书社于2009年出版的.因为她在西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我们是她的导师,故对此书的付梓特别期待.既希望她"小荷才露",又担心"画眉深浅"不当,其心情是很忐忑的.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却使我们的担心变成多余.  相似文献   

3.
前一阵子为了了解福州会所的情况,我约了蕾,不能说她在这方面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因为她一向是对别人挂在嘴里的"这个文化"、"那个经济"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斥之为"扯淡"。"谈经济不太深了吗?做点好事积点德就是了。"这是蕾的口头禅。也许她有她的道理,毕竟她经营和管理过公共的休闲会所。而她自己住的小区,在她的地产商朋友开始规划前,她建议过"泛会所"的做法,可见她是在行的。  相似文献   

4.
杨佩瑾 《老友》2012,(12):1-1
我之所以记住了何泽慧这个名字,不仅因为她是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著名物理学家,也不仅因为她是钱三强的夫人,更因为她说过,她从不看小说,理由是"小说都不实在,都是编的"。  相似文献   

5.
"傻"嫂嫂     
我的哥哥娶了一个"傻"嫂嫂,净干"傻"事。 嫂嫂刚来的时候,我就瞧她不顺眼。你看哪,扎着两条松散散的发辫,穿着农村里常见的衣裤,也不像别人家媳妇那样喜欢梳妆打扮,看上去一副傻里傻气的土样子。 嫂嫂刚过门,就和她的婆婆抢着刷锅、洗碗、做饭,忙里忙外,一刻也不消停。我说她新媳妇过门有福不会享,真"傻"。吃饭的时候,总该稳当会儿了吧?可她不!她总是让我们在桌边坐好,她自己去掀锅,然后把饭、菜、汤一样一样端到爸妈面前,我故意对  相似文献   

6.
一部《中国式 离婚》再次让蒋 雯丽站在观众的 面前。但是人们仍 然忘不了几年前的那 部《牵手》。这让她几乎 成为了"少妇专业户"。但蒋雯丽不喜欢人们这么说。因为即便饰演少女,自己也有完全的把握能力。从去年年底拍的两部戏来说,就有一个少女角色,是在《好想好想谈恋爱》中扮演一个青春逼人的青年;而《中国式离婚》则完全与以前的戏路相反,饰演一个有点神经质的女人。甚至人们开玩笑说:去年蒋雯丽是先恋爱后离婚。但是从蒋雯丽现在的演艺生涯来说,应该是:先"牵手"后"离婚"。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女主人公"我"进行分析研究,即从叙述者"我"所处的位置加以分析,发现她是一个喜欢"躲"起来的人, 她通过"躲"来逃避纷繁复杂的世界,"躲"是她洁身自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女儿丫丫,上小学时每天都是我逼着她刷牙,拉着她梳头,扯着她换衣。没等到"女大十八变",上初中才两年,她就像三月的竹笋,一眨眼"窜"到跟我一样高。记不清从哪天开始,她刷牙坚持起啥"三三制",即一日(早中晚)刷三次,一次刷三分钟;还记不清打哪天开始,她穿衣戴帽有了臭讲究,跟潮流,讲款式,不中意的坚决不穿。她还偷偷地买了不少小饰物,或佩在胸前,或绾在手上……一天逛超市,碰到原先的邻居郑姐,拉着我惊惊咋咋地说:"你家丫丫成'美女'了,名气不小哩!"我懵了,郑姐说,人家广告公司请她拍广告呢,电视台的找到学校问她愿不愿意拍电视剧  相似文献   

9.
如今,"新上海人"这个名词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了,随 着上海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精英汇入了海纳百川的上海,在 这座城市里,他们努力、奋斗、拼搏着……上海因为他们的 融入而生机勃发,他们也因为上海而更加美丽! 申玉征便是这样一位"新上海人",祖籍河南的她于1998 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在6年后的今天,这位姑娘不但拥 有了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而且还被同行赞誉为广告界的一 匹"黑马"。  相似文献   

10.
正在求职的小张最近遇到两件事,让她倍感困惑。第一件事是她去一家人才公司面试,面试官暗示目前应聘人数较多,竞争激烈,因看小张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好心”建议她交2000元开个后门,保证录取。第二件事是她发现网上好几家不同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都是同一个职位,岗位描述一模一样,甚至一字不差。她试着应聘了其中一家,对方马上打来电话,说这个岗位是银行直招,要求不高,只要人品正直,大专学历即可,让她速来面试。  相似文献   

11.
从"性别"到"政治"--论丁玲早期小说创作思维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她并非意在单纯讲述现代女性的性与爱,她对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深度发掘,是为了要替这个社会把脉。丁玲借助"性别立场"突入到"性别政治",进而导致左翼时期丁玲的政治态度、人生信仰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坛勇敢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当年的那个"小花"吗?那个年代,她几乎成了全中国人民的"榜样"。但是这个"榜样"却在人们对她期望更多的时候,离开了中国。如今,"榜样"回来了,带回的是人们更加深切的关注,同时,"榜样"也带回了一身的荣耀。这个人就是陈冲……  相似文献   

13.
瑶瑶是班上的文艺委员,这天下午,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通知:明天有表演任务的同学早上7点到教室化妆。大家一看通知都兴奋不已,因为明天是儿童节。学校要举行联欢会。瑶瑶刚一写完,坐在瑶瑶旁边的男同学就大声  相似文献   

14.
对于22岁的安徽女大学生金娟来说,如果物色"白马王子"时找一个精神层面"门当户对"的心仪男孩.她就不会在貌似都市爱情童话故事中痛苦挣扎:如果分道扬镳时多一分果断或"决绝",她就不会被滥施的善良而困扰;如果在最后吻别时不主动为前男友朱家旺宽衣解带.  相似文献   

15.
据说中国电影、亚洲电影早已走向世界了.几年前我在慕尼黑时,一位德国女士告诉我《花样年华》她看了两遍,喜欢得不得了,《卧虎藏龙》出来后她又看了两遍.我理解她对"东方"、对"中国文化"的这种迷恋,我也了解许多中国的文化人是怎样迎合这种"国际口味",以打入全球性的文化市场.七八年前,我参加比利时的一个诗歌节时,一位记者采访我,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导演的作品很中国化,而你的作品不是这样?"我记得我当时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作为回答,这句话是:"即使穆罕默德不和骆驼在一起他也是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6.
在热烈的掌声中,平均年龄85岁的4个穿着笔挺西装,头发纹丝不乱、气宇轩昂的"老男孩"健步登上舞台,一首非常经典的挪威歌曲《你鼓舞了我》,优美的旋律,清晰的吐字发音,以及对节奏恰到好处的把握,在聚会中掀起了高潮. 这4位精神矍铄的演唱者汪德钟、汪浙成、郑贤方、王竞,是在养老机构里相识的,因为都爱唱歌,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写了一辈子文章的汪浙成建议:"咱们4人相识于随园,园与缘谐音,干脆叫随缘老男孩吧!"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7,(17)
一名普通的人大代表,极不普通地连续16年提出同样的议案——质疑一条高速公路收费是否正当。有人说她太过较真儿,有人说她蚍蜉撼树,有人说她想借此出名,还有人向她"说情",请她"不要说"。但她并不理会,因为"我有权知道真相,人民有权知道真相"——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在花果山的水帘洞,有一个武艺高强,聪明机智的美猴王,可是大家没有想到吧,我们班也有一个"美猴王",此"美猴王"非彼"美猴王"也。这只"美猴王"眼睛不大,鼻子不高,可是那张嘴呀,巧极了,一天到晚,除了上课老师没提问的时候,"美猴王"的嘴巴总是唧唧喳喳说个没完。瞧,她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呢!我越看,她越像一只"美猴王",于是,"美猴王"便代替了  相似文献   

19.
简·奥斯丁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庄园情结".在她的作品中,庄园是故事开始的地方,是天真烂漫的爱情田野,是追逐名利的场所.在分析作家作品中这种"庄园情结"的同时,探究了"庄园情结"形成的原因."庄园情结"和小说家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出身于牧师家庭,生活于乡村小镇的奥斯丁,不可能摆脱其生活圈子以及社会环境对她的影响,她的作品也难免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金晶是这样一个走南闯北的女生:家住 苏,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她待在大连,在东北财经大学读国际经贸专业。好不容易等到了寒假,终于可以回家了,但她在家里住了没几 天,就又跑到上海来了。干什么呢? 充电! (嘿!还多亏了她这么跑来跑去, 正好被我"逮个正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