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构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类词汇化构式。基于对该构式相关语法特征的描写,研究应用认知语法理论,从构式的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探讨其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其一,“××”与“化”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重合,是该构式语义成立的前提。其二,“××”分别是形容词、动词或名词时,与“化”的整合机制不同,这就决定了构式的多义性。其三,从构式内部视角来看,各构式变体的认知本质都离不开顺序扫描的识解方式,在这一识解方式下,“化”概念的动体的变化过程得以突显;从构式外部视角来看,对“化”概念的识解方式不同,“××化”便会发挥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诗歌《长恨歌》中不乏转喻这一认知机制,通过阐释转喻认知机制在诗歌意义解读和译本建构中的作用,对比分析《长恨歌》各个译本,本文试图发现转喻认知机制对译者识解方式的影响,进而证实转喻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关注"有X有Y"结构中互为单音节反义词的X和Y共现情况,结合语料,从认知参照点和转喻视角探讨该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多个反义词共现构式"有X有Y"并列时,可通过重叠达到增量效果;当二者为相对反义词时,凸显度较高的X与Y可以视为通达目标实体的参照点;无论二者为相对反义词还是绝对反义词,X和Y均可指代整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随着汉语"X族"表达式的流行,"X族"已然成为一个能产性颇高的构式。而学界对短语构式却缺乏关注,本文从构式角度分析"X族"的构式特征及其认知机制。"X族"为嵌入式的短语构式,具有构式完型效果,指别共有X行为特征的人群;认知机制上,"X族"构式主要涉及认知隐喻和转喻、以及社会、认知与语言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99—2018年CNKI数据库中转喻认知研究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剖析,探讨国内转喻认知研究的总体趋势、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问题。研究发现:1)国内转喻认知研究总体上呈现波浪形上升趋势;2)研究热点包括转喻本体研究、转喻与隐喻的关系研究、转喻在不同语言层面(词汇、语法、语用、语篇等)的应用研究等;3)研究前沿涵盖转喻与构式语法、语用推理、(概念)隐喻、范畴化、意象图式、转喻的本质与认知机制、语法转喻等;4)研究方法多为思辨研究,缺乏实证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习语的本质是否可分解的,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认为习语可以被视为任意性和可分解性的连续体,位于连续体中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是有理据的,可以通过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机制来识解.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普遍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表达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概念转喻是用突现、重要、易感知的部分代替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或用具有完形感知的整体代部分.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在以往学者对"手"的习语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概念隐喻和转喻,重新对英汉中"手"习语进行认知分析,帮助我们构建"手"习语的认知框架.  相似文献   

7.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工具,是构建和识解多模态语篇的重要认知机制。政治漫画是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重要语类。文章发现隐喻和转喻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方式,二者既可以分别作用,也可以相互交织,在源域、靶域以及映射对应要素上发挥作用。隐喻多起到评价时事、表达主题、传递情感的作用,而转喻则是连接图片与现实的桥梁,表现出鲜明的语类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致使位移构式为例,分析致使位移构式与其动词的互动融合过程中的认知转喻机制,提出致使位移构式蕴含施事对受事的作用力或能量的传递,体现致使事件和移动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研究得知,致使位移构式的构建与识解是构式整体与其动词所表征事件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的过程,认知转喻机制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翻译时应该将致使事件和移动事件的因果逻辑关系直接译出,将聚焦点从源语中“分事件”转到“整体事件”或“整体事件”链中的另一“分事件”,维持源语构式中的转喻机制。  相似文献   

9.
广告语中动构式句式上存在主语附加多重修饰语及谓词特殊处理的现象;语义上,类指性在广告语境下产生一定语义限制。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动构式具有凸显实体属性的认知功能和广告效果。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的认知参照框架下,广告语中动构式事件域内各成分带有语境信息,人们根据这些信息的突显度及它们之间的致使关系,进行识解、概念转喻的认知操作从而得出中动构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构成了一个转喻连续统一体。在这个连续统一体上,一端是构式压制造成的转喻义,一端是概念映射生成的转喻义。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在词义永久性、功能转移和语用效果方面有差异。对转喻连续统一体分析表明,视角、突显和心理扫描识解方式是构式压制型指称性转喻和概念映射型指称性转喻产生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1.
转喻喻体优先选择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转喻的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修辞学阶段到现代的认知语言学阶段。传统观认为,转喻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替代关系,即“X代表Y”,而认知语言学的转喻观认为,喻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X加Y”,即喻体内涵大于本体。然而,当人们从认知的角度审视世界的时候,就会对喻体的选择产生困惑和疑问:为什么人们会选择该物体的一部分作为喻体,而不选择另一部分呢?文章就这一问题———转喻喻体的优先选择原则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认知、交际和动机冲突三个方面。通过对转喻喻体的优先选择原则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认知机制,并加深对语言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美日“蜜月”的表现是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呵护;日本对美国亚太经济政策的追随;合谋共享东亚市场;双边关系上的互利互让。“蜜月”的原因为“城下之盟”的结果;战略上的互需;经济上强烈的互补性。“蜜月”的特点是深浓的政治、军事色彩和地位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词是双关话语解读的认知焦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是一个动态的心智加工过程。认知框架作为一种建立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概念系统,是词义识解所必需的认知操作工具。在框架理论基础上,对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认知机制进行探讨,指出认知框架的激活是双关语词意义识解的关键。双关语词意义的识解主要是一个利用认知框架激活以及概念联想来完成的实时在线操作过程。双关语词双重意义的提取依赖于两个不同认知框架的先后激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的发展实质上是对科学知识的主体建构性的不断揭示,而科学理论的认知地位分析是解决科学哲学所探讨的其他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现代科学哲学中较为普遍接受的几种理论观:实在论的理论观、工具主义的理论观、描述主义的理论观以及建构主义的理论观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并提出一种基于自然、社会和认知主体之间交互作用的实在建构论,即科学理论是基于涉身的理性建构。  相似文献   

15.
道德基本概念的“善”是一个二元谓词 ,即当且仅当X满足了Y的道德需要或者X履行了Y制定的道德规范时 ,X才是善的。由于道德关系的客体X、主体Y自身也是含有空位的命题函项 (谓词 ) ,这表明“善”同时还是一个二阶或高阶谓词 ,当X、Y取不同值时 ,“善”也具有不同的值 ,这就导致了“善”“恶”不确定性的困惑。运用现代逻辑的谓词理论 ,找到消解“善”的困惑的方法并得出“善”的困惑不可消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X不是A,而是B"新构式中,"X是B"表达式的形成是"作用和功能指代事物"的转喻思维的体现,运作的机理是A和B发生了外延内涵的传承。"X不是A,而是B"新构式形成的动因是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新颖性,在"相邻吸纳"原则的作用下典型的递进结构的部分成分隐去,从而形成表递进关系的假性否定结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偏向篇章的西方互文性理论研究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而偏向词、短语和句子的中国传统互文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其实,中国传统互文理论中的互文类型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通过对传统互文进行重新定义和形式化标记,结合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各种语料进行穷尽性分析,可以发现汉语至少存在22种不同类型的互文现象,不仅包括语义的互渗,还包括语义的激发、删除以及多层次的互文。  相似文献   

18.
大量语料证明“就是”让步句可以表主观量,表主观大量还是表主观小量由“就是”指向的语义成分在量级序列中的地位决定:“就是+高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大量;“就是+低量级程度项”,句子表主观小量。这个成分的量级特点,也决定了“就是”让步句后件的肯定否定性质,如果改变后件的肯否性质,或者引起不合句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义法的现象,或者引起不合语用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词的拆用是语言表达的一种常用手段和方法,其中否定格式的拆用主要有"无X无Y"、"不X不Y"、"没X没Y"和"非X非Y"四种形式,通过从构成、语义、句法、语用以及来源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说明否定拆用格式是语言单位拆用和组合两种机制的结合,具有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