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明总是充满了悖论,有些时候的悖论不可想象,却客观实在,在犹太人的意识深处,他们是上帝的选民,上帝承诺对他们给予特殊的眷顾.不幸的是,两前多年的历史里,犹太人受到的是排斥、迫害、奴役、屠戮.奇妙的是,他们丧失了地域疆界,但守住了文化疆界且使之愈来愈光彩夺目,为什么?答案竟不是融合,而是排斥,不是接纳而是迫害.现实领域里的劣势转换生成的却是意识领域里的民族凝聚与文化固守.  相似文献   

2.
在油画创作的艺术道路上,尽管有许多不辞辛苦的耕耘者,但大部分人无论在思想认识还是绘画技巧上,总是反反复复,不但重复别人,而且也重复自己,没有找到油画艺术的突破口,以使自己的艺术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他们常常为此而感到困惑.究其原因无非是时代因素或传统因素制约了自我个性的发展;或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还不够;抑或还没有真正的创作意识,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美学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美术领域,致使美术作品有独特的民族意蕴.20世纪初中国一批曾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带来了油画的新生命,油画新生命中的现代主义在中国异军突起.林风眠、吴冠中等一批艺术家一直是现代艺术的追随者,他们在艺术中强调中西融合,在形式语言上,以中西绘画的审美精神的融合,创造了油画艺术在中国土壤里新的审美体系.吴冠中不仅在油画民族化而且在水墨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一直强调对美的追求,强调追求意境.抽象是形式的核心,意境结合在形式美之中,从意境入手等等,都是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理想.艺术即美,这种美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情趣,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对这种"美"的追寻,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学中.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新中国油画艺术最辉煌的是最后20年."伤痕美术"、"四川画派"成为新时期油画艺术创作的第一波浪潮,影响深远,也为四川美术学院带来了巨大的油画艺术教学声誉.从处于西南一隅的"四川美术学院"走出了一大批开时代风气之先河,至今仍活跃在画坛、举足轻重的著名油画艺术家.他们的成就与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美术学院的油画艺术教学具有深刻的启迪功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国乡土油画的发展来分析乡土油画,以人性的角度来探讨乡土油画的传承与发展。乡土油画将是一个永恒持久的话题,乡土油画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停止自己的脚步,而是随着人们生活和审美眼光的提高而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言,吸收其他流派的有益因素,使自己的表现手法和绘画语言不断创新、升华。  相似文献   

6.
在近几年短篇小说的人物画廊里,李顺大和陈奂生是占有重要席位的.他们不是高大完美、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是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庄稼汉,但留给人的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这充分显示了高晓声雕塑形象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7.
克里姆特没有承袭当时的艺术潮流,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克里姆特以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表现形式,把东方传统装饰艺术融入西方油画中,突破了艺术家原来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油画艺术中的演变经历了挪用、对抗交融、民族化三个阶段。作为新意象阶段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周春芽的油画风格正表现了中国油画已进入民族化阶段的时代特征。周春芽的创作在表象为主阶段,其色彩的主要构成特色是黑白虚实、灰度铺陈,停留于对传统人文精神表象的重复与强调;在表象隐退阶段,纯粹浓郁的色彩昭示其作品风格的突变,成熟期则以浓郁的现代色与传统色的融合为主,使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工业暴力完美结合。由此可见,中国油画发展的世界性必须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在油画艺术的三个要素线条、色彩、质地中,色彩居于特殊和重要的地位,在油画三元素中最具优势和表现力,尤其是风景油画。文中以当代具有个人特色的画家及其作品为例,阐释在风景油画里“一切色语皆情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贬谪文学创作的情感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唐代贬谪者来说,以反映其贬谪处境与谪居感受及心路历程为内容的贬谪文学创作,是他们渲泄内心骚怨情感,表达谪居心态的一种常用且主要的方式。特别是在对屈原生命遭遇及情感反应的理解与认同、对朝阙的迷恋、对自己道德品格的清白自认、对自身生命现状与生命前景的忧怀、对小人的讥刺批判、对超越现实苦难及骚怨消解方式的探寻等方面,是他们在贬谪文学创作中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和在文学情感生成与表达上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苏州市外来农民工维权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州农民工群体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报酬待遇等权益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而农民工害怕失去工作机会,维权成本过高,维权知识缺乏以及维权意识淡薄等因素制约着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唤醒和提高城市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并为维权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真正改变农民工群体权益受损的状况,实现其向现代市民群体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不同寻常的爱情源于主人公彼此强烈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产生的源泉是大自然与主人公的孩提时代。亲和力的发展使成年岳的主人公命运相联。彼此不可分离.他们反叛社会。追求自己的爱情。希望借助死亡来实现爱情的完美。最终导致毁灭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基地,学生的能力是检验旅游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尺。通过对重庆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及其培养者、使用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及其培养者、使用者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期望、学生实际能力的感知水平以及3者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期望与实际能力的感知水平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差距的根源在于3者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对高校培养目标与教育环境的认知偏差以及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的差异。要缩小差距,高校需要及时修正培养目标,使3者的期望保持合理的水平;切实改善教育环境,调整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高是实现其城市社会整合的根本。职业技能与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改善经济地位,奠定城市社会整合的经济基础。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农民工理性维护权益,适应从机械整合向有机整合的转变以及进行自我规制,从行为模式上融入城市社会。职业道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则是农民工城市社会整合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形成职业认同和主体意识,从精神上融入城市社会,最终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的比较,发现人民性的主题是贯穿于他们的作品的一条共通的主线。并且人民性思想的形成都与他们的宗教思想密切相关,尽管二者在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这种相似性是他们在各自的一生中对精神问题和道德问题探索的结果,也是他们的文学作品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赵凯 《南都学坛》2012,32(6):7-12
"禄养"是指官员以俸禄孝养父母。两汉时期,人们对禄养行孝的养亲方式非常崇尚,即使是那些淡泊名利的志节之士,在身处无力养亲的现实困窘时,有时也会迫不得已而放下身段,入仕求禄以求养亲。但是由于俸禄微薄,对于不少中低级官员来说,以禄养亲依然不易。不少官员为了便于行孝,往往会想方设法将父母迎接至就职地,此即"移亲就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移亲就养并不容易实现,故有些官员不惜放弃官职以归乡终养。汉代已将"养亲"纳入官员的考核机制之中,但是总体而言,其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仍显粗疏。  相似文献   

18.
辽代9位契丹君主在文化追求上有共同性也有差异,共同性在于他们普遍重视契丹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他们都精于骑射,而且在其国家制度体系中斡鲁朵制、部族制、四时捺钵制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崇拜多种神灵,对各种宗教持包容的态度;差异则体现在他们各自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学习的程度有所不同。他们的文化追求致使制度建设和各方面的政策的调整具有兼容和变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音乐作品数量庞大,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欣赏和发掘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分析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审美类型,可以让人们在音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平等、轻松和愉悦,并进入到音乐的至善至美的境界,从而达到增强爱国情感、升华道德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康体魄,培养和谐意识的崇高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浅论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具有价值性、时效性和可传输性的特征。加强高校档案信息服务 ,必须从观念、工作制度和工作方式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