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与企业:利益博弈与道德博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利益博弈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表现为第一部门与第二部门、权力与资本、公共人与经济人的三重博弈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与企业的现实博弈关系又具体体现为:“双轨博弈”、“多头博弈”与“利益联盟”。从理想的形态看,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博弈必须进行道德建构。本文由此提出“道德博弈”的问题,以寻求政府与企业在利益与道德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
就社会学而言,身体包含个体拥有的外在服饰、依托的内体和内在的精神主体三个层面,伦理包含民问伦理、道德伦理、革命伦理三个维度,两者之间博弈、互动、整合.于是,分别抑制了各自话语维度的革命伦理和身体的精神主体作为"宏大叙事"的主流,在党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引导下,从复杂的博弈杂糅成单一的共谋同构.这种身体与伦理纠缠迎拒的状态催生了天使献身型、妖魔纵欲型和日常欲望追求型三种人物形象/身体写作维度,他们都是社会文化之于人物主体性的镜像隐喻.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界,弗里得里希·冯·哈耶克被誉为自亚当·斯密以来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梳理和借鉴哈耶克的经济伦理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博弈论中无限的动态重复博弈和谈判博弈就是达成合作博弈解的非合作博弈方法,个人的有限理性则是产生重复和谈判的原因。分析哈耶克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有助于对有限理性的局中人的正确认识,为研究非合作博弈转向合作博弈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以下简称"承认")主流范式的囚徒困境静态博弈和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传统的博弈方法在分析"承认"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流范式虽运用动态的合作博弈重复博弈理论进行了解释,仍没有得出确定的合作解,只是证明了存在出现{承认,承认}结果的可能性,非主流范式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虽然仍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说明了博弈理论的理论张力通过对理论前提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它可以无限的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张峰 《晋阳学刊》2008,12(1):73-76
博弈逻辑是博弈论和逻辑学相交叉的一个崭新领域,研究理性的主体互动行动中的推理过程,即研究博弈中的推理问题。目前对博弈逻辑的研究仅限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很多有待深入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分析必将引出博弈逻辑理论研究的许多有价值的课题,拓宽博弈逻辑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重复博弈、信息不对称与诚信建设的博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问题可归结为"讲真话"与"守承诺"问题,按照信息不对称博弈理论的基本立场,这两类诚信问题的产生与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人们的机会主义动机,二是博弈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要建设诚信社会,除了伦理教化与第三方的强制、监督以外,还应该通过博弈机制的构建以激励人们选择诚信行为。一是要通过大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重复博弈关系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动机;二是要通过构建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机制,以诱导信息优势方讲真话、守承诺。  相似文献   

7.
就职业形象而言,法官在群体的质的规定性上应有学者风范,公正无偏、保守谦抑;就伦理形象而言,法官不仅应是道德的,也是具备情感的。在法官职业形象与个人伦理形象的博弈上,应积极协调二者的冲撞,使二者的一致性产生正向的、积极的互动。法官作为个体的朴素情感,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而必须内敛,法官在职业过程中的理性权重应大于感性,内敛、克制、理智应该是法官必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从博弈视角,分析旁观者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搭车心理、规则不适和道德缺失;从博弈思维,寻找旁观者现象的路径改善:博弈模型---改变博弈支付,博弈规则---策略博弈调适,博弈道德---约束博弈范式;从博弈策略,运用两两对比方式:“搭车心理”与“博弈模型”,中国“彭宇案”与比利时“抢劫案”,“谁让谁吃亏”与“自我道德约束”等对比,提出博弈模型的行为方式、博弈规则的行为调适和博弈道德的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源于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个分析理性个体间策略互动的、实质性的社会科学范式,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政治学者运用博弈分析范式的理论预设、分析方法和数理模型进行的博弈分析政治学研究经过了试探期、成型期和常规科学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理性选择、演化分析、经验主义、分析叙事和博弈分析马克思主义等分析路线,在策略投票、政治联盟、国际关系、宪政与法治、政治发展与民主转型、公共物品供应、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群体合作、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以及道德习俗演化等一系列理论议题上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理论创新.如何有机地将权力这一政治学核心分析要素纳入分析框架,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税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博弈理论为平台 ,对关税史中的纷争进行分析 ,着重阐释了两个问题 :第一 ,是什么促使各国在国际贸易中主动寻求强约束 ;第二 ,有约束力协定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在"多"与"变"的时代,伦理道德何处是家园?必须寻找"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其关键词有二:"精神"与"形态";理念是"回归‘精神’","皈依‘形态’";理论假设是建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现代伦理学理论,不外三种形态,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其理想类型是"伦理道德一体,伦理优先"的精神哲学形态。20世纪的文明觉悟的本质,不是"伦理觉悟",道德觉悟,而是在伦理回归中的"伦理—道德觉悟"。个体生命世界、社会生活世界、伦理学理论内在"精神哲学"的"形态"同一性。现代理论体系中"伦理学"与"道德哲学"不只是两种话语表达,而且代表着两种不同传统和"伦理"与"道德"的两种不同"形态"取向,应当在"精神哲学"的理念和理论中加以统摄和整合。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包括"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与"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其中"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历史与逻辑地具有优先地位。"精神"及其"形态",具体地说,伦理形态,道德形态,伦理—道德形态,就是精神世界、生活世界和现代伦理学理论中的"多"中之"一","变"中之"不变",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目的论而言,利己和利他是企业网络交易行为的动力,并在企业网络交易的土壤中形成了诚信伦理的基石。企业网络中的经济主体在追求合作剩余的博弈中产生伦理道德原则并形成诚信伦理。诚信伦理不仅以隐性形式展现,还以社会制序的角色呈现。在社会制序化过程中,伦理道德规则和社会伦理规则逐步外化并外显为一种刚性的法律制度规则。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信用是经济伦理视阈中的一种关系实体.在这种实体中,经济关系与道德关系在历史性的社会博弈基础上,凸现着两者之间围绕着均衡的复杂性变动.相对完备意义上的经济信用应该是经济关系及其价值与道德关系及其价值相互博弈而达于均衡的一种态势体现.现代性的信用危机的深层缘由就是对这种均衡的破坏.因此,重建现代经济信用必须回归两者之间的均衡态势.  相似文献   

14.
保险业的诚信问题本质上是由投保人、保险人、保险代理人等三个主要主体在一定外部约束条件下的相互博弈中的理性选择所引发的。本文利用动态博弈理论对保险活动主要过程中的各主体策略组合予以描述,从简化动态博弈到附加行为成本的博弈再到多主体多重博弈,对博弈均衡及其产生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诚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经济道德观视阈中的“囚徒困境”博弈论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经济研究领域热衷于"囚徒困境"博弈理论研究.实际上,把"囚徒困境"博弈理论应用于当今经济活动领域,尽管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空间,但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具功利色彩的、信息极不对称的、非合作性的、处于"生人圈"背景中的经济竞争理论.因此,如果将其夸大为经济活动领域的普适性逻辑,用其来代表当今经济竞争和博弈行为的典型案例,不仅有违特殊不能代替一般的基本哲学逻辑,恐怕也极易陷入道德功利主义的陷阱之中.只有以集体理性代替功利计算的个人理性,坚持道德人与经济人的统一,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理性竞争才是走出"囚徒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浅析当代伦理学的新理论:关怀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伦理理论的提出在西方当代伦理学中建构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关怀伦理的理论来源、道德推论形式、道德推论要素等内容,指出关怀伦理中“关怀”的含义,它不是主流伦理学中的一种美德范畴和道德品质,而是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韦森 《东岳论丛》2007,28(3):1-9,20
合作是人类社会构成和存在的最深层基础。人类合作的生成机制若何?人类合作的道德含蕴和意义何在?这是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学家和博弈论专家阿克斯罗德教授设计出了一些计算机程序,对博弈论中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的收益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取得了很多惊人的理论发现,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法学、甚至生物学等学科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理论冲击。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阿克斯罗德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试验研究,并对其结果、理论发现做了一些评述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国家间的博弈特征越发明显。然而纵观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不符合现实,因而不适于指导当今的国际贸易;而新贸易理论由于其自身的限制也不能指导国际贸易向着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现有理论进一步拓展以解决国际贸易中非零和博弈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中零和博弈的发生过程及其约束因素,并对国际贸易的共赢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道德、伦理、应该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小锡 《江海学刊》2004,(2):196-199
多年来 ,在我国学界和社会生活中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大多是在较为模糊的状态下使用的 ,厘清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不无益处。道德是应该体现的规范及其被践行 ;对道德之应该的理论分析即是伦理。科学的道德与伦理之应该是应该状态下的应该。  相似文献   

20.
在诠释"现代人应当过什么样的道德生活"时,单一的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都难以具有完满的解释力。寻求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的会通是道德哲学时代化的需要,是道德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理解的需要,也是克服现代性伦理危机的理论回应。现代社会道德问题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对两者之间的会通提出必要性,而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内在融贯与一致性又使得两者之间的会通成为可能。社会之于道德具有背景性的意义,道德是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征。从根本意义上说,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内在融通性的合理依据在于人是社会性与道德性的双重存在,同时现代学科融合与知识联姻,使得会通成为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理论发展的必然延伸。道德理论与社会理论会通需要以唯物史观作为基本的方法论、以转型时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为中心、以建构伦理共同体为终极议题,同时需要关注道德参与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