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个侧面,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起落而变化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觉得有这么五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承认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当不应当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换? 这个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内部调拨的产品是不是商品?我们认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虽是公有制的企业,但它们的产品生产和交换仍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是进行交换的产品生产,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产品交换实行的是等量劳动交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的商品理论为指导,就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问题,与樊季刚同志商榷。一商品,从它产生以来,历经了几个不同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中,它仍不可遏制地出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决定产品转化为商品?究竟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必然存在着商品生产?这个问题,从社会主义诞生到现在,一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争论焦点之一。如果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列宁和布哈林的论争算起,至今已达六十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探讨,提出了不少见解。《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二期,樊季刚同志《商品产生和存在原因的再探讨》(以下简称《再探讨》)的文章,分析了商品经济萌芽、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提出:人们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必然造成的劳动本质差别,是商品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何为劳动本质差别呢?文中曰:一是劳动者的“劳动是异质的”(即劳动的具体形态的多样化);二是劳动者的“劳动又是异量的”(即劳动者在生产中付出劳动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习《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深感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内容丰富,论述精辟,现仅就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问题谈些体会。 一、只有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切社会生产必须遵守的普遍规律,所不同的只是它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化生产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因而,不仅要求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而且要求自觉地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这种自觉地分配社会劳动,是通过国家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实现的。所以,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一种客观必然性,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有了优越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即社会主义劳动,是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对于搞好我国的经济调整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直接的社会劳动”这个概念的含义,及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才表现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如何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又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大致有四种意见:一是宽派认为,凡是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二是中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新创造的价值超过消费的价值并有余额的劳动;三是窄派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只能是物质生产劳动;四是多层次派认为,生产劳动可以分为狭义的生产劳动(以物质生产为限)、广义的生产劳动(包括非物质生产劳动)和半生产劳动(指第三产业的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7.
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结论,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理解不同,分歧仍然存在。我认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现状认识不同。本文试图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谈谈个人的粗浅见解。社会主义阶段的计划经济必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什么我国必须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先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必然性和不可逾越性。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商品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这是一般的前提条件;二是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具体的现实的条件。没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就不存在劳动的交换;不存在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者,个别劳动时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在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凡是能够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一切活动都是生产劳动。社会成员的需要包括生活、享受和发展资料。教育劳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属于满足劳动力发展需要的发展资料,所以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教育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我们认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界限,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  相似文献   

9.
一企业实行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这首先因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为大规模地节约社会劳动开辟了宽阔的前途。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由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由于各经济部门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互助协作关系,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生产有可能用最少的劳动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经济核算就是使这种节约社会劳动的可能性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着骨干作用。所以,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增加国民收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试就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这样才会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得不到社会承认,卖不掉,那将是负效益。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就是必须生产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说,“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生产和流通时,至少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尽量捕捉市场信息,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多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必须狠抓产品质量。因为,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国  相似文献   

11.
关于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划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安排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比例,确切统计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从而为制订辩学的经济计划创造前提条件。但是,对这个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学说告诉我们,必须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两个方面,来考察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即:一方面,从简单劳动过程的本性出发,来考察一般意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从具体的生产方式的本质出发,即从不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与市扬调节相结合的关系是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全局的重大理论课题。它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计划经济理论中,并不存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马克思的计划经济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抽象,其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是,在新的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前,商品经济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所以,一旦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直接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然而,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在社会主义阶段,产品仍表现为商品,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当然离不开市场调节,这就带来一个新问题,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能不能结合?结合的形式是什么?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3.
论市场功能     
(一)市场功能与经济结构平衡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可以保持社会经济的结构平衡,即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主要产品之间的平衡。这一点与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过程紧密相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的按比例分配,社会生产的平衡发展,只有在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过程中实现。没有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社会经济的结构平衡是不可能达到的。在市场功能充分发挥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如何实现结构平衡呢?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市场活动过程,是通过市场的自动  相似文献   

14.
划分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核算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各方面的业务活动。凡是参与社会劳动的成员都是在一定的基层单位参加不同的活动,而各单位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基本经济(业务)职能。劳动统计按照基层单位业务活动性质,将它们分别归纳为不同的部门,这就是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部门分类基础上,根据各部门是否直接参与了社会再生产这一标志看,所有部门又可概括为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  相似文献   

15.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生产资料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开放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全局,必须经过论证,谨慎从事。本文仅对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旧体制下有没有生产资料市场?这是研究生产资料市场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旧体制下没有生产资料市场,现时的任务就是建立生产资料市场,如果旧体制下有生产资料市场,就是如何努力完善的问题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什么是“市场”谈起。“市场”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的统称。列宁认为,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分不开,“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生产专业化是指工业企业专门生产一定的成品或产品的某些部分,这是现代工业社会分工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社会制度不同,工业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及其作用是根本不同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专业化生产为剩余价值规律所决定,它是在残酷的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中自发地进行的,因此它的发展是盲目的、畸形的。其结果不但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造成大量失业,给社会劳动带来了极大的浪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业专业化生产为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规律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业的专业化生产,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因此,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这不仅牵涉到综合平衡的基本任务,也关系到我们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该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在这里,从三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看法:(一)为什么要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进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关系如何?(三)如何从消费资料生产出发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自主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通过什么方式、形式表现为社会劳动呢?换句话说,自主劳动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劳动的社会性是在单个劳动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劳动交换,个别劳动才得以表明它是否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在任何社会,生产劳动者都会相互交换其劳动;所以,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是否通过交换劳动而形成总体或社会劳动,问题的差别来源于劳动交换的形式。自主劳动的社会性的形成,更有其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市场?市场不只是买卖的场所,也不能把市场只归结为流通问题。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市场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是很广的,它实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经济运动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总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则是资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领域中的综合反映。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系统,可以划为三大种类,即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三种市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市场,它们结合成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大系统。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还出现了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等。马克思指出,每一个新资本都要“以货币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现在市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按一定比份分配社会劳动。分配好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41页)要做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劳动转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按照劳动转移的客观规律安置就业、分配和调节社会劳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正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