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5、1 6世纪以来 ,乡绅或士绅分别在英国和中国形成和崛起 ,或许基于这一原因 ,中西学者习惯将 Gentry与士绅对译。其实 ,无论形成的背景与途径 ,抑或社会性格与前途 ,二者几无相通之处。英国中世纪晚期以农村经济的普遍发展和富裕农民兴起为基础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上层农民与一部分骑士和乡绅融合 ,形成农村的“第三等级”,他们既有一定的经济地位 ,又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是现代农业的发起人 ,是迈向现代农村社会的载体。实际上 ,新兴的乡绅阶级就是农业资本家或农业资本家前身。明清之际的中国乡绅主要依赖于专制皇权和功名科举 ,是封建特权身份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种特定表现 ,而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无涉。  相似文献   

2.
王绪杰 《理论界》2008,(7):100-101
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6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旧有的封建胚胎中,诞生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因素,英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影响了当时的领主和农民关系,二者表现出对立与妥协、剥削与扶助、反抗与依附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李新宽 《北方论丛》2007,4(6):77-82
重商主义时代是现代企业组织起源的关键时期,英国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生产和交换的组织形式不断变革,在复杂的历史形态中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股份公司的"法人革命",奠定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地方自治在英国有久远的传统,自治铸就了英国中央与地方纵向分权的政治结构,赋予了近代早期乡绅浓厚的地方认同感。在乡绅心目中,地方利益常常重于国家利益,地方政治比国家政治更有魅力。因此,17世纪初英国绝对主义君主制的加强势必引起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对决,正是与绝对主义的对抗,地方乡绅的国家政治意识日益加强。英国革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肇始于绝对主义趋势和地方乡绅自治传统之间的巨大张力。  相似文献   

5.
<正> 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在封建经济形态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因此,我们在考察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时,就不能不探讨意大利封建社会中农业特别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一) 封建社会中,意大利特别是托斯坎尼地区农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先于欧洲其它国家,庄园制解体较早,作为封建生产关系核心的农奴制很早就从法律上正式废除。意大利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庄园经济与西欧其它国家相比很不发达。即使在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也只在南北部分地区存在着如同法国和英国那样比较典型的庄园,在中部诸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中叶,赓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它的历史转折关头。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反抗斗争连绵不断,日益动摇着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孕育在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地但却每日每时地侵袭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当这个时候,西方首先是英国的资产阶级,用鸦片和军舰作为手段,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去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有效地抗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他们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开始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资本主义关系萌芽是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毛主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所谓资本主义关系萌芽,是指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还未形成一定的势力资本主义还没有孕育成熟的时候萌生的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和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从知识分子的一般规定性出发去论证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阶层的性质,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知识分子要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脱离直接生产劳动并依附于剥削阶级的在原始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态内部滋长着一种自我否定的因素,经济上表现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和发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股批判思潮。这种称为“经世致用”实学的新思潮,于明代中叶后已明显形成,明清之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在清代中叶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束了。这种实学思潮与资本主义萌芽相联系,具有对封建社会的一切旧事物的批判精神。实学经历了自己的发展过程,即“明道致用”、“经世致用”以及“体用一致”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7、18世纪的英国和美国率先按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形式,并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成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效仿的两种政权模式。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政权形式,比较其间的差异,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英、美两国同是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建立的是议会君主制政体,美国建立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不同政体的建立,与两国政权形成的历史过程各具特色有密切关系。美国的议会君主制政体是在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确立的,是阶级妥协的产…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在表征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有大小两种社会形态范畴。大社会形态范畴表征社会历史发展的大阶段,即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小社会形态范畴表征社会历史发展的小阶段,即大阶段的阶段,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这两种社会形态范畴,直到现在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真正弄清楚这两种社会形态范畴的含义,对正确理解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社会形态的历史转变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绍方 《晋阳学刊》2006,4(3):83-88
乡村社会是清代国家的基础。封建国家两个最主要的追求:赋税和安宁,都落实在乡村。清代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这样几种权力和权威:以保甲制为载体的官权、基于血缘关系的族权、以对乡村知识的垄断而形成的绅权和源于皇权的封建教化权。在上述诸权的合治下,民生低下,民权被严重压抑以至于基本不存在。这一切构成了清代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3.
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祖荫  曾新 《文史哲》2007,(4):53-62
美学范畴的数量和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明中叶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发生蜕变,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早期启蒙思潮破土而出,抗议理学权威,冲击封建罗网,高扬人欲旗帜。在审美和艺术上,掀起了张扬个性、反对封建礼教、反抗传统思想的浪漫新潮。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现了具有特定内容的"怪异"这一美学范畴。以"怪异"自居的启蒙美学家和艺术家们,在思想行为上,主张离经叛道,反对封建统治者所遵从的儒家经典和道德信条,标新立异,背离所谓封建"正统"。在审美理想上,要求表现艺术个性,创造"有我"的独特艺术风格。在美丑关系上,他们把"丑"提升到较高位置,以丑为美,直接歌颂现实生活中被封建统治者和卫道者视为"异端"、"癫狂"的形象。在艺术形象塑造上,他们常常运用怪诞手法,塑造扭曲变形的艺术形象,以强化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怪异",是明清启蒙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近年来学界对绅商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研究综述却无一篇。学界对于绅商词义、绅商性质、绅商作用、绅商产生途径均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比、梳理各种观点能够对绅商阶层有一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也能促进学界对绅商阶层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许顺富 《云梦学刊》2006,27(5):44-47
绅士是一种介于官民之间,享有一定特权,影响地方文教风化的社会势力。在近代无论是举贡生员还是乡居缙绅(职官),凡获得封建法律所认可的身份、功名、顶戴,“无论出仕未仕”,一概属于绅士阶层。近代湖南绅权势力的膨胀得益于曾国藩创办的湘军。湘军是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而应运产生的。短短数十年间,招募达数十万人之多。大批湘军将领由此而跻身于清王朝封疆大吏、枢府要员的行列;因军功而获保荐各类官职虚衔者,更是多得不可计数。但是由于湘军不是清王朝的经制之兵,即使在其存在期间,招募与裁撤也是比较频繁的。这样大量的军功人员,主要是保荐官职虚衔的人员,包括少数退职的显贵,不断地退归故里,加入绅士的行列。其数量之多,曾一度超过了作为绅士主体的举贡生员和离退职官僚,导致了咸、同时期湖南绅权势力的极度膨胀。绅士势力的膨胀,直接影响着近代湖南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黄晗初 《云梦学刊》2002,23(4):44-47
罗伯斯比尔是法国民主政治的奠基人和关德的缔造者。他在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第一个举起了道德重建的大旗。他向人民描绘了法兰西共和国未来的美好蓝图,指明了实现宏图伟业人民应具有的共和主义新道德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政治民主和美德立国的途径。他的德治方略,给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价值理念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表现为理想性、整体性、一元性、神圣性和人本性。封建社会表现为扼杀人格的绝对统一性和超稳定性。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从理想性到实用性、从整体性到个体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理想性、整体性、人本性、圣洁性、中和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要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构建的文化理念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近世町人阶级价值伦理具有促进商业资本发展和催生近代资本主义和近代取向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变革中,如何与维新改革精神相契合和从社会角色到价值伦理实现近代转型的进程进行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伦理的形成轨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中国绅士的条件和地位得以逐步地固定下来,随之,在政治体制中也形成了一种隐性的绅衿支配。随着幕友阶层队伍的扩大和游幕制度化,在清代各级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较清晰的官僚、幕友、胥吏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三维体系。在“异族”统治下,这种隐性的绅衿支配体系虽然伴随着许多弊害,但在使中国封建社会保持相对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中叶,西欧国家和中国社会差不多同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各自助力和阻力大不一样,西欧国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来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扭曲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