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继列宁之后,在异常尖锐复杂的形势下,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使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们把苏联的经济体制叫斯大林经济模式即斯大林经济体制。由于历史的和其他原因,斯大林的经济体制便成了各个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楷模。斯大林病逝后,特别是苏共廿大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在世期间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作风,削弱集体领导原则,个人崇拜盛行,给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治领导体制带来了不良后果,其影响是很广泛的。今天认真总结斯大林个人高度集权的表现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在个人崇拜时期,持全盘肯定态度,一切功劳都归功于“伟大统帅的天才领导的结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开始否定和攻击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在60~70年代又对斯大林部分恢复名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加以全盘否定。苏联解体后,又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朱可夫。那么如何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作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在战争期间的失误和功绩都是与他分不开的。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毫无疑问他应负主要责任,同样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也是与他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实事求是地以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成员的优秀性、思想的科学性和组织的统一性,这些属性使得它能够担负起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无产阶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主要表现为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几个原则:不能把党的领导与无产阶级专政对立起来或混为一谈;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要密切配合;制定决议与执行决议要密切配合。斯大林时期在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以及党和政府的关系方面。斯大林时期的这些经验与教训,对新时期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思想是斯大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斯大林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活动作为时间轴,其意识形态思想的产生过程分为萌芽、奠基、形成和强化4个阶段。斯大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意识形态本质、与语言的关系、阶级属性和划分标准等。研究分析斯大林意识形态思想,不管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行动方面,都必然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为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提供更多的依据;在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 抵制各种霸权思想对意识形态的侵蚀;证明西方所谓“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理论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伟人斯大林,一生先后办过18种报纸,在成为前苏联领袖后,对新闻工作仍怀有深厚的感情。不可否认,斯大林新闻思想明显受到马、恩、列的形响,但斯大林对自己丰富的新闻实践有独特的思考,如报纸的作用,通讯员的地位及新闻出版自由等等。这些见解曾在前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尽管斯大林后期新闻思想中有反民主的一面,但积极方面作为一笔有历史价值的精神遗产,早已溶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一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依据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形势的认识与估计,在领导苏联进行非凡外交实践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对外政策理论,即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战争不可避免的理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国际团结和独立自主关系的理论、民族民主运动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但更多的是主观臆断的结果。斯大林对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危机程度的过分夸大、对世界革命形势的盲目乐观、在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倾向以及对待民族民主运动的形而上学态度等,都给苏联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实践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值得认真反思,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已经不能领导民族解放运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这是在民族解放运动史的教学和研究中曾经广为传播的一种观点。据说斯大林很强调这个观点。近来读了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看来上述观点同斯大林在该书中表述的关于民族解放运动领导权的几个基本观点是完全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同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篇哲学专著。他自己说得很明白,这个小册子是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帮助党的活动分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这部著作自一九三八年发表以来,对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这里要指出的是,斯大林在这篇文章里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由于斯大林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地位和威望,由于过去学术研究缺乏必要的民主,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姑名之曰)“二分法”,实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理论界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观点,即认为斯大林在理论上不承认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过早地”宣布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犯了“阶级斗争熄灭论”的错误。斯大林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到底是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还是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思想是斯大林同志领导苏联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恩、列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有着错误历史观和不良政治企图,全面抹杀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对斯大林思想不能正确认识,在世界上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正确认识斯大林思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还应该辩证地看待“斯大林主义”这一概念,将其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分析,并且必须仔细阅读分析斯大林的原著。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20年代,联共(布)党内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党内派别斗争。1925——1927年间,党内出现了以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新反对派,和他们与托洛茨基联盟组成的联合反对派。斯大林在同这些反对派的斗争中,得到了党中央重要领导人、政治局委员,布哈林的鼎力支持,形成了事实上的斯大林——布哈林联盟,这一联盟对粉碎托季反对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斯大林模式形成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看法,如二三十年代苏联所处的特殊环境、农民国家、个人因素等。这些观点各有千秋,但都没能揭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真正的、深层次的也即关键的原因。本文认为,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是俄罗斯的民族文化传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对斯大林模式诸特点的构建形成了深刻的影响,在根本上促使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第三世界国家非执政共产党斯大林派,是共产党中的一个派别。苏东剧变以来,他们认真分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必须汲取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指导,通过革命斗争,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斯大林确立的建设体制,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认为苏联的解体是由于苏共领导者对马列主义的背叛,并且认为人类的未来必然是属于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必须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斯大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合作化理论,亲自领导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虽然借鉴了斯大林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并没有囿于斯大林的理论观点和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具体做法,而是把马列主义的合作化理论同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实行了一些既  相似文献   

16.
宁淙 《金陵瞭望》2006,(10):24-25
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1周年之际,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共产主义者和老战士,决定开展建立斯大林纪念碑的签名活动。这座纪念碑将设立在列宁格勒州。不久前,萨哈林岛也竖起了一块新的斯大林纪念碑。当地政府公开表态支持竖立纪念碑。类似的消息还有,两周前,图鲁汉斯克区政府宣布,对一处与斯大林有关的纪念性综合建筑进行复原。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为斯大林立碑的想法,至少在5个地区刮起了“旋风”。实际上,斯大林正在成为今天俄罗斯人越来越需要的人物。他在相当一些选民中的威信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人希望在现任国家领导人身上寻找到类似的影子。  相似文献   

17.
托洛茨基派是苏共党内的一个阴谋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一九二三——一九二四年及以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托洛茨基伙同其他反党集团,发动过反革命政变,妄图篡夺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复辟资本主义。当时苏共有斯大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的坚强领导,及时粉碎了他们的阴谋。托洛茨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企图怎样篡夺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如何战胜他的阴谋;当他的反革命政变阴谋败露后,又怎样伙同其他反党集团,继续反对党的正确路线,妄图谋害苏共中央领导同志,最后堕落成间谍、暗害者和卖国贼。回顾这些历史事实很有现实意义,使我们在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时,得到历史的启示,加深我们对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路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52岁的亚历山大·布尔东斯基是斯大林的孙儿,是莫斯科一位很有名气的舞台剧监制,不过他的成就,跟他的显赫家世毫无关系。他说:“就跟所有苏联人一样,斯大林对我来说只是国家领导人,此外便没有其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斯大林理论成果的评价是一个严肃的理论研究过程,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政治目的,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斯大林思想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评价的科学方法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斯大林的一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一生,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斯大林理论的贡献是围绕学习、传播、运用、捍卫、发展五个方面展开的。斯大林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巨人,他的理论贡献同他的理论失误相比,前者为主,后者为附。他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他的错误,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贡献和教训都将对我们有着指导性启迪  相似文献   

20.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有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斯大林模式却是这些原因的原因,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斯大林模式曾经使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辉煌几十年,但最终又葬送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不妨对其作个“对半开”的评价,目的在于要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以警醒自己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走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