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同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LVEDd、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浆BNP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或美托洛尔治疗12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NYHA分级以及LVEF、LVEDd、LVESd均有显著改善(P〈0.05);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老年CHF患者BNP、TNF-α和IL-6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卡维地洛组BN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异常升高的BNP、TNF-α和IL-6,卡维地洛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塑的作用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脑钠肽(BNP)水平是否与缺血性卒中后功能预后相关。方法年龄≥18岁入住卒中单元的患者,检测血清脑钠肽水平。研究终点为采用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死亡率。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BNP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57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7.9±15岁,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分析显示BNP升高与较低的射血分数(P〈0.0001)和心房扩大(P〈0.001)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BNP升高会降低良好预后的可能性(OR0.64,95%CI0.41-0.98),增加患者死亡危险(OR1.75,95%CI1.36-2.24)。添加BNP于多变量模型增加功能预后(P=0.013)和死亡率(P〈0.03)预测性能。结论血清BNP水平与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功能预后强相关,BNP入选多变量改善卒中患者死亡率和功能预后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辅酶Q10,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血浆脑钠肽(BNP)的水平、心功能改善程度。结果两组BNP均下降,但治疗组BNP水平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心功能不全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结论辅酶Q10对高龄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参与研究对象均实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浓度平均为298.6±37.8p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水平,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另外,不同症状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BNP浓度也存在一定差异,症状轻患者的BNP检查结果明显低于症状重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前和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来探讨心肌缺血与(NT-pro BN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于我院循环科住院的1~3天无心绞痛发作不稳定性心绞痛7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变适宜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6~24小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浆(NT-pro BNP)浓度测定,术后72~76小时复查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单纯冠脉造影(CAG组)35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37例,CAG组术前和术后16~24小时的(NT-pro 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变化(P0.05);PC1组术后16~24小时的血浆(NT-pro BNP)浓度高于术前(P0.05),LVEF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76小时血浆(NT-pro BNP)浓度与术前基本相当(P0.05)。结论在心功能正常(LVEF)正常的情况下,(UAP)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浆(NT-pro BNP)浓度暂时升高,说明心肌一过性缺血引起血浆NT-pro BNP水平一过性升高,比LVEF变化更灵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9.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PIS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浆中脑利钠肽(BNP)的表达,及BMP在急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BNP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LVEF、SV、CK-MB、cTnT等指标均优于研究组患者指标,且轻症组患者优于重症组;研究组患者血浆BN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轻症心肌炎患者相比,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浆BN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人高,且重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轻症心肌炎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急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间接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和观察组(曲美他嗪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均为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舒张压及心率情况。结果治疗前组间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比较均为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钠肽(BNP)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与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及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86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心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2周为1个治疗周期,比较1个治疗周期前后两组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变化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1个治疗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P0.05);观察组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可有效降低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CT-1和NT-pro BNP水平,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应用于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对心功能保护及(N末端脑钠素原)BNP、一氧化氮(NO)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一组(n=40)和观察二组(n=40),观察一组使用常规治疗+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观察组二组进行常规治疗,另外在相同期间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对心衰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析心衰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心功能指标、BNP和NO等指标水平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O、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NO、BNP水平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vWF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1a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vWF水平更低,6-keto-PGF1a水平更高(P0.05);心衰患者N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心衰患者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keto-P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观察一组和观察组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观察一组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vWF、6-keto-PGF1a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见性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治疗的106例AMI患者设为AMI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再将AMI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治疗30天后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MI组(P0.05);经治疗后AMI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未发生组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较发生组低(P0.05)。结论血浆BNP,hs-CRP,hs-cTnT水平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型脑利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BNP及CRP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BNP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BNP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及CRP水平,且对不同程度心功能患者均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肺心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肺心病患者和3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两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高敏肌钙蛋白,比较两组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其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急性加重期,对照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两周,对两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含量进行再次检测,两组患者高敏肌钙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均有明显地不同程度地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缓解期高敏肌钙蛋白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高敏肌钙蛋白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作为肺心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对80例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浆BNP和ANP水平检测,同时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动仪测心衰患者在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进行分级。结果心衰患者组血浆BNP浓度,A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人≥51岁组BNP浓度较<51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NP浓度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ANP浓度Ⅲ级与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BNP水平与LVEF、LVESD、LVEDD的数值有相关性。结论临床上血浆BNP浓度比ANP浓度对心衰患者诊断具有更大意义,BNP是反映心室功能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EIF)与脑钠肽(BNP))、P-选择素(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郭峰改良法”、干式快速荧光免疫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88例老年CHD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RBC—ICR)、BNP和CD62P,并与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CHD组的RBC—C3bRR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RBC—ICR、BNP及CD62P则CH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为甚(P〈0.01)。结论老年CHD存在严重的EIF低下,免疫机制和炎症因子BNP、CD62P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高龄老年心衰患者被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左西孟旦+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测定NT-pro BNP,SV,L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 BNP,改善SV,LVEF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食欲不振、头昏。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高龄老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康复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素(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及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心功能、LVEF、血浆BNP水平、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心功能改善(P0.05),LVEF明显升高(P0.05),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P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系统在分级护理中的效能。方法利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随机选取的54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及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并与另一组随机抽取的依据传统的由医生下达护理级别的52名患者进行对照,通过患者出院后满意度的调查,寻找差异。结果责任护士使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结合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应用于分级护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