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肛腺感染引起肛瘘临床最为多见,在人群中发病率在12/10 000~28/10 000,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肛腺感染型肛瘘基本存在有原发自肛腺的内口、瘘道,继发外口.其中括约肌间瘘、经括约肌瘘、括约肌上瘘分别占到总体的40%~70%、20%~40%及5% ~ 15%.肛瘘很难自愈,适当的引流可以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2.
对48例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复发,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及肛周皮肤的完整性,减轻痛苦,缩短了疗效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缩肛运动护理对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综合外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73例,随机分为缩肛运动护理干预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缩肛运动护理方法为:吸气时用力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肛门放松还原,30个动作/次,3~4次/d,连续5d,两组对象术后均接受了胃肠功能指标评估.结果 干预组腹腔手术后出现胃肠道症状例数、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缩肛运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腹腔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63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再发伴活动后喘息3月"于2013年11月18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3月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痰,病初间断有发热,体温在37~38℃,给予抗感染等治疗后可降至正常,后逐渐出现活动后喘息、气促,期间曾先后两次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住院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入我院前10天患者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加重,咳少许黄白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腹痛2月余入院。患者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中腹部为主,呈间断性隐痛,疼痛程度中等,可忍受,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缓解,未向其他部位放射,伴反酸、恶心,无畏寒、发热;无腹泻、血便及里急后重等。入院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中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阴性。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8岁.主因意识不清1小时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17日下午16:20睡觉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大叫,之后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间断出现全身抽搐(4~5)次,每次抽搐大约十几秒,无恶心呕吐,急送我院,在急诊测血压220/130mmHg,查头颅CT未见异常,以“高血压脑病”收入我科,患者发病后一直未进饮食。否认发病前误服及大量服用药物。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4岁。因“恶心、呕吐3天”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因食用方便面后渐起恶心、呕吐,呕吐清水,量少,伴呃逆,伴腹胀、头昏、气短、四肢乏力,无发热寒战,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病后在当地输液治疗,无腹痛,无呕血、黑便、腹泻,病后曾至当地卫生院行相关诊治(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合病史。入院后以“急性胃炎”入消化科诊治,查体:体温36.2℃,心率4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差,自动体位,检查合作。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未见肝掌、蜘蛛痣,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双侧甲状腺未扪及肿大。  相似文献   

8.
1.材料患者,男,59岁。患者因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轻咳,3d后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旋转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肺叩诊正常,  相似文献   

9.
4如何选择高产蛋鸡?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翻肛法”选择准确率这95%以上。推广应用后。受到普遍欢迎。现将“翻肛法”操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左侧腰腹部疼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腹部疼痛,呈间歇性胀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外院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占位,遂到我院就诊。门诊双肾CT增强检查见左肾下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突出于肾轮廓外,直径约3.3cm,CT值为30HU,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肿块影明显强化,CT值约90Hu,髓质期、排泄期强化减退,其CT值分别约为79Hu、57Hu,瘤内见小片状不强化或弱强化区。 CT诊断:左侧肾癌。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检:T 36.6℃, P 72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大小正常,肾中下极稍粘连并见3.5cm ×3.0cm大小肿瘤突出肾脏,术后解剖见肾中下极约3.5cm ×3.0cm灰白色占位。切除物经家属过目后送上级医院会诊。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肾)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PCK (+)、EMA (+)、Syn (+)、CD34(血管+)、Vimentin (血管+)、Desmin (-)、HMB45(-)、CK7(-)、CD99(-)。术后随访8月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4岁。发现高血压2月,头昏、心慌、胸前感觉异常10天入院。病人于2月前在单位体检中测量血压160/90mmHg,以后多次测血压均高于正常,但无任何不适。于10天前自行服用心痛定后出现头昏、面红,3天后来我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咪达普利5mg每天一次,双氢克尿噻12.5mg每天一次,美托洛尔12.5mg每天两次口服,服药后2小时即出现胸前及双上肢麻木并发凉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对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分为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A组)与未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间的差异。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回肠造瘘术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并可缩短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22岁,主因"咳痰10余天,高热伴头痛4天"于2011年8月9日入院.现病史:患者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咳嗽、咳少量白痰等不适,自觉低热(未测体温),间断自服感冒冲剂无好转,痰量增多.4天前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40.1℃,头胀痛,发热时加重,热退头胀痛减轻,于社区医院查血常规WBC 18.2×109/L,N0.87,胸片示右下肺野斑片影,诊断右下肺肺炎,给予头孢呋辛2.0g,每日2次静脉输注3天,无明显好转,仍反复发作寒战高热,发热时头痛加重伴谵妄,应用"泰诺林"等退热药物体温下降后可好转,无大小便失禁及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左腿包块13年余”入院。患者13年前发现左侧大腿内侧直径约2.5cm大小包块,不伴肿胀及疼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溢液等,无慢性低热、盗汗,未行特殊治疗。病程中左大腿肿块逐渐增大,外形似乳房,直径约6.0 cm大小。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以“左腿肿块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体格检查:T37.0℃, P78次/分,R20次/分,BP 120/80mmHg。专科检查:左侧大腿中上段内侧见一直径约6.0 cm大小肿块突起,外形似乳房,并见一类似乳头样结构,皮肤无红肿,质韧、无压痛。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肿大。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肿块送病理学检查,病理报告:(左下肢肿块)副乳腺(见图1)。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7岁,农民。因"发热、腹胀、纳差3周"于2013年9月13日入院。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畏寒,热型无规律,体温波动在37~39℃之间。同时感腹胀、纳差、恶心,偶有反酸、呕吐,伴间断双下肢浮肿,无腹痛、腹泻,无明显咳嗽、咳痰、气促。起病后患者消瘦、乏力明显,体重减轻约7.0kg。在院外曾做胃镜检查,为胃体黏膜微隆病变。经上海市肿瘤医院会诊读片,报告为:胃体黏膜内见  相似文献   

16.
痔病是一个古老的常见病,一直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1975年Thomp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在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称肛垫,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即:"肛垫学说".1994年Lorder等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的发生是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肌和Park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的脱垂和下移,这就是痔病发生的病因学现代概念[1],我国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  相似文献   

17.
1例糖衣脾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2岁。主诉“呕血3小时”入院。患者诉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血,为暗红色血液,含有血凝块,呕血共计4次,量共约800ml,感上腹部隐痛不适,伴有明显头晕、心慌、乏力、烦躁不安,有明显恶心感,余无特殊。病后患者精神、饮食差,体力明显下降。既往史:1年前因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治疗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因“头痛头晕2月余”入院。患者约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伴恶心,无呕吐,伴视物模糊及双下肢无力,无意识障碍及四肢抽搐,门诊颅脑MRI检查示(图1,图2)示:“松果体区占位伴梗阻性积水”。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0岁。头晕1年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起头晕不适,表现为全脑晕沉感,头晕以活动后为明显,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查体: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MRI平扫:第四脑室内见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35×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5岁,发现血小板升高6年,3年前开始纳差、腹痛,当时胃镜发现"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腹部CT检查发现:胰头部血管聚集成团;脾脏明显肿大,肝门部、脾门及胃底部静脉曲张.近1年来,出现呕血、黑便症状,于2002年12月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无嗜酒或疫区接触史,家族成员无相似疾病史.人院时一般情况好,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4cm.肝功能无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