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语心愿     
赵昆明  胡新昂 《老友》2009,(5):43-43
周末去乡下探望公婆。婆婆笑吟吟地递给我们一张照片看,照片上,婆婆和公公肩并肩地站着,满脸微笑。原来,前天是二老的金婚纪念日,两位老人没有惊动我们儿女,只是简简单单地吃了一顿饭,然后去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以此纪念。  相似文献   

2.
金婚照     
结婚前,我和老公照了一套时髦的婚纱照,婆婆看了,把一张张照片摩挲了个遍。看着婆婆摸照片时那复杂的表情,我真的不知道她心中想着什么。结婚后,相处的时间久了,婆婆慢慢打开了话匣子,说她和公公解放前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  相似文献   

3.
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照例给母亲写了一张贺卡,送上节日的祝福。最后剩下两张,一张留给刚做了母亲的自己,另一张则寄给了婆婆,信笔写上一句:“但愿这一张贺卡给婆婆平淡的日子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贺卡寄出去以后,很快被我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婆婆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异常高兴地说收到了我的贺卡,这时我才记起曾给婆婆寄过一张贺卡。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大致是夸我细心,懂得她的心事,心里有她这个婆婆,说我是她的好儿媳;还批评一些年轻的媳妇眼里只有母亲没有婆婆,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婆婆斤斤计较。在婆婆眼里,我简直就是十全十美。一张…  相似文献   

4.
阿宇 《山西老年》2008,(2):47-47
丈夫去外地出差时,婆婆从乡下到城里来陪我。周末,我在整理书桌的时候,看到书里夹着两张当天的戏票。这才记起,这是单位发的票。当时,随手就夹在了书里。这会儿再要约别人去看肯定来不及了。正在郁闷中,转头看到婆婆在客厅里看电视,心想,不如喊上婆婆去看得了。  相似文献   

5.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和爸妈到青山湖游玩。我们先去坐游艇。不一会儿,我们的游艇就在青山湖上快速航行了。虽然是近黄昏,阳光还是刺眼。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拍出了一张张风景照片。一张照片是湖水。夕阳快下山了,波光闪闪的水面上好像游动着无数金色的小鱼。让我想起了“一道  相似文献   

6.
公婆都快70岁了。老两口工作了一生,勤劳了一生,也和和睦睦相处了一生。在位时他们工作都很出色,一心扑在事业上,从顾不得在生活上潇洒一下。一次婆婆看见我弟弟的结婚照,羡慕地说:“看现在的年轻人多好,结婚光婚纱照就这么多,这么好,花点钱也值。我和你爸结婚时,只穿了一条条绒裤子,一双翻毛皮鞋,一件自己手工缝制的棉袄。”听了婆婆的絮叨,我就记在了心里,心想我一定要给公婆补张结婚照。春节前,我忙完了家务,就拿着公婆在1960年的一张小照片,跑到一家电脑画像馆,让师傅按着两位老人的照片给设计。经过三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7.
叶子 《百姓生活》2014,(11):39-40
见过3次面的准婆婆突发重病 2005年1月26日,草原小城杜尔伯特年味渐浓,从深圳赶回老家过年的娜仁,与男友李纯刚一道去拜见术来的婆婆张淑范。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细节     
我7岁那年,母亲带我到隔壁的旺婶家去串门。母亲和旺婶常常一起去买菜,彼此很熟。到了旺婶家,旺婶却不在,旺婶的婆婆说儿媳一会儿就回来了,请母亲等等。旺婶的婆婆年纪很老了,头发也都白了。看到旺婶的婆婆要去给我们沏茶,母亲抢上前去夺过旺婶婆婆手中的茶壶说“:要你老人家为  相似文献   

9.
向婆婆道歉     
生女儿时,婆婆来侍候了两个月便回老家了。女儿六个月时,单位通知我必须去上班,否则我的岗位要安排别人。我让爱人打电话给婆婆,希望她进城给我照看一二年孩子,可婆婆却说:"家里有几十只鸡鸭要喂,来不了。"我气恼地接过电话对婆婆:"难道我们孩子还不如你养的几只鸡鸭重要吗?"婆婆说:"你们不会雇人看吗?"我说:"雇人看孩子我不放心。"但不管我们怎么说,婆婆就是不来。那几年是我人生中较为困难的时期,在这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婆媳情     
二哥的孙子过1岁生日,邀请大家前去庆贺。我和丈夫下班后,赶忙来到婆婆家里,准备和年迈的婆婆一道去。可谁知平时身体还算硬朗的婆婆,偏巧今天身体欠佳。看到婆婆为难的样子,我说:“妈,不舒服就不要去了,吃点药,在家好好歇着,等我回来给您带点好吃的哦。”婆婆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来到席间,我们一家三口和大哥、二哥还有几个本家亲戚坐在了一起,我把预先准备好的食品袋放到了桌边,仿佛婆婆就坐在我的身旁,慈祥地看着我和大家。当一道道热腾腾、香喷喷的菜端上来的时候,只要是婆婆能咬动的,我都要夹上两筷子,像什么京酱肉丝、鱼、烧茄子、还有…  相似文献   

11.
我和婆婆的矛盾,主要是在我生孩子之后出现的。此前,我们和婆婆分开居住,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周末节假日才去看望公婆。那时候,婆婆看见我们特别高兴,总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间隔着的时空距离,避免了矛盾的产生。等我生了孩子之后,婆婆搬来照顾我和孩子,天天住一起,情况开始改变。  相似文献   

12.
若兰 《新天地》2012,(6):36-37
我的婆婆今年88岁了,她患老年痴呆症已有12年了。婆婆刚开始糊涂的时候少,后来明白的时候少,现在就谁也不认识了。可是即使这样,她仍是我们家的笑星,这种生活笑中也有泪,虽然坎坷却有滋有味。婆婆虽然已经说不清我们和她是什么关系,可她知道我们是亲人,看见我们就笑。她的饭量一直很好,一天5顿饭(包括夜宵),身体一直很健康,她喜欢热闹,爱去人多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带她去商场买  相似文献   

13.
正隆冬时节,我们一家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走进家门,公公坐在土灶下烧火,婆婆正在忙着炒菜。见我们回来,公公就和老公父子俩聊天去了,我和女儿很少回家,对于烧土灶很感兴趣,两人手忙脚乱地往灶膛里添柴火。干柴在灶膛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窜出的火苗贪婪的舔红了锅底,随着婆婆炒菜的锅铲上下翻动,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婆婆看了我俩的馋样笑着说:"洪标在家时也最喜欢吃我做的这道菜。"说完眼圈微微发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一张毛泽东坐躺椅的照片被西柏坡纪念馆作为毛泽东在西柏坡时的标志性照片而广泛使用。就连国家级的博物馆和部分重要的党史刊物,也持相同的看法。所以在一些重要的大型展览和出版物中,这张照片无一例外地标注为“毛泽东在西柏坡”。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从这张照片的五个特征着手考证,得出的结论是: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在陕北小河村,而不是在西柏坡。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越南观光活动中,拍了很多照片,留下了美好而永久的纪念。其中有两张特别使我们难忘。一张是和越南老婆婆的合影(见图左)。那天我们在河内巴亭广场参观游览,集体像照完后,开始自由活动。我和老伴正想到河内的商业闹区看看,准备采购点回国的纪念品,在广场拐弯处碰上一个卖斗笠的老太太,于是就交谈起来。老人是河内人,今年68岁,家就住在巴亭区,和许多越南百姓一样,老人对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有着很深的感情。她说:“她家的生活还可以,现在来河内的外国人多了,在家呆着也没有事干,这不,就流动着在广场卖越南斗笠,很多…  相似文献   

16.
心理活动的描写,能够把人物的丰富感情,内心世界比较方便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反映人物性格的描写往往是其它描写手法无法取代的。文章的第三小节,作者担心婆婆会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设想婆婆在痛苦地流泪。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子纯真的心:不仅自己因父母吵架而痛苦,而且不愿意父母的吵架给前来作客的婆婆带来痛苦。这样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不用心理描写的方法而用对话或者行为动作描写的方法,是不可能获得如此细腻、具体、真实的反映的。如果写自己起来同父亲争辩,写自己去亲近婆婆,那么,文中“我的家”就不是徐琳的家了,“我”也不是徐琳了。这个“家”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四年级的课本上,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陈新 《老友》2008,(1):46-49
2007年10月16日上午,党的十七大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了四川代表团关于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巴中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饮水、上学、就医难题等议题的讨论后,拿出两张照片来,向大家深情地讲述了这两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张照片上的小女孩,在夏天却穿着冬天的衣服,看上去病恹恹的样子;而另一张照片却是小女孩与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的合照,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诞生了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又将几个人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随着1952年照相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开始,几个人的命运便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在外交部工作了34年,特别爱好摄影。在我看过的无数照片中,1973年意大利著名摄影家焦尔焦·洛蒂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拍摄的这张传世之作,给我印象最深。这张照片,准确地表现了周总理那个时期的精神面貌。若干年后,当洛带再次访华时,邓颖超对他说:“这是总理生平中最好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