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区域和地方两个层面上剖析了中原城市群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分工的演进及现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一些主导专业化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具有低层次多样性较高而专业化程度偏低的产业分工特征。根据中原城市群产业分工现状及演进态势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促进其产业合理分工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且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充分调动县级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县域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分工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Hummels等人建立的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方法进行了完善与拓展,利用行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公式测算了全国及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纺织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结果显示,纺织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高,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低;广东、上海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高,而浙江、江苏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较低。垂直分工过高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过度依赖性,过低又会导致国际分工参与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调整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  相似文献   

4.
专业化和发展生产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劳动分工发展的过程;社会生产愈发展,社会劳动的分工就愈细.劳动分工和企业生产专业化,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的积累,取决于劳动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企业中一定工艺工序专业化的程度,也取决于使用专用设备多少的程度.生产专业化的程度愈高,劳动者就愈易于掌握和熟练地使用生产工具和  相似文献   

5.
特色产业的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色产业的特点 1.地域性 地域性是特色产业的空间特征,特色产业的地域性是指特色产业总是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地域.由于资源要素结构及配置过程的差别,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总是存在差异,区域差异是一种自然状态,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一方面正是由于资源的地域专属性引致并强化了区域经济活动的专业分工与地域分工,促进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产品生产;另一方面,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是特色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些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往往植根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习俗之中.  相似文献   

6.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跨国公司选择非股权形式国际生产快速发展的结果,应融合跨国公司理论与价值链理论来解释。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FDI和自由贸易对垂直专业化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重要驱动力量是行业规模经济因素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且在不同行业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理论正在继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后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新型区域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随着其地区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业集聚,其制造业集聚程度与地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结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工业增长集聚弹性进行估计并就三大经济圈的增长集聚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胡利民 《统计与决策》2012,(16):130-133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空间集聚状态分布不均且集聚程度呈逐步上升的态势;省区集聚能力强弱分明,传统油区和新兴石油码头对行业的集聚产生较大影响。该行业分工状况表现为天然气依赖型、石油(原油)依赖型和油气综合型三种分工类型;油气专业化分工程度与本区总生产效率的差异较大。省区行业生产效率的实证结果显示集聚引致的规模经济对行业生产正向效率起较大作用,而分工专业化对行业生产效率作用不甚明显。综合行业的集聚和分工特征,提出了提高该行业生产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垂直专业化分工得到了较快发展.由于中国对加工贸易实行政策上的优惠措施,传统的度量垂直专业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不适合中国.文章回顾和分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垂直专业化指标的构建,并进行了扩展,最后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以加工贸易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以非加工贸易形式进口为形式的垂直专业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中国21个区域的相关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区位熵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指数,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刻画了1993-2015年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与分异性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地理集聚度呈现稳步增强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梯度特征;产区间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的形成机制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主要有自然资源禀赋、技术进步、非农产业水平、政府政策与根植性.  相似文献   

11.
潘安  戴岭 《统计研究》2020,37(6):3-14
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提出与改进为考察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特征提供了可能,但缺乏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GVC分工的多维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对各国出口的增加值进行分解,提出衡量分工深度和广度的GVC分工程度指数和集中度指数,并重新构建了GVC地位指数,形成了衡量GVC分工程度、地位、集中度三维特征的指标体系。本文进一步使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对2000-2014年GVC分工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GVC分工程度总体呈现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其中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GVC分工程度相对较高;七国集团的GVC分工地位相对较高但有所下降,金砖国家的GVC分工地位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的分工地位差距正在缩小,GVC分工的全球化生产程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竞争力的形成与微观层次的生产率及中观、宏观层次的市场运行效率有关。根据产业结构中生产要素技术含量和生产要素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一个产业竞争力定位及其升级路径的经验性模型,以确定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产业结构追赶目标。通过对国际上不同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定位及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竞争力定位的实证分析,认为模型与经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是指社会劳动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且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初期,延安提出了“南煤北油中轻纺”的发展思路,开始谋划延安区域经济布局;进入90年代后,延安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是指社会劳动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且密切联系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开放初期,延安提出了“南煤北油中轻纺”的发展思路,开始谋划延安区域经济布局;进入90年代后,延安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从空间角度探究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差异的形成原因。在产业集聚知识外溢的假设前提下,主要考察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分类3位码下161个产业的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此外还验证了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密集程度下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赤峰市确立了"工业强 市"的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以能 源、食品、冶金和医药为主的四大支柱 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四大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而也 带动了赤峰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四大支柱行业的 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着力分 析"十五"以来赤峰市四大支柱行业的 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发 展思路提出看法,供领导及有关部门 参考。 一、四大支柱行业的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 近年采,赤峰市在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中,通过加强技术改造等有效措  相似文献   

17.
3.浙江区域特色经济的产业组织优势和不足.产业组织的优势要通过市场发育、产业结构、企业经营状况及政府管理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从现实情况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以小企业为主体集聚形成的浙江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具有区域一体化、民营主导、柔性专业化、信息共享和集团化经营等特点,因此,对于浙江的产业组织问题,笔者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的企业服务共享及超边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文章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对服务共享进行研究.首先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对服务共享进行解析,然后对服务共享进行专业化分工的数学描述,最后基于超边际对服务共享进行分析,给出了服务共享的经济学解释,为服务共享研究和服务共享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本文利用“义乌商圈”核心层8个区域1996~2006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共享一个大规模市场的条件下,由于市场不断拓展所产生的投资协同以及由此引致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相关区域基于各自的比较利益更容易围绕市场形成有效的分工。在市场拓展和区域分工的相互作用之下,随着市场所在地产业的向外转移和扩散,区域间的经济会向收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都市圈"理论,半个世纪以来理论与各国实践表明:基于区域内职能分工与资源空间架构上优化配置的都市圈发展模式有助于增进集聚和专业化,提升区域整体及其成员的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