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为了避免环境恶化和挽救生态系统退化,环境保护运动蓬勃发展,学术界对权利理论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并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个学派;非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仅仅把权利赋予人类自身,主张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这种对权利理论的扩展和深化改变了人们对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狭隘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点,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自然意识的觉醒,更是人类理性的回归,是人类文明冲破物欲藩篱、以人类智慧呵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觉悟。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的生物本能驱使人类为自身利益攫取生态资源,自然选择也使得人类不具有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而放弃人类个体利益的可能,但这并非人的全部,人是有理性物种,人的主观意识使他超越了其他物种具有理性选择的能力。生态文明是人类理性超越自身物质局限性,以生态系统整体的视角保护自然,从而最终保护人类自身的文明阶段。人类站在生态文明的思想高度,实现生态整体利益对人类中心利益的超越,生态整体利益本质上仍然是以人类根本利益为目标的,这种人类根本利益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感性欲望基础上。农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欲望,工业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享受的物质欲望,而生态文明是为了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的质的飞跃,这个飞跃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存保障和物质极大丰富基础上,更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光辉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创造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视角对梭罗的《缅因森林》进行文本分析,阐述文中的生态思想,并分析其带给人们的生态启示。梭罗在《缅因森林》中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强调原始森林的价值,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出梭罗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始批判及其朴素的自然中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观的理性批判,它以一种整体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在继承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积极成就的同时,抛弃其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使人类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从多维的视角对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解释,并主要从共同性与差异性两方面对生态文明的概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视角对梭罗的《缅因森林》进行文本分析,阐述文中的生态思想,并分析其带给人们的生态启示.梭罗在《缅因森林》中深化了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强调原始森林的价值,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出梭罗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始批判及其朴素的自然中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是提出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构成了提出生态文明的理论背景。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在生态层面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维度,在制度层面指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出路和重要途径,进而从生态伦理、制度规约与科技创新等角度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技术、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要求扬弃人与自然分裂对立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实现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转向。  相似文献   

9.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也有人称之为自然中心主义)之争,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超越了单纯的"人类中心"或"自然中心",表现出"两个中心"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这一点对于指导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生态文明视野下技术的生态伦理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困境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下技术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为此,必须运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促使技术生态化。本文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如何利用生态伦理对技术进行调控,从而使技术更好地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三种生态文明观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人与自然和谐不同方面属性的取舍组合及其理解,造就了三种理论定位的生态文明观,即基于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基于人与自然的自然性和谐与能动性和谐协调统一的生态文明观以及基于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人与人的和谐的生态文明观。三种观点各有其理论优越性,但后两种观点会导致生态文明概念原本的实践指向性有所折扣乃至迷失。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实践。实践的自觉源于理论的自觉。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深刻领悟和自觉把握,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与自然是内在同一的,是相互建构的,因而是必须和谐发展的。这就意示着,人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立体的问题,包括价值、制度与实践三个维度。贯穿这三个维度的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维度能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提供价值与理念导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维度能以规范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方式,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提供行为准则: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维度能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依靠力量,提供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值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进行深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导致生态危机的到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两山论”等核心命题是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恩格斯力图描绘一幅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的辩证图景以及关于生态思想的理论建构成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资源,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的具体实践,为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论文明理论的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文明理论与中国的文明发展问题,历经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四个文明等发展到今日的生态文明并成为共识。文明的本质不能简单理解为改造自然的成果和进步状态,而应看做是对人的生存价值世界在生产和分配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衡量。这种合理性与合法性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与平衡。传统文明作为人从自然界分离的产物,本身就具有非自然、反生态性,其极端发展导致了今日的生态危机。今日人类精神只有从类群伦理、国家伦理上升到世界伦理、生态伦理的高度上来,才能实施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文明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系统地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受制于社会形态,因而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克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与对立,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克服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制度维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避免生态危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前提。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当前我国出现生态危机的根源。因此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系统建设,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整体性优势,从根本上遏制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性危机以至于生态危机,因而建设一种新型生态文明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基于农耕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生态平衡、追求“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因此,21世纪,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多元复归,能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