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量词是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词类之一。上世纪中叶以来,量词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在汉藏语系各语言的研究和上古汉语研究的著作及文章中都不乏有关量词的论述,但近代汉语量词研究,尤其是动量词研究,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金桂桃《宋元明清动量词研究》2007年6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对近代汉语动量词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把汉语量词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也充实了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意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量词"把"分为两类3种:个体量词"把1",集合量词"把2",动量词"把3"。研究发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范畴确认或语法归类,最初使用量词的对象的认知原型,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同类对象的量词选取;围绕动词"把"及其有关项所形成的意义,是制约量词"把"的类型和使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拉祜语有丰富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文章从语义特点、句法特点和量词的来源等方面对拉祜语量词系统作了全面的分析,尤其对名量词中的反响型量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吐鲁番出土文书》保留了大量的当时的口语,其中的量词,时间跨度近130年,能反映量词演变。《吐鲁 番文书》第六册的量词主要有两类:物量词、动量词,绝大多数是从上古继承来的,但有的量词的意义有变化,也出 现了一些新的量词。量词的应用特征也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词"把"在方言中的一些用法就进入了普通话,并且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动量词"把"的在普通话中句法功能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达到的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大多数动量词产生于"动+数"式,少数动量词产生于"数+动"式;能够进入前一种格式并发展成为动量词的词,在语义上必须与需要计量的动词紧密相关:包括近义关系、概括动作过程或表示动作行为结果等;后一种格式中的动词发展成为动量词的必要条件是:它与另一动词同时受一个数词修饰(即"数+V1V2"),且该句义主要由动词V2承担。汉语动量词产生的动因是受名量表示法的影响。文章最后还对动量词为什么首先产生于"动+数"式,且为什么大多数动量词都产生于这一表示法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在数量表达方式上既有差异又有相似之处,英语中集体量词表达方式较为丰富,而汉语中则有着诸多的个体量词表达方式;两种语言均借助于名量词和动量词进行数量表达,而且名量词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均高于动量词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8.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也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有民族特色的词类,量词一般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其中名量词的情况尤为复杂,这也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从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出发,找出出现偏误的原因及规律,可以为维吾尔族学生汉语的学习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为:1.名量词所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A类),大多位于名词之类的词语之前,一般充当定语;2.由动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B类),大多位于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充当补语,在其前,多充当状语;3.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C类),只出现在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量词研究是量词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然而近年来开始出现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就动量词的分类、动量词语义、语法功能研究、动量词的共时与历时研究,以及“同形动量词”的属性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而勾勒出动量词研究逐步深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共有量词37个,其中名量词35个,动量词2个,此时动量词还未能完全摆脱其动词的本质,还处于萌芽状态,但量词系统已逐渐趋于完备。数量表示法共计2104例,其中表物量2097例,表动量7例,使用量词1747例。占83%。说明量词已经成为稳固的语言成份。“数·量·名”这种最成熟的数量表示形式只有7例,仅占0.3%,反映出此时的数量表示法还处于未完全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动量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汉语中没有动量词,表动作的量,通常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表示今天“数量+动”形式的是“数+动”形式。动量词产生于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时期,稳固于元、明、清时期。动量词的产生对汉语史是一件大事,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一个2.3亿字的历时语料库为平台,结合统计与词嵌入算法,定量考察近代汉语中13个动量词与动词的组合状况。以宏观视野,展现并解释近代汉语动量词的概貌与特征,服务于汉语史研究与量词教学。首先,综合统计与规则的方法,完成动量词自动识别、自动分词、动量词搭配的动词自动识别等预处理工作。其次,分时段测查各动量格式、各动量词的频率,发现动量词在文言、白话语体中的词频差异悬殊。最后,依照《同义词词林》的语义类体系,考察动量词所修饰的动词的优势和劣势语义类别,发现动词语义类与动词是否受动量词修饰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强制的、概率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与语言发展的类推作用有关;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主要与同义词之间的互相竞争有关;社会时代是促进各组合形式发展或消亡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量词丰富,是汉语及汉藏语系诸语言的一大特点。简帛文献的出土问世,特别是大量遣策、文书和医书等口语性文献的出土,为汉语量词史研究提供了空前良好的条件。量词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尽量弄清楚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间。这既是量词史研究的需要,也是词汇史研究的需要。弄清楚了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代问题,也就弄清楚了每一个量词的来源。因此,在简帛量词中最有价值的是"新兴量词",即在这一时代新产生的量词。目前已公布的78批简帛文献中量词凡188个,近40%改写了以前从传世文献量词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最具价值的新兴量词55个,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极富真实性的崭新材料。其中,14个量词是传世文献研究所未知的新成员,5个量词是新兴用法,更新了我们对汉语史上量词数量的认识:36个量词是目前所见最早用例,对探讨其语源及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均具有重要意义。简帛量词无论是在量词断代史的研究上,还是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上都具有重要价值。简帛量词的探讨也启示我们,应当充分重视简帛文献的语言研究,尤其是其中口语性文献、应用性文献的研究,方利于汉语词汇史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量词产生时间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动量词产生和发展的历时过程表明,动量词作为一个词类系统,其产生并不是"齐步走式"的同时出现的,动量词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典型与非典型的差别。真正意义上的动量词在汉代就已经产生,包括动量词"过"。动量词的产生有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动因,即表义的模糊性和汉语语法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综观汉语量词研究的历史,汉语量词的系统研究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以语义为取向的量词类别研究:二是以关系为取向的量词选择研究;三是以解释为取向的量词认知研究。对这三次方法论的变革进行述略和评价,可以勾勒出汉语量词研究演变的轨迹,从而促进汉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敦煌医籍尤其是医方类卷子涉及的量词颇多,且部分卷子不见于传世古籍,作为研究量词的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与传世文献相比,其中的量词用例更能保存该时代的原貌,为研究五代以前的量词修正旧说、确立新说也提供了可能。敦煌医籍中不乏未见于同时代文献中的量词,或已见于同时代文献但用法不同的量词。因而研究敦煌医籍中的量词,无论是对于单个量词史的研究,还是对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和动作单位的词.布依语的量词非常丰富,分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其中名量词又可以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不定量词、度量衡量词等小类.布依语由于受汉语的影响,量词在使用时与汉语有很多共同点,但亦有许多不同点,体现了布依语量词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指出布依语量词和汉语量词使用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个体量词更是汉语学习的一大难点,本研究从已有的量词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出发,总结出汉语学习者个体量词加工的三种模式:双系统加工、名词主导的双向选择组合加工、语块加工,而这三种模式难以准确解释汉语学习者量词习得过程.根据二语学习和教学的特点,本文提出二语学习者个体量词习得是名词特征附着于量词之上的过程.基于此,本研究还指出汉语个体量词教学要根据不同量词的特点,帮助学习者建立量词习得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