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知识的创新有赖于学术自由,因此,必须创造学术自由的条件,以实现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知识管理的界定及逻辑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知识与人的有效行为出发 ,对知识管理进行界定 ,其目的是在知识与人的有效行为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正反馈关系 ,以便更大限度的实现知识价值 ,发现与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与狩猎、采集社会相联系的愚昧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农业和工业社会相联系的文明规范的生活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生活方式自由的本质。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 ,为生活方式自由本质的回归既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本质及其复归的分析 ,对与知识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者是主导性主体,决定着学生管理的根本方向;大学生及其组织是受动性主体,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和依存性。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实现学生个体成功社会化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直面当前自主管理过程中大学生群体的依赖性和大学生组织的依存性,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在学生组织的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上适度放权,在学生群体自主意识上加强培育和引导。通过积极吸纳大学生及其组织广泛参与学校多方面的管理,构建既有利于大学生自主管理,又有利于高校整体发展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由刑执行系统的结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自由刑执行的特定功能与目的。我国自由刑执行制度存在结构性缺陷,应当进行整体调整,促进监禁刑与社区矫正一体化改革;推进犯罪非刑罚化,实现非刑罚方法与自由刑执行协调运行,培养自由刑执行社会化的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6.
崔清田 《中州学刊》2003,(2):125-128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社会物质基础,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这三个发展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人类解放的实现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源于智能的驱动——灵感、直觉和想象,研究三者的形成与表现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应当从逻辑思维训练、知识与信息补充、创造意识激发、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融合、实践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使学生学会和谐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综观当代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其缺陷常体现为“人文知识贫乏,学习目的功利趋动明显;人文价值残缺,缺乏整体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同情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感情冷漠,无责任心,举止失范。”文章认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校关键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二要科学设置好相关的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社会有机体理论出发揭示社会发展是各种要素交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阐述社会发展是人类全面生产构成的系统整体,从主客体相统一的高度论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内在的统一整体,不仅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应以人为本,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坚持整体推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凌晨光 《文史哲》2001,(5):33-37
文学活动是作者 -文本 -读者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在这一交流活动中 ,文学批评所重点关注的是文本意义的存在与实现问题。文学交流可以用一种交流构成图式来解释 ,它是由作者、读者、语境、文本、联系、代码六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文学交流的动态过程中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居于首要地位而为批评所重点关注 ,从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流派 ,当某一派别的批评将文学意义的实现与文学交流六因素中的某一方面联系起来时 ,此种批评对文学交流整体的特殊作用也就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2.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3,(2):132-134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浅论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  曾立荣  黄有梅 《兰州学刊》2004,46(2):198-200
网络作为高科技产物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知识和文化水平 ,拓宽了大学生的生活领域 ,为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 ,在给大学生提供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 ,也导致了大学生主体性尤其是道德主体性的失落 ,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因此 ,从网络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有助于我们制定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弘扬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葛荃 《中州学刊》2003,(2):130-132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郭桥 《中州学刊》2003,(2):136-138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生活世界探究"自由何以可能"的现实路径,即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及价值归宿点,以思想解放为重要前提,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自由为现实前提,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根本动力,以消灭现实世界的"一切关系"为具体路径,从而实现自由,这是马克思自由观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由此实现了自由观上运思方式及问题域的历史性转向与批判性超越,进而彰显出其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及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是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自由与必然问题以及大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问题。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出发,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强学校制度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由,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9.
欧肯阐释的理想经济秩序模式,体现了对制约和影响经济行为者的规则性质的思考,为经济问题的分析增加了一种"宪政"维度,业已触及立宪选择的本质范畴。利己和利他的经济人假设是欧肯进行宪政经济分析所必要的逻辑前提。将实现个人主义运用到经济秩序上,并体现"自由的经济宪政的构想和对权力分析的方法"是欧肯的秩序经济著作的核心。欧肯力图在自由中建立宪政,设想在以自由原则为核心的宪政基础上建立合理秩序——竞争秩序。无论是私人权力还是国家强制权力的垄断统治及其交织更迭,都足以抑制竞争。对两种权力意识反竞争本质的根源性认识,不应拘囿于经济领域本身,而是应该深入到宪政制度构建的层面。欧肯主张建立和维持一种完全竞争下的经济秩序,以求化解权力冲突、协调社会矛盾、实现稳定均衡。国家主导的竞争秩序、理性原则导向的宪政选择、整体关联的竞争秩序原则以及多维结构的竞争秩序政策塑造,实际上嵌入并确立了欧肯宪政经济思想的衍生逻辑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大学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以及价值观等大学发展基本思路的整体概括,它指导着大学的远景规划和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大学办学理念存在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大学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引导社会发展的使命的实现。大学应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准确定位,构建全人教育、学术自由、引导社会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