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特教学生由于情况特殊,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特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以情激学  相似文献   

2.
对于每一个或具有宗教,或具有政治,再或具有学术信仰的人来说,他的心中都会有一片圣地。犹太教徒有他们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有他们的麦加;革命者有红场或是延安;而对以社会学为事业的人来说,他心中的圣地就是芝加哥。芝加哥之所  相似文献   

3.
陈悦 《现代交际》2011,(8):88-88
专利权是发明创造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特定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专利权行政保护概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的专利权行政保护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东方 《现代交际》2002,(3):18-19
读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看一部好的电视剧,最感人、最吸引人的往往是细节。而在人与人相处的行为艺术里,细节也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给人的印象好坏,甚至一个人的机遇或命运,都与他的行为细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本《国家地理》杂志,可以丰富人的视野,给人翱翔天地的感觉。而一本世界或中国的地图,或仅仅只是一本中学地理教课书也同样可以给人以启迪,享受学习与思考的乐趣。地理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有交叉,学习地理知识,能让人们更了解人类的家园,按自然规律办事,对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相似文献   

7.
成献 《职业》2009,(8):58-59
也许你也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主体墙,或看上去了无生趣的墙纸——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住所都充满无限想象,或如童话般梦幻,或豪华舒适无比,除了满足日常所需的功能要求,更多的人希望眼睛所及的空间可以带来视觉的美感和享受。鉴于此,一位叫李笠的女孩成功推出墙体彩绘——人们对视觉生活越是讲究,她的生意越是红火!  相似文献   

8.
何必要相同     
当与他人交流时,别人不认同你的观点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心里会不会感觉不舒服,然后选择沉默或与对方展开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辩?渴望被理解、支持和肯定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当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便会本能地启动自我防卫机制,采用逃避或对抗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在存有分歧的交流中,沉默或争辩其实就是处理差异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而对一名社工来说,当遇到与你的观点不同、持非主流观点的服务对象时,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周文轩 《老年世界》2008,(19):30-30
一、活动养身:生命在于运动。人到老年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或郊游览胜,或爬山登高,或练拳做操,或散步慢跑,或打球舞剑,或游泳垂钓等,既能使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防病于未然,又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0.
啤酒无论是在宴会上或家庭餐桌上都不失为一种佳饮。尽管喝啤酒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人们对它的认识未必全面,往往会走入以下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单传秘方     
黄定聪 《老年人》2007,(11):27-27
我国的一些民间秘方,在传承上颇有讲究:或传男不传女,或传女不传男,而且只传给身边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我也曾接受过一个单传秘方,那是我在贵州当兵时一位老大妈传给我的。  相似文献   

12.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或早或晚会遇上一段黯淡时光,而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社会。  相似文献   

13.
13与社交     
说来有趣, 13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数字,在西方却是个大忌。人们不愿意说“ 13”,连住址的门牌号、楼层,甚至运动员的号码都回避这个数字。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这种特殊的禁忌心理的形成,都是和它在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一定的实际内容或传说联系着的。就像中国人对“ 73”和“ 84”忌讳的原因一样,西方人忌说“ 13”也是基于一些神话和传说。据北欧神话,在天国款待阵亡将士英灵的一次宴会上本来有 12个人在座,席间突然闯入了凶神罗基,凑成了 13人。结果最高之神奥丁之子和光神鲍尔德不幸罹难。从此,众天…  相似文献   

14.
颖子 《老人世界》2014,(12):43-43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的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对张思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且引用了汉代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充分肯定了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重于泰山”。于是,“重于泰山”这个千古名句,更为全国人民所熟知和念诵。便也有不少人这样问:泰山到底有多重呢?  相似文献   

15.
陈田立 《职业》2013,(10):44-45
职场人都面临过跳槽这一问题,有些企业或行业不喜欢跳槽过多的人,因为这意味着对企业缺少忠诚度;而有一些企业或行业却恰恰喜欢有较多跳槽经历的人,企业认为他们经历得多、见多识广,更具有丰富的经验。有价值的跳槽有助于人才的增值,这就好似资本一样,只有当流动起来的时候才会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跳槽,而应该拒绝没有价值的跳槽。  相似文献   

16.
动物形象是卡夫卡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选取动物或类似动物的艺术形象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或是重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人的生活具有一种非人化的体验和感悟。正因为他此种非凡的生活体验,致使他选取动物形象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笔下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他对人的存在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7.
牧鸣 《老年世界》2006,(1):18-18
对大部分人来说,不论是出于自愿或被迫,退休这一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时间要比预想的早得多。  相似文献   

18.
曾舞·浪漫红尘中从小处雅起对多数人来讲,缺少名牌衣衫或超级化妆品的烦恼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真正的难题是,如何才能让一片雅意在眉宇之间缓缓扩散开来。雅象林间小溪畔弥漫的空气,清新、甜美,但让人犯傻的是,她无色无臭无形,任何捉住她的企图都会被她盈盈一转身一...  相似文献   

19.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一个下午,一人自在。在网络通讯、电子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点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到打折图书,动动手指就可以用手机或电子阅读器浏览电子书,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人具有强烈的与人结合的愿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以色列犹太人在四十岁之前至少结过一次婚。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以色列人着迷孩子。对所有以色列人来说,生命是脆弱的,这片土地上永远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里娜的丈夫在承认他渴望孩子时流露出他的脆弱:“我可能在战争或恐怖事件中死去。我想留下个孩子,身后有我的一点儿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