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逸锦:徽州人的馃与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徽州人的饼,一般情况下是称中间不带馅的、用锅“贴”出来或用油“煎”出来的“实心”饼,如煎饼、“发糕饼”等。徽州人也把它们称为“瞎馃”;而徽州人称的馃,通常是指那些中间装有馅的饼,如韭菜馃、苋菜馃、南瓜馃、萝卜丝馃、豆皇馃、糯米馃……偶尔也有些实心的饼,比如逢年过节做的上蒸笼蒸出来的白米馃、寿桃馃等。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徽州“馃”的品种要比“饼”的品种多得多。  相似文献   

2.
三、“瘪菩萨”分段解读传统徽州的迎神赛会,名目繁多,举办频仍,但这仍以在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传统节令时日举办得最为兴盛;其中又以腊月至清明的一段时日里,因伴随隆重的宗调会祭、年终谢神、春析社庆等活动而更见规范,也更具规模。因此,尤其在这一期间,社屋的存在意义即被充分展现,其潜在功能也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徽州民间概称神为菩萨,故徽州的迎神赛会,竟也一概呼之为“嘻菩萨”。“嬉菩萨”具有浓烈的喜庆气氛。它一般都是以族为单位来承办,都各有例定的时日天数,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但这一过…  相似文献   

3.
徽州人的中秋节,虽然已渐渐淡出入们的脑海,但这些微州文化的记忆却更加显现了它的珍贵。徽州人的中秋节,满盛着秋的丰收,洋溢着秋的欢乐。在古徽州,中秋之日,和中华民族大多数地域一样,也都要饮酒赏月,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庆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然而徽州各县也还有一些自身特色的庆中秋习俗。歙县农历中秋,差不多家家要做甜酒酿,  相似文献   

4.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5):45-45
2009年4月24—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视察古徽州的黄山市,对黄山文化旅游和徽州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要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黄山要保护文化资源,挖掘徽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品。黄山属于自然景观,是中国第一名山、名景,要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要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黄山旅游发展要彰显特色,这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包括饮食文化,旅游产品都要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春节第一餐     
由于民族众多,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多姿多彩,各地春节食俗也是异彩纷呈。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四川、重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广西一带有的过年要吃甜食,象征甜甜蜜蜜。 壮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吃白斩鸡、酿豆腐、油堆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正式设立,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意义非同凡响。保护实验区设立了,不只是挂牌而已,接下来有许多切实而宏大的事情要做。对此,方利山教授奔走呼吁在先,出谋划策继之;其热爱徽州文化的道义之心跃然纸上。本刊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此列,共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大计。  相似文献   

7.
饺子馅里如有菜汁,则不便于包做饺子,于是人们习惯把水分较多的蔬菜挤除汁水后再拌馅。这样做,既麻烦,又费菜,而且还使很多营养成分丢失。  相似文献   

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9):26-26
2007年8月17日至18日,回良玉副总理一行专程赴徽州婺源,考察了徽州古村落江湾、汪口等地和婺源县博物馆,回良玉副总理在谈到徽州文化保护时说: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集聚地之一。要重点抓住三特,印突出特色,做出特色和打好特字牌。要突出抓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发展层次,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婺源特有的山水文化品牌。要通过立法,严格保护古居民、古村落,并严格审批新建设项目,形成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9.
徽州方言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唯此,它才能经千年,转万里,而仍能自成一统,在语音和词汇上保持着它特有的风格和韵味。历史上一代代出外闯世界的徽州人,或是从商,或是行医,或是求学,或是文场弄墨,或是宦海沉浮,其足迹所到之处。一般都能以徽州方言为纽带.结成徽州人的社交圈子、会馆、商号、作坊、家庭,这都是徽州人最容易也最善于构筑的方言领地,一个在外漂泊的徽州人,只要一进入这样的领地,顿时就有归乡的感觉:纯正的方言。纯正的家乡茶和家乡菜,脱口而出的家乡话题……  相似文献   

10.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遗产项目之扩展,能使徽州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从而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徽州水碓     
菲元:说到徽州独特的乡村风情风貌,上了年纪的徽州人都存有水口边、河湾处、古树下各种类型“徽州水碓”的美好记忆。在“电”向徽州山乡覆盖之前,“徽州水碓”可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许多徽州乡村,徽州水碓、水磨、水碾,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加工场,“徽州水碓”日夜运转不息,记载着千百年来历代徽州先民巧妙利用水利为民造福的聪明智慧,也记载着徽州乡民收获的艰辛和喜悦。  相似文献   

12.
200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来黄山视察,对徽州文化深感兴趣,曾用C、B、M、E、A分别作为其中的文化、商贸、医学、教育、建筑5个方面代称。他对博大精深的徽州历史文化赞叹不已.指示要打好徽州文化品牌,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所说的“歙县会馆”,是指明、清时期建在北京的歙县会馆,而同时期歙县也在武汉、扬州等好多地方都建有会馆,则男当别论;我们之所以要在诸多会馆中,特别对“歙县会馆”加以专论,不仅是因为歙县是古徽州的第~大县、是古徽州府衙的所在地,而且更因为“歙县会馆”最具徽州会馆文化特色、已经成为中国会馆文化研究界公认的“标本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4):57-57
省社科联程必定研究员发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徽州文化的研究》文章(安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提出:要科学地提炼徽州文化的基本价值,对徽州文化的精华和局限性要有全面的准确的认识;要推进徽州文化的发展,增强徽州文化的时代性;要推进徽州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涵十分丰富.特色鲜明,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徽州文化以其全面性、系统性、辉煌性和典型性.被誉为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从而具有了典型代表和标本的价值和地位。徽州文化是徽州本地和徽州人在外地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在和《徽州女人》电视剧编导金继武教授讨论“徽州女人”话题的时侯,我们都认为,“徽州女人”的确是徽州文化中一个最有文化内涵、最具震撼魅力、最引世人瞩目的好题目.但是如果隔雾看花、以点概面、浅尝辄止、入焉不深。就会浪费或糟踏这么一个好题目。说“徽州女人”,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探究。都少不了对历史上徽州女人丰富生动史料的尽可能多的了解和认识。少不了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徽州女人”种种表现的科学评判。在封建宗族社会,男尊女卑,“徽州女人”的史实记述。相对不多;对有关徽州女人的各种复杂现象。人们也品评不一.这就更增加了认识“徽州女人”的难度。多年来关心“徽州女人”的话题.在韩再芬、刘晓庆、归亚蕾等名人先后鲜明演绎“徽州女人”,世人一步步走近“徽州女人”的时候。特不揣浅陋。说说“徽州女人”五大特色,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黄山市有新安江、练江、渐江、横江、率水、丰乐河、阊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古徽商大部分都是从水路走出去的,就因为古时水路的便捷,才造就了沿岸灿烂的徽州文化。我爷爷和世世辈辈祖辈们都是从万安古镇坐船到杭州、苏州、扬州的。解放后以陆路交通为主,才使得沿江两岸众多古村落没有被破坏,我们应该沿续并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当前徽商在全球有知名度,我们可以重点开发水上“徽商”路线游。古徽州沿江两岸那一幢幢徽派建筑加上两岸的自然美景,这是一条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9.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6):21-21
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国家有难时大义凛然、慷慨奉献、积极赈灾的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着当代徽州人,5.12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之时,故园徽州网等广大徽州文化研究者、爱好者自发组织捐款活动、撰写文章,参加网上公祭,用各种方式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承传和弘扬忠心报国、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徽州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0.
包饺子省力法饺子深受中国人喜爱,但是饺子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下面介绍两个小诀窍,可以让你包饺子省时、省力。一是和的面要“醒”好,这样才好擀皮、好包,而且不破。二是调馅时,如全用肉馅,要注意往肉馅里“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