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意象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核心.主体情感在客观化、物化而形成审美意象的过程中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感发,一是经过反省,由此形成直接式审美意象和反省式审美意象.直接式审美意象是主体预先蕴藉而未发的情感与自然物象即兴触发的结晶,其中没有理智和逻辑的营构,主体情感也随着自然物象的变动而发生改变,具有流动性;反省式审美意象是主体经过内心情感的反省之后而形成,并不直接表现情感的本性,而以情感的趋向(理)对之加以引导和规范,情以理而彰显悠远,理以情而超然圆润.其中,根据情感反省方式的不同,反省式审美意象又可分为情景合一型审美意象和情景统一型审美意象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尤金.奥尼尔戏剧的象征意象进行了透视与剖析,探讨了奥尼尔戏剧意象营构的四种主要方式:主导意象、重复意象、伴随与并置意象和各种意象的典型例证,阐述了奥尼尔戏剧意象所具有的多元性、整体性及内驱性等审美特征,旨在探索奥尼尔戏剧意象的独特性和功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3.
古代文学文本中借助大量意象的组合来造境抒情,其中亭意象是意象群落中审美意蕴较为丰富的一种。亭意象的审美意蕴可以在造型、色彩、景观和意境方面体现出来。通过对古代文学文本中亭意象审美意蕴的研究,可以从中体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和精髓。  相似文献   

4.
意境与意象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两个传统的审美概念。现、当代的文艺理论著作中,“意境”运用得比较多,受到重视,而“意象”一词因“形象”一词运用得广泛,长期来反被掩盖了。直到西方现代文论近几年来较多地被介绍过来,其中有一个二十世纪初叶欧美的“意象派”(Imagism),声称他们创作的宗旨就是受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启迪而形成的,于是“意象”说才又在自己的故乡热闹起来。由于我们过去对“意象”说缺乏系统的研究,不少理论文章运用这一审美概念时,往往与“形象”、“意境”发生概念的混乱。对于意象与形象,从最初出现的同、异,到存在于不同的审美观照,以至表现出不同的外相内性,我在《意象、形象比较说》一文中已加以梳理和初步界定。现在,我想对于“意境”与“意象”也做一点同样的工作,探讨一下“意境”与“意象”的源流异同,论证不能用西方的“意象”说来否定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的“意境”论;“意境”与“意象”作为两个生命力很强的审美概念,在当代文艺创作与鉴赏的审美活动中,还能够继续发挥既有区别又协调一致的“共时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秋作为一个以“月”为核心意象的节日,在宋词中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秋之中、月之中的和谐对称之美;“月”意象的独特审美;“无月之中秋”的审美;“嫦娥”与“桂花”的意象审美.而这些审美特征又带来了特有的表达效果,具有特殊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意象变异是对意象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作家作为个体存在和其社会属性之间复杂情感体验的产物。意象变异丰富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增强了小说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审美意象是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它强调在心灵的生命体验中,熔铸成心与物、情与景妙合无垠的诗歌境界.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美学家,在<四溟诗话>中阐述了诗歌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结构、审美意象的特性等,为中国古典诗歌审美意象论作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梦意象,在诸多与梦相关的研究成果中,往往忽视了梦意象的美学因素。事实上,当梦从个人行为转化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也就是经典的梦意象的时候,它往往记忆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发展流变,成为审美风尚及审美心理的承载物。无论是从“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还是美学大家康德的意义上看,梦意象都能够成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梦意象与美学在学理上的亲和性使得从美学角度对梦意象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文艺美学认为,“审美物象是艺术形象的形式,审美意象则是艺术形象的内容。艺术形象就是表现、传达了审美意象的审美物象;就是物化、固定于审美物象的审美意象。”①深入释读和仔细研究鲁迅的小说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其艺术构制均具有审美意象跨文本互补、对接的特征:即两个(或多个)不同小说文本之间,其不同审美物象所承载的审美意象,跨越了文本的限定,具有着前后互补和相互渗透的艺术现象(有人称之为“互文现象”)。概括而言,这一艺术现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文本中,具体表现在主体形象悲剧命运的跨文本互补、生活内容与生存境况的…  相似文献   

10.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词中运用了大量雨意象,这些雨意象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意义。情感内涵主要有两种:喜雨和苦雨,分别表现了作者轻松、愉悦和惆怅、苦闷的心情。东坡词中的雨意象可分为描述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具有烘托和造境的审美意义;象征性意象具有隐喻和象征的美学意义。东坡词中雨意象的审美意蕴深厚,是他词创作具有重大成就的具体例证和体现。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基础是意义的把握,但长期以来,人们在译论对意象与意境翻译的讨论中,对其意义生成过程的关注不够,因而对翻译审美转换难以作出较为深刻的理论描述。以罗伯特.勃朗宁的诗MeetingatNight为例,具体分析诗中意象、意境的审美意义的生成过程,结合试译探讨,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意象与意境在翻译审美转换中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2.
审美活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是被动的接受审美客体而是两者的交融、契合的过程。审美主体通过感受、选择、抽象和创造使现实客体成为审美的,而形成了与客观世界不同的感悟——审美变形。审美变形是审美活动过程中生成审美意象的一种美感经验方式,以自身审美经验,形成一个主客体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13.
金丹元  高婷婷 《社会科学》2006,(10):148-154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审美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也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在探求中,建立起一条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审美道路。在“众声喧哗”、“多元并生”的后语境中、有人认为“意象”已经淡出,甚至已被彻底消解。但事实上,“意象”仍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以与时俱进的崭新姿态参与着新时代的审美改造,并不断显示其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蓬勃的艺术生机。  相似文献   

14.
周计武 《江海学刊》2024,(1):232-239+256
作为人文景观,长江是以审美的方式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经验之中的。文人士子的审美感兴与艺术表达赋予万里长江以集体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诗意的文化想象,使长江升华为母亲河的原型意象。作为原型意象,长江与黄河一样,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水意象,而是家园、祖国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象征,蕴含了文化共同体的情怀、记忆和想象。长江是诗意的。诗意长江是一种审美的表意体系,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文化写照。它不仅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山水意象抒情写意,而且善于造境,以形神兼备的整体性和超越性,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考察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可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一系列特定的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唐诗众多的意象中,有一类在描写太行基础上形成的太行意象。意象的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太行意象的审美核心特征为"难",其核心特征的形成原因不仅包括太行山物象特征的险峻,也因为太行山地区特殊的历史积淀,以及渗透于其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源于<易>的意象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式的感悟性体会与象征性表述的文化心理活动.它开启了中国诗性化思维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创造中,这种思维方式化为诗之兴象的艺术思维方式.由此思维方式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系列经典的艺术意象.艺术意象呈现了象喻性文本的审美特征,并使此种类型的文本成为一种见仁见智的文本.也使其阐释的多元性成为一种合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审美意象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意象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中西方美学家们都非常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对审美意象研究的不同侧面,出现了一些相异的地方,但也表现出其共同性,这主要集中在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与形式的研究。从美学的角度看,即如何理解“审美意象”的性质和特征问题。对此,中西方美学研究者们虽然在表述上有差异,但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巴蜀文学审美思想极为注重内心体验,强调于空明澄澈的审美心境中营构审美意象,在一种永恒超远的时空结构中"苞括宇宙","总揽人物",以穷极宇宙的微旨.正是这种虚静空灵的审美态势,使巴蜀文人在审美创作构思方面形成"架虚行危"、凌虚翱翔的极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想象活动方式,并突出地呈现出一种奇特虚幻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孔令环 《中州学刊》2005,(5):217-221
许地山是一位很特别的作家,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戛戛独造之感,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他对意象的别具匠心的选择与营造.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按取材的不同,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象、宗教意象等.他在意象的选择上对传统文学意象多有借鉴,又并非一味的因袭,许多意象具有现代性和个人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