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隆重纪念红四方面军入川暨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60周年的金秋十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和中共达县地委联合举办的“川陕老区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于1992年10月11日至13日在四川省达县地区召开。来自省内外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论文60余篇。现就研讨会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川陕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作用和现状与会者认为,川陕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二苏大”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  相似文献   

2.
达县地区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当年毛泽东同志评价为中华全国第二个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被习惯称为“大巴山老区”。如何使这块有3.1万平方公里、居住着1,000万人口,至今还比较贫穷的地方尽快富起来,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指导,加快老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那么,老区建设怎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发展理论,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改革、探索和进行建设呢?本文结合达县地区的实际,谈  相似文献   

3.
川陕两省的史学工作者自去年五月开展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以来,在有关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帮助下,取得了初步的可喜的成果: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编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上下册,上册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选辑》,已印成内部资料;编选了《川陕苏区红色歌谣选》,准备出版;《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篇》也正在积极编写中。我们深信,只要继续努力,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必将使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本来面目,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这既可用来纪念为创建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表示后来者对他们的英雄业绩永志不忘,又可以其成功经验,激励我们为祖国四化的宏伟事业而奋勇前进,并以其失败的教训告诫后人,勿再重犯。总之,意义是甚为重大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在四川巴中县城举行。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川陕党组织的广大党员、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川陕革命根据地就扩大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解放了五百多万人民,红四方面军也由入川时的一万六千多人发展到十四万多人。这在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但是,过去由于林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中国革命胜利的丰碑。四川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和牺牲。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其中心区域在我省巴中、广元、达州,极盛时期面积达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主力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多人.  相似文献   

6.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1932年底到1933年春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边区群众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有地理上、富源上、战略上和社会条件上的许多优势,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区经济文化开发首次研讨会”由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山西等6省社科联共同发起,于6月16日至21日在南昌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上述发布单位外,还有湖北、浙江、河北、云南、内蒙古等省社科联的代表,有来自井岗山、瑞金、宁都、兴国、川陕、陕甘宁、太行山、大别山等23个革命老区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和其他省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会议收到  相似文献   

8.
旷继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先后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总指挥、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中共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他对组建红六军、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开创和巩固湘鄂西、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  相似文献   

9.
我原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转入川陕边境后,党中央派我到川陕苏区工作。一九三三年二月三日,我从上海出发,经过西安、汉中等地,于三月十八日到达通江,前往南江的河口红四方面军总部前方指挥部报到。在前方指挥部,我把上海带来的文件交付清楚,立即奉命去陕南任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并率领游击从配合红军主力,在陕南进行游击战争。同年五月,我军在空山坝大捷,歼灭了军阀田颂尧的主力后,我又奉命调回党的川挟省委宣传部,任宣传部长。川陕革命根据地是随着军事斗争的发  相似文献   

10.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其存在离不开苏区农业的良好发展。川陕苏区建立后,在苏维埃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川陕苏区的农业生产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1935年4月,红军撤出苏区后,国民党反动派苏区整个农村暗无天日,农民彻底破产,农业重新陷入危机,因此,后来出现了1936年的大饥荒。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春,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发动“川陕会剿”,围歼红四方面军于川陕根据地内的妄想,牵制了四川军阀的部分实力,策应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运动穿插,向金沙江挺进。渡江战役的胜利,表明了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在毛泽东同志军事思想指导下,英勇顽强,坚决奋战,对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体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支援红军,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对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由红二、六军团建立起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处于低潮,红军突围长征的生死关头发展起来的一块新苏区。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与川陕根据地相呼应,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从敌人的侧后方威胁其反动统治,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本文根据史实,论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准备时期、初创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直至战略转移放弃这块苏区的两年多的历史过程。一、准备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推行了一条极“左”的机会主义路线,杀害了一大批红军指挥员和地方干部,尤其是杀害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使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川陕两个根据地遭到了重大损失。张国焘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叛徒、特务,一九三一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被王明派到鄂豫皖根据地“改造”党,“改造”红军,推行所谓的“新路线”。张国焘到了鄂豫皖根据地后,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的成绩,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对这个根据地的领导干部大加责难,借此进行改组,篡夺了领导大权。继而,张国焘便在根据地内部夸大敌情,进行“肃反”,大肆陷害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第一个被杀害的是“黄埔军校”毕业的红一军军长许继慎。许继慎同志一九二四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任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湖北一直是全国老区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71个县(市)中,土地革命时期全部、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66个。抗日战争时期,大部或一部分地区定为老区的县(市)有45个。土地革命时期,湖北曾是鄂豫皖、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和鄂豫陕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又是鄂豫皖湘赣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在党领导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革命红旗始终飘扬在荆楚大地上。湖北老区为党领导的人民武  相似文献   

15.
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重视群众在政治、经济、情感、文化等不同层次需求,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川陕革命根据地迅速建立和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九三二年七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攻。由于张国焘“左”倾机会主义“偏师”之说的干扰,红四方面军被迫于十月初放弃鄂豫皖根据地,挥师西指,进军四川。从红军入川到统辖九县一市的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历时仅三月。从红军入川到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建立纵横四五百里,面积四万二千余平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的根据地,红军由一万余人发展到八万余人,为时也只有十个月多一点。这在土地革命战争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很显然,川陕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建立,无疑是因为具备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所总结的五个  相似文献   

17.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委党史办、嘉应大学以及广东省部分地区、县、市党史办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根据地学术研讨会,于7月28日至80日在嘉应大学举行。来自北京、湖北、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学者共107人,提交论文83篇。与会代麦就下列议题展开了讨论: 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代表们认为,评估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与当时的条件和国内形势联系起来考察。具体地说,根据地的创立正处于党的幼年  相似文献   

18.
一、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1、加快老区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激起老区人民的革命热情,进一步增强党的4$力和战斗力。在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受党中央的委派,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瞩目的十大块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根据地区域包括东兰、巴马、凤山、都安、大化、天峨、马山、田东、田阳、百色、平果、凌云…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省教育学会在江都县城召开了江苏省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经验座谈会。到会的同志多数是战争年代的老区教育工作者,共39人。会上大家回忆了原苏中、盐阜、淮海等革命根据地教育革命斗争的情况,交流了各市近年米调查、搜集、整理、编写老区教育史料的经验体会,并商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区教育史料的搜集、整理,完成我省老区教育大事记和教育史的编写任务。  相似文献   

20.
巴山五月杜鹃红。30日,鄂豫川陕四省十一地市社科联的代表和四川省社联、达县地委宣传部、地社联以及达县地区九个兄弟县市区委宣传部、社科联的代表30多人,专程来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苏会所在地巴中,热烈祝贺巴中县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