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齐齐哈尔市蕴含着丰富的草甸、草原及沼泽植被资源,为壁画的创作提供条件。草材料的质感和肌理等为壁画提供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视觉语言。通过对草材料的处理加工并通过严谨的传统工艺可以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壁画创作。  相似文献   

2.
新津观音寺壁画设色庄重典雅、富丽堂皇,其赋色特征主要体现在色彩的分割与组合作用、色彩的构成与应用、色彩的装饰性特征以及红黑金三色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它沿袭了传统绘画的赋色方式并将其融汇贯通,在材料的选用、绘画的技法以及制作的工艺方面大胆创新自成体系,不仅吸收了四川地区唐宋绘画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同时还展现了明代壁画的艺术面貌。新津观音寺壁画的赋色综合了四川地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艺术等多方面因素,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是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4.
岩彩艺术(或称现代重彩艺术,它在台湾被称为胶彩画,在日本被冠以日本画,在朝鲜则被称为朝鲜画),主要指使用东方传统壁画(丝绸之路佛教洞窟的岩彩壁画)的技法和岩彩材料,来制作包括架上绘画、壁画和装置等视觉艺术形态,并使用审美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其古典表现的魅力,开拓其适应当代审美领域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同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融入的精华部分而发展形成的当代东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壁画是最具时代和民族审美精神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审美精神是民族的地域、政治和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壁画是地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苏兆伟 《东方论坛》2016,(2):118-121
汉代骏马艺术作品类型主要有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陵墓石刻、青铜制品、玉器制品等材料形式,其图像艺术具有简、整、圆、拙、势的特点。反映了汉代特定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7.
很多现代绘画门类的产生都脱胎干壁画这种最古老的画种。随着题材内容及制作技艺的日臻完善和丰富,它不仅加强了中华民族文花内部的联系,也提供了观照世界思维方式上的联系。通过对传统壁画重彩材料语言和制作工艺的研究,可以发现正是这种材质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中国历史定位中的异质性,以及绘画发展中的局限性。如何去利用这些传统并将其融于现代的生活,使之成为符合时代品味的新传统。这就需要去知其然,更需要去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审美心理由于油画材料的介入,而发生了诸多方面的变化,从关注技艺到关注绘画本身;从男性主导的审美意旨到女性趣味的渐入与渗透;从审美理想的静止、庄严到喧闹、激情,绘画本身也成为了审美心理的一个参照物。  相似文献   

9.
现代陶艺作为时空意象的创作材料,具有质变性、表面处理性等特征.融入公共艺术中的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壁画类、雕塑类、彩绘类、色釉类等4种.  相似文献   

10.
张文瀚2004年就读于中央美院附中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院《冬天的树》在08年中央美院展览"观察与表达"中获二等奖2009年集体创作《大阅兵》获年度中央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奖一等奖2010年《女人体》获壁画系优秀作品奖SHMJ:谈一谈你为什么选择壁画专业?张文瀚:在壁画系我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会对西方的绘画体系和材料体系有...  相似文献   

11.
材料的运用,决定了立体构成作品的表现力和作者的审美品位、审美情趣。而立体构成又是和艺术作品特别是一些建筑、雕塑作品有着紧密关系的一门学科。科学自然形态构成观产生新的设计思想,带来更新更现代的审美品位。增强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更多的空间语言,创造出更为强烈的色彩效果。而立体构成则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其中材料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艺术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美学理论中,身体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和贬低,因为审美经验被看作精神性的认识活动,而身体则被看作物质性存在,因此只能充当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生态美学的产生带来了身体作用的根本性提升,因为对于生态环境的鉴赏不是心灵对事物的认识活动,而是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交流。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身体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物质性存在,而是一种有灵性的物,这种灵化的身体不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和工具,而直接成了审美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从广元剑阁觉苑寺壁画的位置分布、平面构成、色彩配置、整体布局以及审美蕴含入手,分析佛教的经卷故事在转换为壁画创作过程中的布局、分割、转换和衔接,探讨绘画造型、轮廓、边界以及色彩配置等诸要素所隐藏的空间理念和组构特性,论述整体贯通的空间布局中所蕴含的艺术形式及其重要成因,挖掘由色彩褪变所构成的视觉审美所赋予壁画的生命形式及其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论     
艺术是人类感性观念文化创造活动。艺术的基本条件是感性特征、审美态度和特定语境。工艺是艺术的物质性前提.符号是艺术的精神性前提,娱乐是艺术的核心审美观念。除了审美功能,艺术还是广泛的观念文化对象。  相似文献   

15.
数码图形艺术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码图形艺术是技术与美学、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图形艺术不仅具有物质性与时空性方面的独特性,还具有实时、动态、交互和沉浸等艺术特征,以及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特点。数码图形艺术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其自身在创作和审美方式上与传统艺术的巨大差异,开辟了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论服装材料的肌理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材料的肌理美有三个主要特点 :形式美、质地美、联想美。作为现代服装审美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材料表面的天然或人为形成的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对人的审美取向和服装设计有重要作用。在设计中 ,只有使不同的肌理形式与服装的设计风格、人们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的时代特征相统一 ,才能表现和发挥服装材料的肌理美。  相似文献   

17.
数码图形艺术是技术与美学、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图形艺术不仅具有物质性与时空性方面的独特性,还具有实时、动态、交互和沉浸等艺术特征,以及多通道和自主的审美特点。数码图形艺术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其自身在创作和审美方式上与传统艺术的巨大差异,开辟了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8.
敦煌石窟历史悠久,其壁画保存了自北朝至宋元时期大量的服饰图像和资料。因敦煌壁画保存相对完整,成为研究唐代服饰美学的重要资料。以唐代的敦煌壁画作为主要研究材料,从服饰的色彩和形式等方面探析敦煌壁画艺术中唐代服饰美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敦煌壁画的独特赋彩设色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一千余年创造的敦煌壁画艺术,在色彩领域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敦煌壁画的赋彩设色具有宗教感化与象征意象、抒情达意与平面构成意象、多元兼容与装饰意象、雅俗合一与山水意象等独特意象,显示出敦煌壁画艺术赋彩设色的高度艺术审美价值和其独有的瑰丽之美。  相似文献   

20.
蓬溪宝梵寺壁画艺术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巴蜀地区蓬溪宝梵寺壁画造型特征、用线特征、用色特征、技法特征的提炼与分析,探索宝梵寺壁画独特的艺术风貌、地域特色以及象征意义等,挖掘其深层次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