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苻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公元370年灭燕前后,对鲜卑慕容垂、慕容暐和慕容评等王公贵族的重用,给他的政权及其后来实行的许多政策以很大的影响。探讨苻坚重用鲜卑王公贵族之成败得失,有助于加深对前秦政权及其用人原则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绿野仙踪》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一位生卒年月、籍贯皆无可考的作家李百川,“草创”了他的百回小说《绿野仙踪》前二十一回。接着,又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陆续创作,终于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定稿,历时9年。其实正如曹雪芹、吴敬桂两位伟大作家的艺术磨项远非具体年限可以概括的一样,李百)11的创作过程也远非9年这个数字那么简单,这从他的小说自序可以得到证明。在1753年之前酝酿创作的青少年时代,李百川即“爱谈鬼”而“广觅稗官野史”,欲“破空捣虚,作一百鬼记”,但“拆株之才,自知线短”而…  相似文献   

3.
江永是一个著名的古音学家,字慎修,安徽婺源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死于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他写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十三部,这部著作对清代以后研究古韵分部的人很有影响。他对等韵颇有研究,著有《音学辨微》和《四声切韵表》两书,前者是他分析等韵学理和其他音学问题的著作,对四声、平仄、字母、七  相似文献   

4.
折遇兰,字佩湘,号霁山,山西太原市阳曲县人,生于雍正、乾隆两朝之间,卒于乾隆四十七年前后。他主要活动于乾隆中期,先后在甘肃、湖南、广东等地任知县,以善于处理赈济、兵差等头绪多而乱的事件深得上司赞赏,更以善于审理处置多年积案而著称。他常被派往多事之地任知县,但一生未得重用,官职再未得到提拔。《看云山房诗草》是折遇兰的诗集,收有折遇兰各个时期诗作297首。折遇兰的诗歌,描绘了从西北边陲到东南沿海的山川湖海的景物,诗中饱含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  相似文献   

5.
石勒 (公元 2 74~3 3 3年 ) ,是我国西晋后期十六国时后赵的开国皇帝 ,字世龙 ,羯人 ,父祖皆部落小帅。小时候他家境贫寒 ,曾“行贩洛阳” ,为人“力耕”。2 0多岁上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他乘西晋大乱 ,以十八骑起兵 ,并与汲桑等聚众起义 ,后投刘渊为大将 ,重用汉族官员张宾 ,联合汉族的一些统治者 ,发展成为称雄北方的割据势力。在历次争战中 ,他凭着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 ,“发迹河朔 ,席卷兖豫 ,饮马江淮 ,折冲汉沔” ,使“南至盟津 ,西达龙门 ,东至于河 ,北至于塞恒”的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置于其统治之下。公元 3 1 2年建都襄国 (今…  相似文献   

6.
宋湘(1756-1826年),宁焕襄,号芷湾,梅县白渡象湖村人。自幼受庭教,6岁人蒙馆,9岁学文。天赋极高,且又勤奋好学,颇受伯叔师长赞许。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宋湘考中秀才。为求深造,宋湘曾负笈远行,到广州粤秀书院攻读。曾有数年被广东著名学者陈桂森聘为幕客,其问常与著名骚人墨客黎二樵、黄丹书、李遐龄等切磋诗文,学问益精。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秋,宋湘在广东乡试中一举中了解元(即省试第一名)。嘉庆四年(1799年)春,他在考试中连过“会试”和“殿试”两关,考中二甲第十一名进土,被“钦点”为翰林,选庶吉士。是年十月,因父死“丁忧…  相似文献   

7.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隆阜(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人,生于雍正元年十二月己已(即公元一七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一七七七年七月一日),是我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戴震一生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活动,他是清代考据学的皖派代表人物。他的学术特点是不盲目崇古,主张为学有根有据,所谓“实事求是,不偏重一家”。他在训估、声韵、历算、地理沿革、名物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只把这些方面的研究看作是治道明经的手段。他说:“仆自十七岁时有志闻道,谓非求之六经、孔、盖不得,非从…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代前期的贵州各府人口,史籍记载较多。但比较系统的只有康熙《贵州通志》、乾隆《贵州通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分别记载了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贵州各府人口数。  相似文献   

9.
“沃日”是藏语“领地”之意。沃日乡即领地乡.谁人领地?据《金川案》载“沃日亦称鄂克什土司地”,《望番厅志》日:现辖沃日土司一处。该土司之祖。喇嘛巴碧太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投诚。颁给沃日贯顶净慈治国师印信号纸。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土司色达达拉承袭时。换给鄂克什按抚司印信号纸。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因随征金川有功,改称鄂克什安抚司。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金川战事平息后,小金川设美诺直隶厅。鄂克什安抚司仍归杂谷直隶厅统辖。  相似文献   

10.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巴里坤同知、巴里坤理事同知、巴里坤理事通判在清代变化剧烈,昌吉县设置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阜康县和奇台县两县设置于乾隆四十年(1775),宜禾县训导由甘肃灵台县训导裁撤移驻、济木萨巡检设置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之间。奇台通判、东济尔玛台巡检设置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  相似文献   

12.
谷苞 《西域研究》2004,(2):69-73
在清史研究中 ,人们常把康熙与乾隆两朝 ,称为康乾盛世 ,其实在乾隆晚期 ,已经不是什么盛世了。乾隆晚期由于重用大贪污犯和 二十年 ,官吏贪污 ,政治腐败 ,特别是地主阶级长期兼并土地 ,土地占有情况严重集中 ,无地少地的农民生活苦不堪言。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的规模愈来愈大。回族学者马通教授在所著《甘肃回族史》一书中写到 :“如乾隆时期的田赋已为清初的二倍以上。乾隆三十九年 (1 774年 )以来 ,仅甘肃布政史王直望为首 ,涉及道、府、州、县百余名主要官员侵冒赈灾案 ,其脏银达二百八十万两 ,为当时甘肃每年正额赋粮的十倍。正因为昏官…  相似文献   

13.
一、宁夏三百如何实践唯个府志《宁夏府志》(以下简称《府志》)刻印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乾隆年间(1736—1795),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代“盛世”,就宁夏地区来说,这一时期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成书于这时期的《府志》,既保留了以往长期战争的侧影,更纪录了当年本地社会振兴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学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清乾隆3年(公元1783年),卒于嘉庆6年(公元1801年),终年64岁。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是继唐刘知几之后的又一最著名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中身于书香世家。祖父章君信、父章柳均性好读书,尤嗜史学。章学诚在祖父、父亲的熏陶下,幼年时代就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青年时期更是“识趣则不离乎纸笔,性情则近于史学”“。他常在课余取《左传》、《国语》等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近百卷之多。章学诚好学深思,阅读了大量史书,且对其“利病得失,随口能举,举…  相似文献   

15.
前言 有关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差税问题的两个藏文历史档案文献,一个是藏历铁虎年(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在全西藏清查土地、清查差税的清册,简称“铁虎清册,一个是藏历水牛年(公元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钦差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会同达赖喇嘛及济咙呼图克图为解决达赖属民和班禅属民在支应差税方面的争执而作出的决定,简称“水牛年决定”。这两个文件的藏文抄件保存  相似文献   

16.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继承雍正掌握政柄之后,直到嘉庆四年(1796年)正月寿终正寝,操纵清朝统治机器达六十余年之久,是历史上一个颇为著名的皇帝。在他统治时期内,清王朝彻底统一了全国,并且达到了历史上称为“康乾盛世”的顶峰,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空前巩固和发展。同时,也就在他统治的时期内,清王朝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巨大历史转折,乾隆死后仅四十年,中国就被英国侵略者的枪炮砸开了大门,逐步沉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17.
和瑛是历仕乾隆、嘉庆、道光的三朝老臣。长期以来,他的文名被其边疆重臣的身分所掩盖。然而写于乾隆五十一年后的诗集《易简斋诗钞》,却展示了他独特的诗风。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真正做到了“随物赋行”,即按照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把它们的形态、色彩、声音、气韵真实、准确、生动地再现出来,所以他的作品就产生出姿态各异、毫不雷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乾隆防灾救荒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乾隆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二十五岁登极,在位整整六十年。他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开疆拓宇,励精图治,使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造就了有清以来的“康乾盛世”。关于乾隆的历史功绩,史学界曾作了诸多的论述,但对其防治自然灾害及荒政建设方面却很少有人去研究。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农业生产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现实意义。现就乾隆防灾、治灾、救荒等问题试作些论述。 一 乾隆注重防治自然灾害,是与他的“重农”方针分不开的。他登上皇位后,就把“重农”当作“为政之本”。他向大臣们郑重宣布:劝课农业,既是地方督抚第一要政,也是朝廷的最高宗旨。鉴于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影响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威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乾隆曾警告有关官员要重视“防灾”、“备  相似文献   

19.
唐代杰出史学家之一刘知几(后避玄宗隆基偏讳,改以字行,名子玄),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丛亭里人。诞生于公元661年(高宗龙朔元年),逝世于公元721年(玄宗开元九年),到今年,正是他一生一死的1300和1240周年纪念。从他二十岁入仕、授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主簿起,至六十一岁贬死在安州(今湖北安陆县)别驾任所止,经历了高宗、中宗、睿宗、武后、玄宗五朝,其中足有二十年时光是在史馆“掌知国史”(《旧唐书》本传。按公元702年——武后长安二年,知几始“为著作郎,兼修国史。”时年四十二。《新唐  相似文献   

20.
清康熙帝是一位重视科学、重用知识分子的封建君主。他不仅重用国内各民族的知识分子,而且注意收纳外国到中国来的知识分子,发挥他们的专长,为中国工作。康熙深知要使清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必须笼络和重用各族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在巩固封建国家中的作用。因此,他曾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政。康熙很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主要依靠学校,因此他十分注意办好学校教育。他曾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储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