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入手,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进而得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速度、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范围看 ,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阶段不同 ,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但城市化作为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阶段 ,要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必须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一、农村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一国城市化推进当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条件、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禀赋等都是影响农村城市化的因素。但是我们运用抽象法探索世界各国农村城市化推进的轨迹 ,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3.
从空间方向的角度对城市化动力机制进行综合的分类,将其划分为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城市化动力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人口城市化率以及宏观背景,将包头市城市化过程划分为城市化恢复阶段、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负增长阶段、城市化徘徊不前阶段、城市化过渡发展阶段和城市化全面发展阶段;指出包头市城市化动力机制存在着内生动力不足、政府职能错位、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横向动力机制作用力度不够等缺陷;提出加强对多元化动力机制作用的认识、改进与优化城市化动力因子、巩固与发挥水平动力的作用、着力加强"自下而上"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作用、抓机遇促发展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形成机制是推动城市形成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推动机制三大机制。产业的发展是驱使城市化发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规模经济的实现和聚集以及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磁场效应是城市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变迁和比较利益的推动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推动机制。三大机制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5.
江苏新一轮城市化形势分析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城市化矛盾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压力、区域与城乡差异、社会经济矛盾、城市问题等方面。为此,在新一轮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应加强分类指导,采用不同区域发展模式;加强资源集约利用与生态保护,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市场引导城市化进程;统筹内外关系,将外来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从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就业率入手,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与社会阶层差别;在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集聚的同时,重视中心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强调城市化是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作用的辩证统一,是城乡融合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家认为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按照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 ,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时得出一种解释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主要是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在这一方案下 ,现代化与城市化是同一过程。然而 ,当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急进化过程。因此 ,在城市化进程中 ,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 ,有必要针对“理性选择”等问题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黄红华 《文史哲》2003,(6):133-138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考察农村政治新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政治的变迁路径已刻不容缓,而探讨一个适合分析这一阶段特定情形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在"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下对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政治诸问题进行"过程/事件"和"结构/制度"的二元分析,对不同特征的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探讨农村政治变迁路径和发展方向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一个城市社会和城市文明逐渐莆成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分析,认为不存在统一的机械模式,发展中国家该积极寻求城市发展的有利支撑力量,防止城市泡沫,城市化必须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与农业发展相互协调,城市化应与工为化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必须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68-71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资源型城市存在着产业低级单一、二元结构突出以及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城市战略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不同阶段发展动力的有序更替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聚集与扩散的交替驱动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动力,城镇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强化动力;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由单一专业化向经济多元化、资源型向综合性转变,必须实行工业化拉动、农业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和政策促动。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步伐 ,减少农民数量 ,提高城市化水平 ,是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 ,根据我国国情 ,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并举 ,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步伐 ,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又有利于农业、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 ,重点是要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资金等方面的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